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改形势下对传统课堂的审视

2018-08-12王涛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26期
关键词:传授新课标传统

王涛

课堂是什么?在许多人的头脑中,这是个不言而喻的问题,不需要问,也不值得问。是啊,从夸美纽斯到赫尔巴特到凯洛夫到京师同文馆直至今天的班级,不夸张地说课堂作为一个事物已历尽几百年的沧桑,他见证了人类近几百年教育史的风风雨雨。斗转星移,时过境迁,所有事物总是在不断的前进和发展的,课堂也是如此。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和一系列新课程标准的下发,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进入到实质性阶段。新课程的改革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更是促成着课堂教学的新变化。但是变革课堂,不是意味着对过去课堂的全盘否定,而应是批判的继承。所以我认为今天我们搞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清楚地认识传统的课堂,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样才能使新课标工作又快又好的发展!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对传统课堂的认识,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我认为传统课堂应是利弊共存,并非一无是处。

一、利

我国的教育思想源远流长,自春秋就有大教育家孔子,他的《论语》中更是体现了他的一些教育思想。这些思想,直到现在,依然有它值得借鉴的地方。如他提出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学习但不去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去学习,就会精神疲惫而无所得。在这里,孔子提出了学习与思考两者要密切结合的观点。学习就是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接受式教育,而思考,就是学生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探索,思考新知识的过程。孔子的这句话,其实就是体现了:接受式教学与探索式学习两者密切结合的观点。在如《礼记·学记》中讲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心,指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这一教育思想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来解释,就显得非常合理,并值得我们借鉴。我国的课堂教学继承了这些优秀的教育思想,因而有它好的值得借鉴的地方。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合适的“潜在距离”的铺垫。第二方面,格的“变式训练”。总的来说,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有利于老师系统地传授知识,进行技能的训练。

二、弊

那么我国传统的课堂教育方法存在那些弊端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过于注重教师的表演和学生集体的整齐。教师课堂独白,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案进行。课堂成了教师表演的舞台,把学生当做观众,忽视学生的参与。学生与老师之间缺少交往。我们的学生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经历,家庭背景是各不相同的,因而要做到整齐划一是不可能的,课堂应该是动态存在的,是变动的。即使教师备课再充分,也难以设想到课堂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和事件,课堂总是处于一种流变状态。教师必须根据情形的变化及时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对课堂各种信息的综合把握,及时做出判断,采取得当的措施。

第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尊严。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被看成是无知无能的被动的受体,看成是只能接受教师命令的工具,并没把他们看成是有着独特个性,鲜活生命活力的个体。事实上,学生有着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着自己的判断力,有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有着自己的成长背景。教师所要做的不是从外部强制地去灌输知识,让学生原封不动地再现这些知识,而是从内部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由内而外地引导学生去认识周围的世界,使学生成为知识的真正占有者。

第三,注重现有知识的传递,忽视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代大文豪韩愈在《师说》中为教师确立的这一职责和角色,一直支配着教师的行为。许多教师至今在课堂上也基本按照这样的要求来规范自己。认为自己只要在课堂上传授了知识,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传递给了学生,自己的职责也就完成了。这种看法也许在韩愈所处的时代是合理的,但对于知识更新日益加快,信息来源日益纷繁多样的现代社会来说,却显得不合时宜了。现代社会要求我们教育者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不断探究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质。因而,对学生来说,靠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那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本领,了解获得知识的一个探究过程。学会主动地吸取知识,跟随时代的脚步,自动地更新自己的知识。而通过自己探究来的知识,才是掌握得最牢固的知识,才是最有运用的空间和时间的知识。

总之,我认为,今天我们搞素质教育搞新新课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但这绝对不是要求我们全盘否定传统课堂,而是要求我們去芜存真,边继承边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搞好改革,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传授新课标传统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传授技艺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少年力斗传统
谈初中生英语授课方法
我的十年教学之路
干花手作达人亲自传授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