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故事,一段成长

2018-08-11吴妹宁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故事成长教育

吴妹宁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班级教育,塑造的应该是真正的人。教育者用故事打动孩子,用故事潜在的意义启蒙孩子优良的思想,品尝教育的甜蜜,映照教育的深度,享受教育的利息,并用以修正教育者的方向。

【关键词】故事;教育;成长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067-01

“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的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教育和自我教育” )。

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常常会有“狼来了”“孔融让梨”等等经典故事。它们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在人的思想的海中,掀起过微妙却影响一生的波澜。做班主任,把一班子几十人团在一起,实际上就是将来自不同家庭接受不同家教的孩子的思想尽可能融合起来,融洽起来。用过很多方法,想过很多方式,我想我最喜欢的还是用故事打动孩子,用故事的启迪催化孩子思想中的优良种子。

不知什么时候听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当过班主任的教师,他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我用它总结自己的工作:因为是班主任,不管成功失败,我至少没有那点遗憾。

其实,常常在责任和爱心中迟疑,常常在辛勤与误解中徘徊,也常常在放弃与坚持中犹豫,可是我们,还是坚定地站在了讲台上,粉笔、黑板、课本定格了我们的教育人生。是的,因为孩子们的淘气,我们常常会质疑自己的选择;因为家长们的错怪,我们常常会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教育,选择班主任,是选择的错误还是命运的考验?

班主任很辛苦,班主任的事情太琐碎。可是我们还是痛并快乐着做我们的班主任。担任班主任十多年,送走一届又一届毕业生。学生们如流水一般,随着流逝的时间离我们越走越远。回忆这些名字,想起那些面孔,早已忘记给他们上过怎样的课,传授过哪些知识,只是给他们讲过的和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却总是勾起许多的牵挂。

一、用故事品尝教育的甜

常讲这样一个从家长那听来的故事。它震动过我,也影响过孩子渐变的目光。

那是一次大学生应聘。学历越来越高,阅历越来越豐富,能力也越来越强,知识、竞争时代,我们的大学生往往出类拔萃。一个又一个相当不错的大学毕业生推开应聘之门,或慷慨激昂,或言辞措措,或令人拭目,然后在主考人点头微笑中推门而出,等待佳音。其中有这样一个毕业生,同样推门应聘……应聘结束,见门外等待着的应聘者侍门而立,随时应声而入,于是,他把即将跨门而出的脚退后一步,把门拉向了自己,侧身走出门外。不经意的, 非刻意的“拉门”而不是“推门”,把不便留给了自己,把方便让给了别人。录取结果“拉门”的小伙子赢得了胜利。因为,招聘方需要的正是这样的服务经理。

这只是一个招聘故事。然而,思考却象枫叶飘进学生的思想里。“推”“拉”之间的蕴意,形成了对学生的警示与教育。录取的结果不是故事的结果,“拉门”的内涵却成就了教育。故事之后,孩子们懂得了一种行为:把不便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他人,这是生活的甜品。收获这样的甜品,谁也不会拒绝。

二、用故事映照教育的深

还有一个这样的老故事。虽然它的年纪有些老了,但语文课上,思品课上,班会课上,我都珍视它相同的教育效果,我一次又一次讲给这些正在懂事又不够懂事的孩子们听。

一次思想品德考试。教师通知学生几点几分准时到某教室考试。带上笔和文具的同学们来到这间教室。不是预料中整齐有序的考场,没有严肃的考官,教室里有些空旷,没有座位;很是凌乱,扫把倒地;甚至肮脏,纸屑满地。于是莫名其妙的同学三五成群,等待思品老师的安排,等待思品考试的到来。五分钟,十分钟……等待中,老师没来。大家耐心等着。有一两个同学在等待中扶起了扫把,扫走了纸屑。老师来了,宣布考试结束。在同学们惊愕的表情中,扶扫把,扫地的同学考试过关,其他的均不及格。

思品及格与否不是体现在卷面分数上,却表现在生活中一言一行的点滴中。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的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我们常常需要在学生不断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自身进行审视与教育。故事就是学生自我审视,自我教育的一面镜子,他们从中看到别人,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当他们认识到自己内心世界的冷酷、自私、懒惰、消极的时候,他的精神力量帮助着自己变得更好、更善,他用故事教育了自己,这比教师给予的正面的引导、教育、批评,来得更形象、更生动、更深刻。这面故事的镜子它映照着的是教育的深度,抵达灵魂。

