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2—3岁亲子活动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

2018-08-11欧阳毅红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早教教养儿童

欧阳毅红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132-02

近年来,随着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公办幼儿园开始增设“早教中心”。但目前为止,国内的早教行业规范、监管和规划发展尚未健全,对早期教育亲子课程仍存在着许多行为盲点和误区。如何针对笔者所在地区和公办园所大多招收2-3岁儿童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开发、实施2-3岁儿童亲子活动课程,成为一项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问题提出

从1998年开始,我国开始出现许多社会私立机构引进国外资源开办的早教亲子园,而公办幼儿园几乎未涉猎。那时候,这类亲子园的开办大多是看中了中国早期教育这个潜在的市场和商机。因此,办园的理念和亲子活动的课程设计等方面有许多偏颇,对于什么是亲子教育,什么是亲子活动课程,并没有一个很规范、很统一的定义。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一是理论研究较为薄弱,没有专门的理论支撑,也没有行业专家的引领;二是早期教育的实践研究与先進国家相比较,时间较短,还没有显现出预期的效果;三是盈利性质的贸易炒作成分较多,为儿童终身发展所需的研究成分较少;四是这些私立机构的研究大都各自为政,所研究的只是侧重于该领域的某一方面,没有进行综合梳理,因此,显得零星而不全面。

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到“发展0-3岁早期教育”、“建立并完善0-3岁儿童教育管理体制”。如今国家二胎政策全面开放,未来几年的婴幼儿数量会呈现攀升状态。随着社会发展、家庭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升,80、90后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国内的早教行业规范、监管和规划发展尚未健全。因此,如何针对0-3岁儿童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实施早期教育课程,使早期教育向着学前教育低龄化和优质化的方向发展,成为我们幼教人急需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鉴于笔者所在泉州地区幼儿园早教中心因没有专门的早教师资编制,大多园所仅招收2-3岁儿童的实际情况,本研究旨在从2—3岁儿童亲子活动课程开发入手,探索出一套符合公办幼儿园实际的亲子活动模式,为推进公办幼儿园早期教育规范化、科学化的开展提供借鉴蓝本。

二、研究过程

1.深入调查,奠定研究基础。

(1)为了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设计了《2—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现状及家长对亲子活动课程的需求》调查表,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幼儿与家长的基本信息、家庭的教养现状与需求、家庭教养指导现状三大方面内容,涵盖7个维度,即教养者、教养理念、教养内容、教养方法、亲子互动、教养环境、教养困难与亲子活动课程的指导需求[1],核心内容为家庭教养现状及家长对亲子活动课程的需求。通过对2016级、2017级早教班七十多位幼儿家长进行调查与访谈,我们分析了公办幼儿园2-3岁儿童目前的家庭教养状况、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平情况以及家长对亲子活动课程的需求。

(2)为使研究所设计出来的课程内容切实适合2-3岁儿童的发展需求,我们借鉴《福建省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南》[2],利用“2-3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从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五个项目37个小指标,对早教班2-3岁儿童进行智能测验,从而分析该年龄段儿童的智龄与发育商情况。

(3)实地走访美吉姆、金宝贝、小佐家(原“亲亲袋鼠”机构)、红黄蓝等几所国内外富有盛誉的早教机构,了解他们亲子活动的主要课程设置、目标及活动组织方式,为研究提供有利借鉴。

(4)通过网络及书籍查询,收集2-3岁儿童亲子活动的素材,从活动材料、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方面不断充实课题研究中“2-3岁亲子活动教育课程设计资源库”,为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条件。

深入的调查,使研究问题更加具体、凸显,让我们对2-3岁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及其家长教养水平有了较为精准的了解,对先进的早教活动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和深入的了解,为设计符合2-3岁亲子活动的内容奠定了基础,使研究工作一开始就少走弯路,步入捷径。

