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8-08-11覃琼
覃琼
【摘 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小学数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基本上数学的每个环节都会涉及计算,计算教学也往往与情境创设练习在一起,创设一种既定的情境,然后提出问题,接着列出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最后再对计算的整个过程进行检查验算,让学生加固对计算的理解与应用。
【关键词】计算;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118-01
美国一位专家说过:今天一个其数学本领仅限于计算的人,几乎没有什么贡献于社会,一个廉价的计算器能够把事情办得更好。那么计算教学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呢?
一、触景≠生思,创设有价值的情景
计算教学需要情景吗?
新课标关于计算教学明确指出:计算应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要实现以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无疑创设情景是解决传统计算问题的比较好的办法,因为有了情景,计算式题就有了生命活力;有了情景学生才会感到计算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才会把计算当作解决问题的手段;只有在情景中,才会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提出数学问题。
看来,计算教学需要情景。
案例1: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老师创设情景:花园里有人在赏花,有一位老人在搬花。有红花10盆,黄花20盆,紫花30盆。“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老师创设情景的目的就是要学生主动提出“红花、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或“黄花(紫花)比红花多多少盆?”的问题,然后导入新课,解决问题。想法很好,但事与愿违。学生看到情景提了许多与本课不相关的问题:为什么红花那么少?为什么让老人一个人搬花?…
老师无奈之下,只好自己将问题提出来了。
案例2:教学“退位减”老师创设购物的情景。“现在要用32元去买东西。这是4元的钢笔,这是9元的汽车。想一想,你要买什么?”“买钢笔,从32元中的2元中能否拿出4元?”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探究数学问题的解决,产生解决32-4的不同主方法:(1)将一个10元换成10个一元,再从10个一元中拿出4元,还剩28元。(2)先从32元中拿出2个一元,发现不够,再将一个10元换成10个一元,从10个一元中再拿走2元,剩下28元。(3)从32元中拿出一个10元和2元合成12元,从12元中拿走4元,剩下28元。此情景的设计为学生算法的抽象打好了基础。
两个情景,收效不同,这是为什么呢?问题在于所创设的数学情景有无教学价值。反思两则案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有价值的数学情景应该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系有密切关系的,能让学生“触景生思”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引起更多的数学联想,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的情景。如果呈现给学生一个数学情景,学生只是停留在表面不能进入数学实质性的领域,感觉不到数学问题的存在,那么这种数学情景至少在相关数学教学中价值不大,甚至是毫无意义。
二、教育≠告诉,进行有效的“表象操作”
曾在2001年获得国家科技最高奖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说过:“我最喜欢外语、地理、化学,最不喜欢数学。因为在学负数的时候,我搞不懂为什么负负相乘得正。就去问老师。老师说你记得就是…我由此得出结论:数学不讲道理,于是不再理会,学数学兴趣一直不大,成績不好。”
学习的目的不是记住什么,而是积极地建立数学科的知识体系。对于计算的理解不应该是由老师直接告诉学生,而应该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在具体工作表象支持下进行。学生的认识,从具体操作上升到抽象的算法,需要借助表象,有效的“表象操作”是促使学生从“实物操作”到“算法操作”之间不可少的“桥梁”。
三、多样≠多量,由“量变”上升到“质变”
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是数学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它要求学生在研究数的基本运算方法的同时,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达到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其出发点是无可争议的,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那么“多样”是否就是要“多量”呢?
例如:在教学35+20时,老师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学生总结出3种算法:(1)在计数器上用算珠拨一拨;(2)用小棒摆一摆;(3)把35分成30和5,30+20=50,50+5=55。当三种算法得出后,老师又一再的启发学生,让学生得出第(4)种算法:从35开始数,十个十个往后数。由此可见,老师在“多样化”上下足了工夫。
在认识算法多样化的教学价值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不同算法的思维价值是不相等的。如上例中,显然四种方法的教学价值是不一样的。方法4的思维价值最低。方法1和2的思维价值在于能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算理,但在实际生活中和学习中不可能一直用学具帮助计算,所以它不具有推广的价值。方法3具有较高的思维含量,并且学生容易理解算理,所以它的思维价值最高。运用数的组成来计算,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加减计算的基本方法,又是后继学习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所以应该重点学习这种方法。但如果我们过分强调“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不进行算法的优化,不介绍和推广最优的算法,那么选择方法1、2、4的学生的认识只能停留在原有水平上,思维得不到发展。显然这种不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方法是低价值的,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优化算法,从“量变”上升上到“质变”。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提倡算法多样化,不仅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尽量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而且更要充分发挥“多样化”的教育价值,让学生完善自我,主动寻求最优算法,把“教方法”转变为自已构建方法。
四、计算器≠计算技,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支点
俗话说“以车代步”,现在很多人都有了汽车,为什么人们还要练跑步呢?因为汽车是工具,跑步是能力。同理计算器是外在工具,计算技是内在的能力。掌握了计算器,只能掌握了按哪个键会得到什么数字,而掌握了计算技,就能明白“怎么样”去计算,“为什么”要那样计算。
“计算技”主要是指培养人的能力进行智能开发。传统教育对这方面很重视,但在新课改的理念下,由于理解上的偏差,以为计算技能教得过量,压抑了创造性和个性的发展。以为有了计算器计算工具的普及的运用,可以降低或不用“计算技”要求。我们在教学时,不能忽视计算技能的教学,否则就会出现“空中楼阁”。
总之,计算教学是重要的,计算教学的探索是艰辛的,在探索的道路上,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