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学具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2018-08-11成迎辉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重要作用有效运用

成迎辉

【摘 要】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具有个性化、便捷化的教学学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并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相沟通和交流,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实践性。本文着重的讲述了教学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具体分析反映出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数学学具;重要作用;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234-01

一、引言

小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学具的运用可以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也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操作、模拟、画图、讨论等形式,将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强化对算理的理解、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对几何模型的建构,充分感受数学的意义和魅力。

二、数学学具的重要作用

1.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具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在教学中利用学具,通过操作、演示、拼割、组合等方式调动起学生的手、脑、眼等各种感官,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动态感知过程,既掌握知识又提高了动手能力。另外,学具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表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并从中发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从而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并对事物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适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

2.利于学具强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开展数学教学时,会在潜意识中将思维方式偏移到了抽象模式中,从而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开拓。而学生通过各类自制的小棒、图片、几何模型等来辅助学习,用符合自己年龄、心理特点的学习形式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小学数学学具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1.创设情境。

运用学具,创设情境,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厘清数量关系。

一年级上学期“认识减法”的第一课时——《还剩下多少》:“树上还剩下几个?说一说,数一数”。老师利用学具演示了这样一个情境:黑板上有一棵大树,树上贴了5个苹果。突然刮来一阵大风, 2个苹果从树上掉到了树下,让学生让数学的方式说说发生了什么?学生的情绪高涨,大多数的孩子纷纷举手,有的说,“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一阵大风刮来,吹掉了2个苹果。”还没来的及表扬,就有小朋友抢着说,“老师,我想提一个数学问题。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一阵大风刮来,掉了2个苹果,树上还剩几个苹果?” “可以用减法来解決。”宋邦同学大声说,“可以写成5-2=3。”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学起来亲切、实在、易懂、有趣,孩子们的回答是我意想不到的,学具的作用显而易见,引出“减法”、认识减号,这节课的重难点就这样轻而易举、水到渠成的达成了。

2.具化知识。

立体图形是极为抽象的几何教学,对开始学习的小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因此,学具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如《展开与折叠》,学生利用正方形磁力片,“拼”和“围”正方体,解决“正方体的展开图有多少种?”这一核心问题。课堂上,学生从操作开始,将思考和想象贯穿其中。学习热情高涨。正方形磁力片这个普通的搭建玩具变成了学习的知识载体,找出了多种展开图,有重复怎么办?找不全怎么办?学生遇到的困难又成为教学新的起点。通过将图形翻转、旋转,找出重复的图形;通过分类的方法,学生逐渐将正方体11种展开图补充完整。学具的运用,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方法的奇妙,又积累了活动经验。

于代数而言,算理的学习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如教学《分数与除法》时,从生日引出分蛋糕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充分理解3÷4=的算理,让每个学生用手中的圆片学具进行操作: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有几种分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悟新知识,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出两种含义:即每人分得1张饼的四分之三,也可以说是3张饼的四分之一。而课件的生动演示又让学生更充分理解了分饼的过程。

3.加强实践。

老师们在突破重难点时,大部分都会设计动手操作环节,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实践,理解、内化、得出结论。

以二年级上学期的“认识图形”为例,学生认识了“角”,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所组成的图形”,但是将该知识放在一些具体事例中,就不容易掌握。如“9时整、3时整、3时半分别是什么角,三者之间存在的大小关系?”。它涉及到了钟表刻度,学生往往无所适从。这时,就可以让学生拿出学具,或是自己的小闹钟等,按照题目拨一拨。特别是半时,因为分针动,时针也跟着动,学生很容易出错,这时借助小闹钟,学生会惊奇地发现:3时半,当把分针从指向0拨到指向6时,虽然没有拨动时针,但时针也从指向3慢慢转到指向3和4的中间,从一个直角变成了一个锐角。通过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启发思维,系统感知。

4.传统学具与多媒体整合。

随着网络的普遍运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本上都实现了电脑化网络化操作,为教学提供服务。但更多时候,传统学具与智慧课堂相结合,既延续了传统学具的优势,又让其得到了发展,从而更加全面的服务师生。

学习《体积与容积》,离不开学生实验,将实验过程视频投影在多媒体课件上:土豆、红薯投入装了水的容器中,发现水面上升,引发思考: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引出“物体占空间”。土豆和红薯谁的体积大呢?学生对比着水面上升的情况,用直尺测量水面上升的高度,得出结论。由此,教师通过生活中的观察,运用传统学具和多媒体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为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做好铺垫。

四、小学数学学具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教材内容的范围和尺度为基础,准备合适的学具。学具的使用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并把握好使用时间。

五、结语

运用学具,动手操作是一种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教学活动,是一种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运用学具能通过变“静”为“动”让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更有利于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取学习数学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有目的、恰当的运用学具,安排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重要作用有效运用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