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标准推进宁波特色小镇建设的策略

2018-08-13蒋欣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18年8期
关键词:小镇考核特色

■蒋欣

我市特色小镇建设存在问题

1.建设主体不明确,企业责任有待加强落实

特色小镇建设指导意见明确指出, “特色小镇建设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但在调研访谈中发现,大部分的政府工作人员对特色小镇建设的责任比较明确,但在企业经营者调研中却发现,有65.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 “政府是特色小镇建设的主体力量,应承担小镇主要项目推进建设的主体责任”。而这些企业经营者中约有89.4%来自于中小型企业。他们认为中小型企业往往因其 “产业规模小”、 “产业集聚较分散”、 “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等因素,不愿也无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而城乡政府为了推动特色小镇不断发展,不知不觉就成为了特色小镇建设的主体。但这样的模式往往使小镇面临后期发展动力不足的尴尬局面。

2.考核分类欠细化,考核评价未能顾及特色

在实施 《关于开展省级特色小镇2016年度考核的通知》具体工作中,现有的特色小镇年度考核指标仅针对 “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与 “培育对象”提出了书面考核与实地考核的方式区别,而考核指标均为统一的指标体系。但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因特色小镇各自的产业特点以及发展模式的差异,其高端要素、推进机制、投入产出、功能融合、特色打造以及整体进展的水平都不一致。相同的考核标准可能容易忽略不同特色小镇的发展规律以及发展特色,进而阻碍小镇的后续发展。调研发现,大部分以传统手工艺业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小镇规划办负责人都指出传统产业的改革创新比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更艰难,尤其是在高端要素引进、推进机制改革等方面,往往需要一定时间的积聚与沉淀。所以这些小镇对于每年需要完成的指标数字颇有压力。为了完成年度考核的指标,他们就有可能将考核数据张冠李戴。

3.产业集聚层次低,产业创新还需拓展思路

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是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得以持续提升的关键所在。特色小镇作为高层次的产业集聚要求以特色产业的创新、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来集聚高端要素、提高产品竞争力、优化区域发展动能。当前,低层次的产业集聚小镇仍占大多数,尤其是以传统产业为主的特色小镇,大多仍处于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集聚阶段,即简单的 “生产+市场”的集合群。而且此类企业往往在特色产业的创新上存在比较大的误解,比如认为传统跟创新是一个矛盾对立的,传统产业经历的创新是不可能的任务。但传统产业的创新是那些以传统创业为特色产业的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关键所在。

4.文化认同感较弱,文化功能融合有待增强

特色文化是小镇建设的内涵与灵魂。在调研中发现,部分特色小镇缺乏特色地域文化的挖掘与创新。在部分以传统手工业为主导的特色小镇中发现,虽然出现了融入 “互联网+”、 “文化+”等趋势,但在传统文化日渐式微的大环境下,产业的创新、品牌的宣传、文化特质累积等显得十分窘迫。在对小镇居民文化认同感的调研中,发现他们对于小镇的文化认同感普遍不强。只有20.69%居民表示了解所在小镇文化 (历史文化、名人古迹、建筑古物);而有70.69%居民则是通过媒体与网络渠道获知所在镇的文化情况,而很少从政府宣传与小镇文化交流活动中获得体验。值得一提的是,有31.56%镇民认为小镇的淳朴民风正在消失。可喜的是,有超过82%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参加小镇文化相关讲座、文化展览和表演交流。

宁波特色小镇提升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明确特色小镇建设主体,以项目建设支撑创新发展

在进一步深化浙江特色小镇建设中,应按照省政府的指导意见精神,始终坚持 “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建设发展模式。政府要积极发挥好规划引领作用,加强顶层设计,高标准、高起点科学编制特色小镇发展规划。更重要的是要发挥企业在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依靠项目支撑,创新建设机制。首先,可实行“一镇一库”,建立项目储备库。围绕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定位,注重特色支柱产业项目的包装、策划;瞄准市场趋势,深入谋划研究,优先支持发展成长性好,能够带动小镇整体经济发展、引领产业升级的项目。其次,协调抓好项目前期及项目落地工作,开设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审批,加快开工建设。对于产业类项目,坚持以市场主导的优胜劣汰方式激励企业的创新动力,充分激发各类市场关键驱动主体活力,推进国内外市场联动,线上线下融合,持续增强小镇经济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第三,对于特色小镇内的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公共服务、水利等投资项目,借鉴公私合营(PPP)模式,借助浙商回归、众筹等载体,吸引拉动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小镇建设和发展。

2.改进特色小镇考核分类,以科学评价推动务实工作

对特色小镇的考核评判方法上要有所改进。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考核原则,进一步细化各项考核规定,优化考核体系,除了对 “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和 “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对象”采取分类考核外,也要根据产业特色对小镇进行归类,将新兴高新产业与传统经典产业小镇分开,以梯次格局分模块、分要求考核,避免 “一刀切”,同时突出重点,以综合评价方式全面考核小镇建设,包容部分小镇发展的积奠培育期。要落实考核分工,严格考核纪律,秉承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加强实地考核力度,避免形式主义,杜绝“假、大、空”数据。

3.突出特色小镇产业特色,以产业创新促进高端集聚

建议特色小镇在未来的特色产业发展中,要突出以工艺装备升级、节能减排增效等关键环节为重点,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加强产业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加大科技成果引进、转化、支持力度,培育高端产品,提升产业竞争力。

4.丰富特色小镇文化生活,以文化建设增强文化功能

特色文化是小镇建设的内涵与灵魂。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各级政府在加大基础设施和产业等硬件投入的同时,一定要重视文化建设,要统筹当发特色文化资源,对于当地既有的历史文化、传统手工艺等进行梳理整合,明确小镇的特色文化内涵,大力传承发展民间手工艺,对于小镇文化遗迹要进行保护性开发,努力将其融入到特色小镇建设的方方面面。

猜你喜欢

小镇考核特色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熊的小镇
内部考核
小镇(外一篇)
中医的特色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完美的特色党建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