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能力的中职组合工件实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8-08-11陈松刘国柱
陈松 刘国柱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在中职数控专业教学的现状,如何进行中职数控专业组合工件技能实训课程开发、实施,实施过程中组合件在教学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蓬勃向上的学习状态,企业梯度产品的引入使学校所学即企业所用,学生毕业即可上岗,实现了校企无缝对接。
【关键词】中职数控专业 岗位能力 组合工件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TG65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219-02
一、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实训现状
随着“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的提出,对从事先进制造业,特别是数控技术应用方面的技能人才数量需求越来越大。加快数控专业的建设力度,培养先进制造业发展所需的数控应用行业适用型人才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的重要职责和任务,但从现有的培养规模和人才质量上看,这方面的人才仍然大量短缺,中职数控专业的现有培养水平还不能很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行业转型的要求。
数控技能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控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岗位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但许多中职学校学科式单一化的实训教学模式对人才培养带来许多弊端,体现在:
1.技能教学枯燥乏味,缺乏持续的学习动力,学习积极性不高;
2.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脱节,毕业后岗位适应能力差;
3.学生间差异化较大,以及传统的围绕式示范教学致使教学效果差、学习效率低,且技能实训一段时间以后,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4.部分学生对本实训科目认同度差,实训教学的过程缺少对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视,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低,人才培养目标不能有效达成。
二、基于岗位能力的中职组合工件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
根据当前中职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训现状以及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养成规律,设计了一系列的技能实训组合工件,该工件来源于企业产品和生活中的使用品。组合工件难度逐级提升,由钳工、普通车工、普通铣工等传统制造技术到数控车工、数控铣工(或是加工中心)、电加工等先进制造技术转换,模块化技能实训,技能渐进提高。高一阶段训练内容主要有七巧板、万能钥匙、年糕切割机等,培养学生钳工、普车等传统制造技术技能;高二阶段训练内容主要有鲁班锁、万能手电筒、象棋、国际象棋、小猪佩奇、立體十二生肖等,以培养学生先进制造技术技能的掌握。高三阶段主要引进企业的产品为主的校内训练和企业跟岗、顶岗实习为主,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岗位职业能力。
实训内容由单一工种到多工种的混合,工件工艺难度也逐步提升,检测难度不断加大,并需要团队合作以提高工种质量与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技能水平、岗位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实现学生到企业员工的零过渡,毕业即可就业。
三、基于岗位能力的中职组合工件实训教学意义
为了更好的数控组合工件实训教学,我们创新了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逐级增加教学内容,加大工件难度,增加工件团队协作力度,并根据学生学校现状,及时调节,因材施教,建立组长负责制的实训团队,进行多元过程和结果共同评价价值,来推动实训教学的改革。经过一段时间实践,本模式具有以下优点:
1.个性化组合工件激发学生实习兴趣、参与意识、竞争意识
多工种个性化组合件集趣味性和技能型于一体,通过组合件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实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蓬勃向上的学习状态中。例如在十二生肖立体件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自行设计生肖形象图纸、进行工艺编排,在技能教学的过程中将制图、材料学、工艺学融入在一起,组合件实训加工过程中学生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具有较高的学习成效。
2.模块化教学符合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各工种穿插训练,有助于岗位职业能力养成
模块化课程按实训进度、教学难度进行模块化处理,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每一个组合件都会涉及到两个或是几个以上的工种训练,各工种之间穿插交替训练,让学生更好的温故知新,不至于学习新技能的同时,生疏之前学习的技能,这样很好地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3.教学实现差异化教学,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通过钳工、普车、数车、数铣、加工中心等各工种训练,能将自己喜欢或是优势工种发挥到极致,并带动其他工种的学习。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针对每一个学生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把学生之间差异化变成实训教学中的长处,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优势工种进行突破,达到最优,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4.企业梯度产品的训练,有助于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在实训过程中引入企业实际生产的梯度产品进行训练,并将企业的岗位生产流程、检测等引入教学实训,对学生进行7S管理,岗位情境化实训在培养学生综合技能水平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养成,学校所学即企业所用,学生毕业即可上岗,实现了校企无缝对接。
5.多工种混合工件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复杂的组合工件的完成有时需要汇集小组成员的集体力量合作完成,小组成员通过相互讨论,一起制定加工工艺、选择最优加工方案。每个小组成员选择不同加工内容,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件加工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为学生后续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组合工件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有助于综合技能水平和岗位职业能力的养成。但是需要教学团队开发优质的组合工件教学资源做基础,配以科学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并优化现有的实训教学车间等措施,以满足组合工件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匡文锋等.基于技能工作室训练平台的数控技能教学模式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0).
[2]顾云男.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教学法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5).
[3]汤文兵.提升当前中职数控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探讨[J].读写算.2017(26).
[4]李成林.中职数控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几点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