2.培训学习,伴随研究过程。

研究伊始,我们就课题的核心概念、研究价值、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过程与方法、预期成果、成员分工等内容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全面的解读,为研究人员指明研究方向。课题负责人我根据课题研究需要,拟定出各个阶段的必读书目和自选书目,要求研究人员严格按照课题制度的要求,认真阅读推荐书目,并做好读书笔记,以理论指导实践研究。此外,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邀请泉州幼高专儿童早期教养与指导福建省高校应用文科研中心的专家们来园进行现场指导,并派出研究人员分批参与省职业培训中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的“早教师岗位能力培训”,全面学习了“婴幼儿生理生长发育”、“感觉统合的基础理论及课程设置”、“多元智能教学法”、“右脑闪示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蒙氏教具使用”、“亲子课程的设计与组织”等课程并通过考核。一系列的培训学习伴随着研究过程,使所有研究人员在理论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为实践研究拓宽道路。

3.扎实研讨,推进研究进程。

研究工作中我们严格执行课题研究制度,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专题研究活动,注重每一次研究活动的质量,并以此扎实地推进研究的进程。如开展了“案例交流研讨”、“教材分析”、“活动组织经验分享”、“观摩研讨”等活动,帮助研究人员对2-3岁亲子活动设计资源进行合理加工、转化,引入亲子课堂,为课程实施提供条件。研究活动融学习、培训、研讨为一体,不但促进研究人员专业成长,还帮助研究人员形成了倡导珍惜教育资源,合理利用教育资源的理念,促进教师间、班级与班级间教育资源的共享。研究共精选积累了一百多个有研究价值的2-3岁亲子活动设计方案,有效推进了课题研究进程。

三、研究结论

1.归纳梳理2-3岁亲子活动课程的特点。

(1)活动主体的双重性。

在2-3岁亲子活动课程中,活动的主体有别于托儿班,活动的主体不单纯地是儿童个体,还有家长。儿童是由家长陪同的,儿童在听,家长也在听。因此,亲子活动主体是双重的,为主指向两个群体,即儿童与家长。两个群体的人员的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悬殊巨大,自然受教的收获也悬殊巨大。儿童在亲子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促进了其动作、语言、认知、情感与社会性的发展。而家长在亲子活动中则获得教师的示范与指导,提高了科学育儿的能力。

(2)活动互动的多元性。

在2-3岁亲子活动课程中,活动的互动是交错的,每个环节中儿童、家长、环境、材料等元素之间产生了多元交错组合的互动方式。以31-36月龄儿童亲子活动课程《生日快乐》为例:问候环节中教师借助娃娃玩具与儿童互相问好,此时教师、娃娃、儿童三方交错互动;语言游戏“送礼物”环节中,儿童在场景中找到喜欢的娃娃,并将礼物送出,此时儿童、场景中的空间环境、娃娃三方有机互动……研究表明,2-3歲亲子活动互动的多元性,已成为亲子活动课程有效度的一个基本元素。

(3)活动指导的差异性。

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亲子活动中,教师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指导方式,活动指导中应关注儿童经验获得的机会和发展潜能,关注不同儿童在生长与发育、动作发展、语言发展、认知发展、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差异,更多地借助亲子活动中家长参与指导的作用,实施个别化的教育,以此有效地促进每个儿童在每一次的亲子活动中均能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

(4)活动时空的延续性。

一次亲子活动结束后,亲子活动课程并没有真正结束。在每一次的亲子活动中,教师每个环节的讲解示范后,都会及时向家长介绍相关的家庭教育指导要点,这些要点不止是针对该次的活动,更多地针对活动结束后,家长在家中的延续性指导。如创意美劳“装饰蛋糕”环节,教师在活动中提出了两点温馨提示,一是十指的分化直接影响儿童智力,家长应多让孩子锻炼手指,促进十指的灵活性;二是在家可以学着做一些简单的小手工。如可以教孩子结绳结,还可以教孩子尝试使用剪刀……亲子活动时空从课堂延续到家庭,应该说,亲子活动的目标更好地实现了,家长的参教意识和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了。

