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朗读能力 学好小学语文课
2018-08-11纪伟
纪伟
【摘 要】朗读教学能切实地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把学生带入教学所需要的情境中去,使学生在朗读中陶冶情操;在朗读中得到美的享受;在朗读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朗读中发展自我个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关键词】朗读;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217-01
一、朗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语感具有直觉性的特征,是外部语言刺激和内在知识能力迅速交融的产物,它的获得是建立在语言现象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它的完成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他们体验和积累的知识来获得,需要引导他们联系实际,帮助他们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借助思维和审视能力,对语言材料进行品评与鉴赏。因此,我们应该用更多的时间放在训练朗读上,让学生获得语感。
在我们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就要抓住文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这既可以加深学生感情的熏陶,促进共鸣,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又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文本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巧妙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的课堂情景,就能充分吸引学生整堂课的注意力。我在教学中积极创设语感情景,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在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的参与下深层把握语言材料的内涵及语言组织形式,通过立体化的教学,学生的语感也得到了进一步锻炼。如在《长相思》的教学中,我利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再配上一段紧张的琵琶乐曲,让学生听其声、感其形,在音乐、画面、解说中声临其境,零距离触摸作者心路历程,再引导学生分析、推敲,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心用情去体验、感悟。这样的情境创设,很快地就把学生带入了“风一更,雪一更”的征程中,感受到纳兰性德军旅生活的思乡之苦。这样,学生自然而然的融情于境,物我同一,从而使朗读引人入胜,叩人心扉。朗读形成的信号刺激强度,远远超过学生默读、教师讲解等。朗读可以更加有效地把书面语言系统“内化”在大脑之中,逐渐建构完善一个处理语言的“格式塔”,从而把语言学习过程变成语言习得过程。
二、朗读教学有利于加大学生的想象空间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乌申斯基说过:“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孩子是富于想象的,发展孩子的想象就是在开发孩子的智慧宝藏。而语言又是妙不可言的,很多文字寓意深刻,特别是新教材,它留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如:《丰碑》中有这样一段话:“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什么是丰碑”“为什么说他成了一座丰碑”,再通过想象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升华学生的情感,感悟到军需处长的伟大。在教学古诗《小池》时,我让学生反复诵读,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最后一句,“早有蜻蜓立上头。”教学生一字一顿,摇头晃脑地朗读,在抑扬顿挫中读出蜻蜓的可爱和俏皮。然后播放欢快的轻音乐,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朗诵诗歌,想象蜻蜓飞到荷叶上来干什么。有学生说:“蜻蜓飞累了,到荷叶上休息一会儿。”有学生说:“清晨,蜻蜓口渴了,飞到荷叶上喝点露珠解解渴。”有一个学生更有想象力,他说:“蜻蜓在空中飞呀飞,它看见新长出来的荷叶一个人太寂寞了,飞下来和它交个朋友,聊聊天。”多么富有詩意的语言,也只有天真的孩子才有如此的美妙的想象。
三、朗读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标准、规范地朗读课文,是经过自己精心地备课,加上自己的人生阅历、生活感受、审美情趣,在对课文的意蕴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技巧进行的艺术再现活动,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通过这样的范读,教师可以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很快地、直接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更深入地体会道文章的丰富内涵。
四、朗读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朗读还是一种强有力的文学欣赏手段,创设情境。读书朗诗是一种美的享受、美的陶冶,如果我们能绘声绘色地配乐朗读《草原》一文,特别是再观看表现草原风景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就会感受、体验到草原的动态美、静寂美、辽阔美、风俗美,蒙汉人民的友谊美等更多更丰富的美,这样学生在朗读中受到了美的感染、美的熏陶,有了美的欣赏能力,从而也能生成美、创造美。
五、朗读有利于学生积累、发展语言、提高写作能力
通过读,学生与语言多次面对面地进行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读的过程中语言艺术就在学生头脑中积累下来,不知不觉间,内容与文章的写作技巧就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了,一旦用时,就会自然涌上心头,我们也都有这样的经验,儿时读过的名家名篇,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对于其中的一些语言现象早已潜移默化地形成于自己的语言结构中,并且不时地在运用。
六、朗读有利于学生记忆和积累
古人的学习方法,就是多读多背,熟能成诵,烂熟于心,在此期间,不求甚解,只要读得多,记得多就好。古今中外那些学问渊博、成就卓著的学者文人,无不深谙读书之道,领略读书的妙处。韩愈“口不绝吟于六艺之交”,巴金少年时代便能背诵《古文观止》,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就主张学生应背诵。他说:“学语文有无捷径和秘诀?有。那就是要背诵。”又说:“在理解的基础上背……你能背诵的多,脑子里装它几十篇,它就可以好好地为你服务。”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对此更有生动精辟的阐述。他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轻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和理解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的确,朗读是加深理解课文、增强记忆能力、积累知识的有效手段。
总之,朗读教学能切实地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把学生带入教学所需要的情境中去,使学生在朗读中陶冶情操;在朗读中得到美的享受;在朗读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朗读中发展自我个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必要让朗读教学始终活跃在我们的课堂上,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永远充满学生朗朗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