宋小菜的卖菜梦想
2018-08-13关淼
关淼
宋小菜,一个听起来不洋气,但却很亲切的名字。貌似跟互联网不搭边,可它的确是一个生鲜蔬菜B2B互联网平台。
宋小菜的创始人不姓宋,甚至连创始团队中都没有人姓宋,只是取了“送”的谐音,巧妙地赋予了它人格化魅力。之所以取了个这么接地气的名字,还因为它要贴近服务的人群—每天起早贪黑干着脏活累活、文化程度不高、社会地位不高的菜贩,或者说中小生鲜蔬菜零售商。
含着金汤匙诞生
数据显示,中国生鲜供应链体系每年贡献GDP超过10万亿,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创业机会。原阿里巴巴农业电商创始人、宋小菜CEO余玲兵(原阿里花名:天舒)就是其中一员。
他一手创建了淘宝农业电商、淘宝特色中国的业务,在2014年9月离开阿里,于2015年1月创建生鲜蔬菜B2B平台宋小菜。诞生快三年的宋小菜已获得两轮融资。当宋小菜这个创业想法还只是一个雏形的时候,它就拿到了阿里十八罗汉之一吴咏铭投资的天使轮融资3000万元。
如此顺利的拿到天使轮要归功于其豪华的创业团队。团队成员均是“来自业界各线的founder”:CEO余玲兵曾是淘宝农业电商、淘宝特色中国founder;产品技术总监严德红,原阿里花名展堂,淘宝网产品技术及开放平台founder;市场运营总监张琦,原阿里花名银古,阿里钉钉founder;财务总监黄佼佼,被认为是团队里最懂零售最懂生鲜的,之前在毕马威负责大润发超市的上市审计,后加入淘宝,参与菜鸟网络的筹建工作,对生鲜整个产业链的仓配冷链物流非常熟悉。
随后,宋小菜又拿到了由IDG资本领投,元璟资本、普华资本跟投的1.04亿元A轮融资。IDG副总裁张海涛看生鲜类项目两年时间,前后见了17个团队,访谈过110多名从业人员,未投过一家。直到2015年5月遇到宋小菜,他果斷出手了。
损耗率不足行业1/20
当融资不再是问题的时候,下一步就是将客户聚拢在平台上。
中国生鲜农产品市场的年交易额在万亿级别,每年以约15%的速度增长。但电商渗透率只有3%,线下依然高速流通着97%的份额。3%和97%的悬殊差距,给这个领域留下了巨大的空间。既然要在这个垂直领域发力,将菜贩作为客户群体,那么首要的就是要解决客户在过去采购过程中的痛点。
据统计,菜贩每天的固定采购额在1500?2000元左右,这样的零散小额采购群体基本丧失了与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长期处于任人宰割的状态。强买强卖、缺斤少两、品质良莠不齐等是这一行的潜规则,一旦蒙受损失无处可寻,每天都在重复着一锤子买卖。只能祈祷运气不要太差。
但在宋小菜APP上,用户只要提前一天下单,宋小菜第二天会在约定时间把菜配送到社区自提点。蔬菜品质如果有问题,宋小菜可以退赔,且蔬菜价格会比菜贩自己去批发市场,综合成本便宜10%?20%。也就是说,宋小菜不仅为生鲜蔬菜中小零售商提供采货配送,还提供售后服务,给予客户售后保障。
另外,在传统的多层级市场中,每一级都有30%?50%的加价和10%的蔬菜损耗。目前蔬菜行业平均的损耗在40%左右,做得好的商超损耗率在10%?15%,但宋小菜可以将损耗率控制在2%以下。
这不足行业平均水平1/20的损耗率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关键在于对物流的全程质量把控。蔬菜损耗大部分来自现货采购时货物被多次倒手所致,而以销定产的预售模式则保证了需求量精准,也可以在源头进行定装把关,并减少中转次数。
创始人天舒,用反向供应链、商品化管理、蜂巢社区冷链和分包运营四点解释了宋小菜模式的特点。他表示,传统的供应链是先有生产再有销售,宋小菜通过预售的模式做单品的集单,再与上游供应链进行议价。虽然蔬菜是非标品,但宋小菜可以在品类分级、规格化包装、售后服务方面,对蔬菜进行商品化。
与大仓加密集人工的方式不同,宋小菜侧重社区冷链小仓,即以3公里为半径建设冷链体系,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用户上门自提,宋小菜就只有城际物流的成本。
蔬菜的供给侧改革
以销定产虽然是合理化节约资源的生产方式,但也似乎在挑战供应商的统治权。降服强势多年的上游供应商成为宋小菜攻克的一个难题。
如今整个社会已经进入到供给过剩的时代,生产方却仍然按照原本的传统方式来组织生产。宋小菜要做的是,让市场来指导生产,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实现差异化产品,满足核心的消费市场,并形成完整的生产体系,根据大数据对生产流程进行再造,完成供需的匹配,这个流程道理很简单,就是我们常说的“供给侧改革”。
改革意味着改变供需双方多年的生意习惯。摒弃旧的运营方式,迎接新模式的到来。
在过去的两年多,让宋小菜头疼的一件事是将优质供应商招致麾下。好的供应商是好货源、好服务的保障基础。
可人家原有的生意模式已经运转几十年,包含着熟悉的人脉、稳定的收入,父辈甚至父辈的父辈都是这么做过来的,为什么现在要放弃原有渠道,转向与宋小菜合作呢?
怎样才能打开市场,取得供应商的信任?宋小菜在摸索中找到了突破口。也许是创始团队拥有阿里背景,他们极为熟悉用户的消费习惯,所以80后且以女性居多的供应商成为宋小菜最先锁定的群体。
更重要的是,80后这代人与已经做了20多年档口生意的父辈不同,不甘于每天的倒买倒卖,他们对生意有更高的要求,甚至希望拥有自己的品牌,“如果我的到货能力很强,品质控制做得很好,我为什么不能给这些蔬菜贴上一个自己的品牌呢?”
从起步就顺风顺水的宋小菜最近也遇上了烦心事—很多传统市场开始“不满”甚至“封杀”宋小菜,“我们从第一年就被别人封杀,现在是做的越大,替代效应越明显,越要打压我们”,创始人天舒说。
这是做新零售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是新旧渠道之间的对抗。随着线上流量收入增长遇到天花板,线下流量成为新零售商争夺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