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漠中的“小胖墩”

2018-08-12

课外生活(小学1-3年级) 2018年7期
关键词:胖墩白蚁沙地

还记得小时候玩过的那种一捏就会叫的发声玩具吗?今天,你能大饱眼福,见到活的了。怎么样,有没有被它凶狠的样子吓坏呢?

这个正对你怒目而视的家伙叫大足短头蛙,又叫沙漠雨蛙。因为长得太像白馒头了,又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馒头蛙”。它们的呆萌模样早已深入人心,引得那些两栖爬行类爱好者纷纷将其收养家中,奉为“爱宠”。

唯一的栖息地

大足短头蛙的家在遥远的非洲。在非洲大陆的西南部方向,有一段长10千米,宽不到50米的狭长海滨沙丘。这里常年气候干燥,降雨量极少,大型动物纷纷从这里逃离,放眼望去,周围一片死寂。可凑近了,你能发现不少贴地顽强生长的植被和在沙里生存的小动物。大足短头蛙便是这里的常住居民,而这一片土地也是目前为止它们唯一的栖息地。

呆萌的沙漠生活

大足短头蛙具有圆圆的球状身体和短粗的四肢,还长着一对与身体比例不相称的大眼睛,显得呆萌可爱。短头蛙家族可并非只有这一种蛙,事实上,这个家族还是很庞大的,例如拱短头蛙。

这是拱短头蛙,看起来更像是发了霉的馒头。

足短头蛙的个头非常小,到成年才能长到25毫米以上。它们肚皮底下的皮肤是透明的,可以把内脏器官看得清清楚楚。据说,这是为了更好地从潮湿的沙子中吸收水分。

放到手心上,似乎和我們平时用的橡皮差不多大。

大足短头蛙的生活习性具有高度的季节性。它们一年中绝大多数时间都在沙土中休眠,只有下雨的时候才会到地面上来。作为蛙类,它们同样具有冬天休眠的习性。

当浓厚的雾气给沿海的沙地带来大量水分的时候,干旱的沙漠迎回了它的春天,白蚁开始繁殖。闻到“饭菜香”的大足短头蛙便从沙地深处钻了出来,四处觅食。它们主要以蚂蚁和白蚁为食,蚁类占了它们日常食物90%的比重。

“小胖墩”的防御之道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还能长得白白胖胖,想必大足短头蛙一定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啦?恰恰相反。作为蛙类,它们既不会游泳,也不会跳跃,走路都靠爬。如果一不小心掉进水里,它们只能把自己鼓起来,靠浮力转危为安,然后再用小短爪子瞎扑腾,随波逐流上岸。

平日里行走的方式大概是这样的,一步一步往前爬。

看到这里,你大概能明白它们为什么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沙土里了吧?为了安全。

大足短头蛙有着和沙子颜色相近的保护色,皮肤上还可以分泌黏液,粘住沙子将自己包裹起来,看起来就更隐蔽了。每个大足短头蛙的背部都有独一无二的花纹,随着年纪的增长,其背部的图案也会越来越清晰。

一旦它们瘦弱的小身板探出沙堆,就得时刻提防着入侵者。如果真的遇到危险,它们就会鼓起身体假装自己高大威猛,还一个劲儿地猛叫,希望能吓退对方。

和沙子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大足短头蛙能自如地在土里进出,全仰仗它的小短腿。它的后腿很强劲,可以倒退着让自己进入沙子里。

积极求生不消极

虽然本领不大,但大足短头蛙也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保护后代,繁衍生息。雨季来临时,是敞开肚皮大吃一顿的时节,更是繁衍后代的机会。酒足饭饱后,公蛙就会开始鸣叫,吸引母蛙的注意。

大足短头蛙不会游泳,生存环境中也没有水塘,应该如何孵化后代呢?原来,它们会在土底下挖出一个育儿室,并用黏液来维系育儿室的潮湿环境。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蛙宝宝们越过蝌蚪阶段,直接发育成了幼蛙。

它们大概是世界上最争分夺秒的蛙了吧!

尽管大足短头蛙考虑到了一切威胁,做足了准备,却阻挡不了人类活动的破坏,还是面临着生存的威胁。由于它们所栖息的地区有着大量的钻石矿藏,人们进行了地毯式的淘沙搜索。在这样粗暴的开采下,沙层被搅乱,植被被破坏,生物链断裂,大足短头蛙无处栖身,生存情况已是岌岌可危。

除此以外,因为受到两栖类爱好者的“青睐”,短头蛙属的蛙类在原生地被大量抓捕,销往世界各地,成为人类沙盒中的宠物。

喜欢并不一定要拥有,而非法的抓捕与贸易,更是错误的。希望我们都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这个呆萌的小家伙长长久久地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猜你喜欢

胖墩白蚁沙地
塞罕坝地区沙地云杉引种试验及培育要点
沙地文化与体育教学的融合考量
沙地迷宫
搬石头
77岁“蚁人”家中养10万多只白蚁
风滚草
闭眼菩萨
残忍的白蚁
白蚁克星机器
小胖墩爬楼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