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养成探讨

2018-08-11王晓龙陈玉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留守儿童小学

王晓龙 陈玉

【摘要】文章通过阐述留守儿童释义及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对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 留守儿童 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295-01

引言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获得有效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不能错过的教学阶段也当属小学教育阶段,在这一阶段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影响着学生个体能力的发展,而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堪忧,这是我们农村小学一线教师长期的困扰。因此有必要探讨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留守儿童教学提供参考。

一、留守儿童释义及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经商、学习,而把孩子留在农村,并交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戚监管的儿童。由于老一辈人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教育观念陈旧,对孩子的管教不当,留守儿童在感情、思维各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本来儿童时期就是自我约束能力差的阶段,缺乏父母亲在身边的正确导引,导致留守儿童自身沾染许多恶习。所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是当前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对于现阶段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培养留守儿童学习习惯问题,则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中的重中之重。

学习习惯是经过许多次反复训练所形成的一种心理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经养成,一般就不会被轻易改变,并能在学习中发挥持久的作用,并且是一个孩子未来走向成功的基础和保障。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如果这个阶段不能培养一个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导致孩子学习生活落后,缺乏自我约束力。所以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

二、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加强教师与留守儿童家长、临时监护人的联系

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归根结底是特殊的家庭环境造成的,有些孩子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疏于管教而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有些孩子因为对父母的思念而无心学习,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必须提高学生家长以及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重视程度,加强家长和学校老师之间的联系。

首先,教师可以选择家访的方式取得同临时监护人的联系或通过电话和学生父母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以及临时监护人或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认识。一般来讲,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文化程度有限,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往往不是溺爱就是打骂,对孩子正常心智的养成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在家访或是电话访问的过程中一定要向他们表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转变临时监护人的思想并取得他们的配合。其次,教师还要利用节假日召开家长会,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和指导,促进他们对学校和老师工作的理解。同时和临时监护人、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在家中的不良习惯,例如做作业不认真、作业抄袭、边做作业边看电视等,并制定解决办法帮助临时监护人或家长克服这些在家庭学习中的不良习惯。最后,要转变学生家长或临时监护人对待孩子的态度,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心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家长和临时监护人对自己的关心,从而消除逆反等不良心理,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打下基础。

(二)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自信心不强,甚至存在自卑心理的问题。教师应该多鼓励,多交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发现优点时,适时的给予关注和鼓励。通过让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鼓励,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价值,从而避免或改变他们的自卑心理,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在心理学关于儿童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的咨询理论中,强调人的自我成长能力,用积极关注技术和阳性强化法对儿童行为问题和不良心理状态进行干预。儿童的主要心理咨询技术中,阳性强化法是儿童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首要干预方法。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多给予鼓励是农行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形成的重要工作。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我意识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在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缺少父母的鼓励,从而使学校成为了农村留守儿童自信心和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因素。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认为,学龄期是人一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成年后的心理问题大多来源于儿童时期。学校作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干预的重要职责。教师可以运用鼓励的方法,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自信心的形成。通过多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给他们实现自己的价值的机会。例如:我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的绘画水平比较出色时,就会在课堂上公开表扬,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平时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还会给予物质奖励,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等等。这种方式是农村留守儿童树立自信心和自我意识的重要模式。通过奖励的方法是他们成功时获得自豪感,让他们感觉到别人能看到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

(四)同学结对带动留守儿童学习

调查显示,处在小学学习阶段的学生课后作业有时需要在父母的监督辅导下完成,但是在农村,由于家长外出打工、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有限或忙于生计而没有时间去辅导,此外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居住过于分散,教师进行统一的课外辅导也是不切实际的,这些情况影响了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在班内帮扶结对,安排学习习惯好的同学与学习习惯不良的同学坐在一起,让好同学的好习惯影响带动学习习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要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同学习好的学生进行交流,以督促两人能够共同学习进步。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结成学习小组,住得比较近的同学可以一起完成作业,学习较差的同学可以向成绩好的同学请教,通过对比发现,帮扶结对制度确实能够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起到一定的激励促进作用,同时也会对帮扶组中学习较好的同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向其他同学讲题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并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利于今后的学习生活。

三、结语

总的来说,培养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是学校、教师、家庭需要积极主动面对的问题,学校不仅要加强同学生家长、监护人之间的联系,还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提高对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李洪中.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开展及问题反思[J].中国农村教育,2018(03):49-50.

[2]王刚.关爱留守儿童,助力教育公平[J].学周刊,2018(05):112-113.

[3]赵彩芸.浅析如何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J].学周刊,2017(28):64-65.

[4]秦康辉.農村学校“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1):154+184.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留守儿童小学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