2.构建2-3岁亲子活动“三方互动”的教学模式。

(1)“整合式”的课程结构。

2-3岁儿童的发展是多元、多向的,基于这一点,我们在亲子活动的设计上,根据《福建省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南》[2]中儿童发展水平、内容要求,将动作发展、语言发展、认知发展、情感与社会性四个方面整合融入到亲子活动课程的设计上,形成综合性的亲子活动教学模式。如31-36月龄儿童亲子活动课程《海底世界走一走》,教师设计了欢乐时间(社交能力)、小螃蟹夹泡泡(认知、精细动作)、小螃蟹(建构)、海底小动物(音乐、创意美劳)、救回海底小动物(大动作)五个环节,有机地将四大方面的内容融入到课程之中。整合式的亲子活动课程结构,在不同情境、不同内容、不同发展指向上,有效地发展了儿童的综合能力。

(2)“游戏式”的体感互动。

2-3岁儿童的思维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儿童在进行认知时,需要通过最直接的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这五感去感受。而游戏是最适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儿童获得各种知识与经验,大多是在生活与游戏中获得的。因此,在亲子活动课程的设计中,我们紧扣这两个特点,有机地将“游戏式”的体感互动作为教学的基本模式,在每一次的课程活动中借助游戏这一手段,充分调动儿童的五感积极参与,让儿童在亲自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听一听、动一动中打开感知觉通道,与教师、家长、材料一起互动,以达到亲子活动课程的最佳成效。如亲子活动课程《有趣的土豆》中,教师以“土豆变变变”的游戏口吻贯穿始终,先引导儿童用眼睛看看土豆不同的外形,启发儿童想象其像什么,再让儿童闻一闻其味道、摸一摸其表皮、捏一捏其生熟不同的软硬程度,接着让儿童自己动手剥土豆皮、切土豆、捣土豆泥,最后让儿童用土豆泥创意塑造各种形象。游戏式的体感互动模式,有效地调动儿童参与的积极性,让儿童在“玩中学”、“体验中学”,同时也让家长亲身了解2-3岁儿童的学习方式,提高育儿理念与水平。

四、建议

1.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早期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目前泉州地区的公办幼儿园均无早教教师编制,且遇教师生育一胎、二胎高峰期,每所公办幼儿园教师紧缺。因此,早教亲子课程的组织者大多为学园“双师型”教师,即0-3岁与3-6岁年龄段交替执教的教师。政府部门应看到0-3岁早期教育在儿童一生发展中的重要性,从政策上予以一定的支持,在编制上予以一定的比例,确保公办幼儿园早教师资队伍的稳定。

2.活动设计中教师对家长的指导应占一定的权重。

在2-3岁亲子活动课程中,教师面对的既有儿童也有家长,家长在活动中对儿童的作用仅次于教师,可以说,家长在活动中是教师的有力“助教”。由于每个环节的内容不同,每个儿童个体差异的不同,教师指导家长以最适宜的方式对孩子加以辅导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活动中,虽然教师大多面对儿童说话,但是,每个环节中教师对家长的指导也应占有一定的权重位置,不能忽略。

3.2-3岁儿童亲子活动课程的时间控制应有所斟酌。

研究中我们发现,对于综合活动来说,由于其内容较为饱满,儿童的兴趣点不减,一节综合活动的时间大多控制在50分钟左右,这样的时间长度儿童还可以接受。但是,如果是以一种类型为主的单项课程,如音乐、建构、美劳等课程,活动时间的控制就应有所斟酌,以减少儿童的疲劳,可比综合活动适当减少,控制在30分钟左右,教师不要贪图内容的饱满而忽略儿童的兴趣和精力饱满度。

参考文献

[1]蔡迎旗,谢娜.武汉市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现状及改进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17,(12:):38.

[2]《福建省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南》,福建省教育厅,2008.

猜你喜欢

早教教养儿童
去早教班可以让宝宝早说话吗?
教养方程式
留守儿童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
早教QA
早教真那么神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