三、用故事享受教育的利息

还有一个叫“地毯上的纸团”的故事。

有家招聘高级管理人才的公司,对一群应聘者进行复试。很多应聘者自信答题,均未被录用。这时进来一位,看到地毯上有个纸团,与干净的地毯极不协调,于是,他拾起纸团准备扔进垃圾篓。考官发话了:“您好,朋友,请看看您捡起的纸团吧!”应聘者打开纸团,上面写着12个字:热忱欢迎您到我们公司任职。几年以后,这位捡纸团的应聘者成为这家著名公司的总裁。

跟我最钟情的应聘故事《推拉之间》一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细节最能反映人的修养,它甚至决定成与败。

我将这个故事讲给学生听。我想要的结果是,当教室里出现纸团时,当粉笔头落在讲台时,当桌椅歪斜时,或者当我的目光注意到天色昏暗时……会有更多人意识到或做到,捡起纸团,拾起粉笔,摆好桌椅,开灯照明……我不是用教育愚昧孩子们的智力,而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如果没有良好习惯为基础,任何理想的大厦都难以建立起来。正如俄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思维习惯中所存放得到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可以毕生享受它的“利息”。当我们的老师们今天用自己缜密的爱心为每一位孩子播下习惯的种子,为每位将来的公民储存好习惯的小成本,等待他们长大成人,用这笔基金的利息自由自在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时候,他们会感谢今天的故事,会珍惜并享受着故事背后所默默积攒的巨大利息。作为教育者,我憧憬与向往:在细节中,我的学生,逐渐长大。

四、用故事修正教育者的方向

总期待故事带给孩子们教育的奇迹,其实,在教育者的生涯中,自身常常会被故事引领,走向教育的另一风景。

有个这样的故事:父亲教幼子使用割草机。当父亲错开身去,儿子却将父亲精心培植的花圃割得枝折花落,割草机也弄坏。父亲大喝,正欲怒斥儿子,母亲在一旁说:我们是在养儿子,而不是养花。

“我们是在养儿子,而不是养花。”讲给父母听的一句话,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不是预示并警醒着什么吗?

父母将儿子的养育当做胜过身边万物的一件大事,教育工作者的大事不就可简言之“养学生”吗?

很多时候,时间的流转,世事的变迁,并非意料之中,也非理想之中。生活小事,如果你刻意度量,它更生出令人不如所意的烦郁。

而成为教师,也曾有很多弃主求次,舍本求末的故事,但自己却并未意识到:

当学生不尊重老师的劳动,上课做小动作;

学生不爱护公物,乱写乱画;

学生太好动,调皮,追跑,撩打;

学生总不记得戴红领巾;

更多的是学生不会学习,不会做笔记,不能完成作业,成绩不理想时,于是我们忧心忡忡苦口婆心,甚至大发脾气,企望学生们会沿着我们给他的规范生长、发育。殊不知,“养学生”,不只是“养知识”“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养人”本身——教会他们做人,做真正的人。

辛勤做园丁十几载后,当生活平添更多淡然时,当并非刻意有为时,却发现其实师生沟通这道桥中,自己差点错过了几番风景,差点少了几许收获。所以就有了这样的发现:

不爱做笔记的他偷偷画完了多幅不错的车模;

总做小动作的她趁着开小差的机会在你的眼皮底下做出精致的手工小制作;

追跑撩打的他成为体育特长生

……

并非刻意规范,也庆幸并未有意约束,他(她)完成了属于他(她)的个性,他(她)做了他(她)自己。而我们,幸亏没有在当初的暴怒中扼杀了他们的天分。幸亏我们用爱的眼睛发现了这些美好风景。

比没有故事的故事更值得珍藏,丰富了你的阅历,丰富了你的情感。

如果不是发觉自己正在“养学生”,在培养人,美丽的故事岂会以其意想不到的方式落幕?

原来,在我们养孩子教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将花圃将割草机这些不重要的东西,将作业、纪律这些形式之物,看得比儿子、比学生更重要了,忘记了自己是在用作业、纪律等等来为培养学生服务的,从而舍本求末,以致牵引了视线,偏误了方向。花圃中的一草一木,用来修剪的割草机,修剪刀,灑水壶等等,只是我们生活的外部环境,生活的核心与本质还是人——是你的亲人、朋友、同事和周围这个充满色彩的社会。教育的本质就是人的教育。

不过,幸亏,已经有所觉了。感谢这样的故事。

故事是思想的甘霖,是思考的舵手。有些故事,我讲给学生们听,期待故事背后的教育滋润。有些故事,我读给自己听,随时指正我的教育方向。面对我们的学生,我们讲述一个个故事,当故事教会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的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当故事使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当故事令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善的时候,假以时日,当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故事最终完成了它的使命。我们唯想期许这样的效果。我们的教育,班级德育,多一些故事,多一些浸润,一个故事,一段成长。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猜你喜欢

故事成长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