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

2018-08-11石明社韦丹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跷跷板解决问题交流

石明社 韦丹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109-01

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一、理解题意 分析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没有问题也就无从研究。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乐趣,激发他们对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而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是正确的分析问题,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基本方法和规律,教导学生多向的理解问题,理解分析一个因素的多层、多向含义。问题实例:鸡兔同笼,上面看有 35 个头,下面看有 94 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几只?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的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孙子算经》中的一道数学问题,它富趣味、解法多样、应用广泛。

教材提供三种解题方法:列表尝试法、方程法和假设法。其中假设法为算术方法,算术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运用于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计算简便,但理解算理有一定难度。通过对问题对象要素的分析,引导学生找出问题对象数量间关系的规律后,问题就简单化了。

二、小组和作探究问题

当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后,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让每个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策略,还可以通过小组内的共同探究和交流,并形成初步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小组中去及时获取信息,适当加以引导和调控。

三、交流评价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的探究过程。

交流评价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结合的关键环节,教师的主要责任在于组织学生进行有成效的数学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理清思路后,让学生独立选择算法。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进一步归纳整理算法。最后通过集体交流,明确算法。例如:二年级下册第 8 页“解决问题”。主题图上是小朋友在跷跷板乐园游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要解决的问题是“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可以怎样算?”。当小组发表自己的解题方法时,就会出现几种不同的解法,有的先用乘法算出坐跷跷板的人数,再加上没有坐跷跷板的人数、有先用加法算出坐跷跷板的人数,再加上没有坐跷跷板的的人数、有的先直接数出坐跷跷板的人数,再加上没有坐跷跷板的的人数。让学生通过互相评价和交流,寻找最快捷的方法。教师要合理地指导学生选择快捷、有效的解题方法。

四、引申结果 激发兴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领悟到的解题方法去成功解决类似的问题。因此数学解决问题的第四个部分除了验证答案的正确与否,即将答案带入原有数量关系求证外。更重要是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引申到对同类问题的解决,即数学的应用,这样既加深、巩固了学生对刚掌握的解题方法、规律的认识,也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是可以在实践中应用的科学,而不仅仅是一道道的练习题,激发小学生的对解决问题及对数学的兴趣,建立数学应用的意识。许多小学算术应用题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转化成“鸡兔同笼”问题,或者用它的典型解法——“假设法”来求解。

五、巩固方法 拓展思维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由教师来阐明,并和学生一起讨论,再进行有意义的非机械的练习。他认为恰当地运用非常规的问题才能改进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能够解决基本的、常规的数学问题,然后鼓励学生解决开放题等有挑战性的非常规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寻解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是新课程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生掌握了方法,还要不断练习应用中深化理解。在这个环节中安排一些基本题,让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解答,以达到巩同应用的目的。也安排一些发展性习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具体如下:(1)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设计好练习。结合学生知识,能力的差异,组织学生分层练习。(2)学生人人完成基础题的练习,低等生在完成基础题的基础上,尽力完成综合题,中等生在完成综合题的基础上,尽力完成提高题,优等生三种练习都完成。例如:二年级下册第 55 页的“解决问题”。通过例题 3 的学习,学生明确了“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问题应该怎样解答。教师可以设计简单的看圖题“左边小兔有 18 只,右边小狗有 3 只,小狗的只数是小兔的几倍?”进行巩固练习,还可以设计在多个信息中解决“谁是谁的几倍”的问题。教师注意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例如:三年级下册第 42 页“求平均数”。先请学生调查本年级同学周末参加各类辅导的人数,求出每班参加课外辅导的平均人数并谈谈看到这种现象有什么想法,然后提高难度:小明身高 110 厘米,他能否安全渡过平均水深 100 厘米的河?你还联想到哪些类似问题?这样使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强化思维。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第 100 页“解决问题”。在解决完例 1、例 2 之后,可设置这样一个实践活动:“五一”节即将来临,同学们想不想结伴去动物园玩?请你设计一个你们小组的出行计划。学生可自行分工,查询、记录、设计行程、计算数据等。这个内容可安排在单元复习中,训练学生分析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的初步设想、形成解决方案的能力,运用各种途径获得所必需的信息的能力;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的能力及互相协作的品质。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还能较好地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取并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决类似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及能根据需要筛选和处理信息,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特别是这种教学策略的运用促进了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反思等学习品质的养成,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离不开数。

猜你喜欢

跷跷板解决问题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神奇的跷跷板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蜡烛跷跷板
智力跷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