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山地驾驶技巧

2018-08-11沈东宏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7期
关键词:高原地区山地惯性

沈东宏

我国的山地及高原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全国绝大部分省都有海拔高度不同的山地,所以了解山路行车的特点,学习和掌握山路的驾驶要领,是驾驶员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山地及高原地区的特点

山地和高原地区的公路,大都是根据自然地理条件修筑,都处在崇山峻岭之中,从行车的角度看,一般具有下列特点:

1、坡长而陡。汽车上山时,常需要用低速档长时间的行驶,而下山时,则需长时间运用制动。

2、路窄弯急。由于修筑的难度大,耗资多,路幅一般较窄,公路多为盘山绕行或环山傍水,弯道曲折连续不断。

3、气候多变。山地的气候取决于当地的纬度、海拔高度,区域的地形及季节变化等因素。有的山地气候湿润经常处乎云雾笼罩之中;有的山地气候干燥常年风沙不断;有的气温很低,空气稀薄,所有这些情况,对汽车的动力性和安全行车均造成了一系列不利的影响。

4、险情较多。有的山地在雨季山洪较多,坍山塌方、桥涵冲断经常发生;有的山地有冰川和泥石流活动;有的山地经常有风化了的石块滚向路面。

二、山地驾驶技巧

1、通过短而不陡的坡

可适当利用汽车的惯性冲坡,当汽车将要行至坡顶时,要减速鸣号(夜间应断续变光)。

2、通过陡坡

首先要及时正确地判断坡道情况,根据您所驾驶车辆的爬坡能力提前换入中速挡或低速挡,保持足够的动力,切不可等到惯性消失了再减挡。在坡道上发动机熄火或换不进挡汽车后溜时,要沉着处理,迅速用制动(手制动)将车停住,然后重新起步。如果制动失灵或惯性太大,汽车难以停车,可打方向将车靠向山的一边,使车尾抵在山上,利用天然的障碍停车。下陡坡时,可利用发动机的牵阻作用和脚制动器控制车速,禁止踏下离合器踏板或放空挡滑行,避免使用紧急制动。

3、通过长坡

应根据坡度大小,选择适当的挡位,能用高速挡行驶的地段,则应尽量用高速挡,还应充分利用起伏的地形,发挥汽车行驶的惯性,能冲车的路段提前冲车,以保持足够的动力上坡。下长坡时,必须严格控制车速,不可过快,尽量利用发动机的牵阻作用控制车速。

4、通过险峻的弯道与狭路(图1)

山地公路的急弯狭路,大都地势险峻,路幅不宽,行车时需注意下列事项:

(1)严禁乘客把头、手伸出窗外,以防两车交会时造成伤人事故。

(2)驾驶员的注意力要侧重于路面及靠山一边,并注意观察交通标志,严守标志规定。不要无谓地窥视崖下深涧,以免分散精力,产生不必要的紧张心理。

(3)发现前方来车时,应考虑会车条件,主动选择安全会车地段或停车地点。

(4)临近弯道时,严格做到“减速、鸣号、靠右行”并注意路基的坚实程度。

(5)在一些特殊弯道,更要讲究通过方法。如通过直角弯路和弯路半径很小的急转弯路,须先下车判断路幅宽度,预定行驶路线,充分留出轮差,把握好转向时机,慢速行进。

(6)通过连续弯道,除了根据弯道的具体情况,要使车辆驶向第二个弯的外侧,不要错过转向时机。要控制速度,灵活回转方向,选择捷径而又安全的行驶路线,并适当鸣号,谨防与对方来车相撞。

5、通过危险地段

行至危险地段,发现前方路面有散乱的大小石块和泥石土堆时,应看作坍山塌岩现象,必须选择安全地带及早停车查明原因。确认可以安全通过时,应一气通过,万一在行进中突然遇到坍塌,应视情况后退或加速前进,不可停车。遇到施工地段,要注意爆破工程,听从安全岗的指挥。

6、通过气候多变的山路

出车前和临近气候多变地区时,要注意当地气象预报,力求掌握该地区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学会当地“识天”常识,作为必需的准备。行车途中,遇到恶劣气候时,应当首先做好人、车、货物的安全防护工作,然后再考虑行车方案。

7、通过便道

山地公路的便道,往往是原有公路被自然灾害毁坏后所采取的通车临时措施。因此,其位置仍处于危险地段。由于是临时性的,路的寬度、弯度和平整坚实程度较差,行车比较困难。在便道上行车,要注意行驶路线的选择,不宜过于靠边,没有特殊情况不宜在路上久停,以防陷车。

千里之行,慎于足下。在我国当前的交通条件下,驾驶汽车过程中只有做到心头常亮红绿灯,才能确保安全行驶伴人生。以上是我多年行车的一点感悟,大家分享。

猜你喜欢

高原地区山地惯性
你真的了解惯性吗
山地草甸
冲破『惯性』 看惯性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山地之旅
AV500系列无人直升机在高原地区完成试飞试验
山地之美——雨补鲁
无处不在的惯性
高原地区流感病毒培养的条件优化
普遍存在的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