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病毒DNA载量检测在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2018-08-13蔡勉珊方炳雄黄丽旋游丽莎秦泽鸿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14期
关键词:载量外周血淋巴细胞

蔡勉珊 方炳雄 黄丽旋 游丽莎 秦泽鸿 谢 城

1.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儿科,广东普宁 515300;2.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普宁 515300

EB 病 毒(Epstein-barr virus, EBV)为 双 链DNA病毒,是一种嗜人B淋巴细胞病毒。EBV感染是儿科比较常见的一类病毒性传染病,感染时,症状轻重不一,多以扁桃体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1-2]。儿童多数语言表达困难,增加了EBV感染患儿的诊断难度。临床特征结合实验室辅助检查,有助于病情评估,预测临床转归情况。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EB 病毒载量检测,可准确、灵敏地反映患儿EBV感染情况,较早期提示预测病情的程度[3]。

本研究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检测儿童PBMC中EBV载量,统计2016年1月~ 2017年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1171例发热患儿, 不同年龄段EBV检测阳性率。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46例EBV阳性患儿,以EBV载量中位数,分为高病毒载量组和低病毒载量组,分析不同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旨在探讨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病毒DNA载量检测在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以供临床实践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1171例发热儿童,其中男729例,女442例;年龄0~14岁。(2)146例患儿EBV检测阳性,并且符合纳入标准。根据病毒载量检测结果中位数:1.13×104copy/mL(1.13×104拷贝 /mL),分为高病毒载量组和低病毒载量组。低病毒载量组有73例患儿,其中男49例,女24例,年龄(3.54±2.28)岁;EBV 载 量:6.06×103±1.67×103copy/mL;高病毒载量组有73例患儿,其中男47例,女26例,年龄(3.49±2.57)岁;EBV载量:2.30×105±7.72×105copy/mL。两组患儿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排除标准:(1)证实为肺炎支原体、巨细胞病毒、腺病毒、肝炎病毒、风疹病毒、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等病毒感染;(2)有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基础疾病;(3)临床资料或实验室指标不齐全。

1.2 研究方法

采用cobasz 480全自动荧光PCR仪检测发热患儿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V载量;采用瑞氏染色法,检测患儿的外周血异常淋巴细胞比例;采用SYSMEX-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患儿血常规;采用贝克曼AU5821生化分析仪检测患儿相关生化指标。

1.3 观察指标

(1)检测发热患儿EBV载量,分析不同年龄组的EBV阳性检测率。(2)记录高、低病毒载量组患儿的咳嗽、扁桃体炎、淋巴结肿大、眼睑水肿、肝脏肿大、脾脏肿大等临床特征的发生率。(3)抽取高、低病毒载量组患儿的静脉血置于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的试管中,瑞氏血细胞染色,显微镜下,计数外周血中200白细胞,统计异常淋巴细胞的比例,同时检查白细胞总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YMPH#)、淋巴细胞比例(LYMPH%)、单核细胞计数(MONO#)、单核细胞计数(MONO%)、血红蛋白含量(HGB)和血小板计数(PLT)。(4)抽取高、低病毒载量组患儿的静脉血置于无抗凝剂真空试管中,检查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汁酸(TBA)、乳酸脱氢酶(LD)、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组差异;(5)分析高、低病毒载量组患儿热退时间、住院天数等临床转归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正态分布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发热患儿的EBV载量检测结果

1171例发热患儿中,238例患儿EBV检测阳性,总阳性检测率为20.32%。不同年龄段儿童EBV阳性检测率,如表1所示。

发热儿童中,男童为729例,EBV阳性检测率为20.16%;EBV女童为442例,EBV阳性检测率为20.59%,不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发热患儿中, ≤7岁儿童的EBV阳性检测率为22.06%,>7岁儿童为8.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933例EBV检测阴性的发热患儿,临床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有5例;238例EBV检测阳性的发热患儿,疾病诊断为IM有23例。EBV检测阳性与IM存在相关性,如表4所示。

表1 不同年龄段儿童EBV阳性检测率

表5 高、低病毒载量组患儿的临床特征[n(%)]

表6 高、低病毒载量组患儿的外周血常规指标

表2 不同性别EBV阳性检测率比较

表3 ≤7岁和>7岁儿童EBV阳性检测率比较

表4 EBV与IM相关性比较

2.2 高、低病毒载量组患儿的临床特征

EBV高病毒载量组患儿的扁桃体炎、淋巴结肿大发生率比低病毒载量组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儿的咳嗽、眼睑水肿、肝脏肿大和脾脏肿大临床特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5所示。

2.3 高、低病毒载量组患儿外周血常规指标

EBV高病毒载量组患儿的外周血中异常淋巴细胞的比例、淋巴细胞计数(LYMPH#)和淋巴细胞比例((LYMPH%)均比低病毒载量组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儿的白细胞总数(WBC) 、单核细胞计数(MONO#)、单核细胞计数(MONO%)、血红蛋白含量(HGB)和血小板计数(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6所示。

2.4 高、低病毒载量组患儿生化指标

EBV高病毒载量组患儿血清中的总胆汁酸(TBA)、乳酸脱氢酶(LD)、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比低病毒载量组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儿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7所示。

表7 高、低病毒载量组患儿生化指标

2.5 高、低病毒载量组患儿临床转归情况

EBV载量高低与临床转归情况相关,高病毒载量组患儿的热退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比低病毒载量组患儿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如表8所示。

表8 高、低病毒载量组患儿临床转归情况(d)

3 讨论

临床上,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首发临床表现。儿童发热的原因,大多为感染引起,其中EBV病毒感染是儿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临床症状多变,病情轻重不一,评估困难。我国制定EB病毒-IM诊断标准,需要满足发热、咽扁桃体炎、淋巴结肿大,肝脏肿大等临床指标,还需要实验室指标辅助证据[2]。目前多种方法用于检测EBV感染,存在检测率低,假阳性率高等缺点[3]。

牟文凤[4]发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V载量检测结果均比血浆DNA和血清学结果阳性率高,该方法更加适合于怀疑EBV感染的婴幼儿及免疫异常患者。选择合理、有效的检测方法,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荧光定量PCR技术是检测EBV-DNA,比较可靠、准确、灵敏的检测技术,能较好地反映患儿的感染情况,根据病毒载量的高低,可作为临床医生判断患儿病情评估的指标[5]。本研究,通过采取患儿外周血于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管中,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V-DNA载量。

我国儿童EBV感染以4~6岁年龄段为最高[6]。郑炜琨等[7]经过筛选条件:反复或间断发热≥2周等条件,得出可疑EBV感染患儿阳性检测率为24.08%。洪洁玲[8]发现201例发热患儿,EBV阳性率为18.9%。本研究,儿科1171例发热患儿中,238例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EBV检测阳性,总阳性检测率为20.32%。表明发热患儿中20.32%是由EBV感染或合并感染引起,男童和女童EBV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岁儿童的EBV阳性检测率为22.06%,比>7岁儿童高(P <0.05)。

根据我国IM临床判断标准[2],本研究中,933例EBV检测阴性的患儿中,有5例患儿符合IM诊断标准;而238例患者EBV检测阳性的患儿,疾病诊断为IM有23例。因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V病毒DNA载量检测,可作为儿童病情评估的临床指标。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感染学组和全国儿童EB病毒感染协作组报道,儿童非肿瘤性EBV感染疾病主要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和EBV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增生症(EBV-HLH)[2]。

EBV感染临床症状特点和实验室指标结果,要注意鉴别肺炎支原体、巨细胞病毒、肝炎病毒等相关病毒的影响[2]。本研究排除合并支原体、或其他已知的非EB病毒的患儿,符合纳入标准,同时EBV检测阳性的患儿有146例。根据病毒载量检测结果中位数:(1.13×104)copy/mL,分为高病毒载量组和低病毒载量组。

EBV感染患儿存在发热、咽峡炎、扁桃体炎、淋巴结肿大等的临床特征[9]。本研究,高病毒载量组患儿的扁桃体炎发生率为45.21%、淋巴结肿大发生率为50.68%,均比低病毒载量组患儿高。EBV患儿出现外周血异常淋巴细胞比例增加的检查结果[7,10]。徐福胜[11]发现,发热患儿出现血清腺苷酸及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提示有可能EBV病毒感染。本研究,高病毒载量组患儿的外周血中异常淋巴细胞的比例为6.55%、淋巴细胞计数6.14×109/L和淋巴细胞比例为47.71%,均比低病毒载量组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EBV载量的增加,患儿的临床特征更加明显,能在外周血常规指标体现出来。

EBV感染患儿后,异常淋巴细胞及病毒浸润相应脏器,导致全身脏器发生病理学改变,表现出各种临床特征和相应的实验室指标[12-13]。本研究,高病毒载量组患儿血清中的总胆汁酸(TBA)、乳酸脱氢酶(LD)、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比低病毒载量组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载量增加,患儿的肝功能、心脏功能生化指标水平随之升高,提示脏器受损程度加重。

李海峰[14]发现,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患儿EBV感染比单用更昔洛韦疗效更加显著。本研究,按照指南[2,15]标准治疗EBV感染患儿,高病毒载量组患儿的热退时间为4.67d和住院天数为8.80d,均比低病毒载量组患儿长(P<0.05)。因此,EBV载量高低在患儿临床转归中,起到重要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病毒DNA载量与患儿的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表现在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影响患儿的临床转归情况。因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病毒DNA载量检测在儿童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为临床医生的诊疗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载量外周血淋巴细胞
无人机多光谱遥感中植被指数与森林地表可燃物载量关系研究*
肝衰竭患者HBV-DNA载量与炎性因子及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肝内T淋巴细胞单细胞图谱显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肝脏幼稚样CD4+T淋巴细胞的扩增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病毒载量检测在102例HIV抗体不确定样本诊断中的应用
陈建杰教授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