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低段《千字文》诵读教学
2018-08-11郑婷婷
郑婷婷
【摘要】近几年,随着“国学热”的不断升温,《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国学经典以其古老而又年轻的姿态走进校园,但是很少看到《千字文》的踪迹。《千字文》作为我国最优秀的一篇训蒙教材,通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因此,我们将《千字文》引进小学低段的课堂,通过孩子们明朗的诵读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关键词】低段诵读教学 蒙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163-02
一、研究緣起
经典是一定要诵读的,它可以丰富知识,提升内在,像丝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育品质也自然形成,同时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但是大部分的老师为什么不选择《千字文》来作为低段学生的国学入门读物呢?
(一)原因一:生字太多
低段学生刚开始接触文学,大字还不识几个,就要开始读“果珍李柰,菜重芥姜。”读文太难啦!但这也是它的独特魅力之处。一篇文章,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前后贯通,内容有条不紊的介绍了天文、自然、修身养性等各个方面。
(二)原因二:内容太深
明代思想家吕坤曾说:“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全篇主题清晰,章句文理一脉相承,层层推进,语言优美,词藻华丽,几乎是句句引经,字字用典。这是其他几篇也被公认为不错的训蒙读物不能比的。现代人如果没有文史功底,确实读不懂。且不说弄清引经据典与用韵,只翻字典查生字一项,就足以让人望而生畏,兴趣全无了。
那为什么还要提倡低段学生去诵读难读又难懂的《千字文》呢?因为它既是一篇四言长诗,也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所选千字,大都是常用字,生僻字不多,便于识读。因流传甚广,以致文书编卷,都采用“天地玄黄”来代替数字。在民国建立之前,这是六岁孩子入蒙学就必读的。《千字文》那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使得众多童蒙读物都无法望其项背。
二、怎么诵读《千字文》
(一)观看视频,开个好头
我们精心打磨了《诵读第一课》。课上,我们播放《千字文》的来历,学生们看到《千字文》的作者周兴嗣一夜白头,竟然用一千个毫无关联的汉字排版出中国的文化大纲,直呼“太神奇了!”个别学生提问“好想知道是哪一千个字啊?老师,他怎么这么厉害!”这样一个简单的开头,大大调动了学生诵读的积极性,一个个都已按耐不住,跃跃欲试。
(二)化整为零,步步为营
“普通人只用了自己实际记忆能力的10%,其余的90%都被浪费了,其原因在于他违反了记忆的自然法则。”也就是说记忆的方法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记忆的效果。一篇《千字文》,全文250句,背诵时不妨化整为零,每个星期5句,各个击破。这样句句背、句句清,做到步步为营,只需50个星期就可以再化零为整,一年就可以在不影响任何学科教学的前提下背诵完一篇《千字文》,学生学得没有负担。
(三)亲子诵读,共同成长
在经典诵读中,不仅有学生、教师的积极参与,我们还真诚地邀请家长加入诵读行列,与孩子们一起在经典的海洋中遨游,共同领略经典的无穷魅力。我们在开学初通过“亲子诵读,最美丽的休闲”讲座,使家长明确经典诵读的意义所在、达成目标,鼓励家长带孩子在每周六晚上利用睡前十分钟和孩子一起诵读,用“童真、童心”营造家庭诵读氛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我们通过“优秀诵读家庭”的评选来展示成果,以真正实现校家和谐的诵读环境。
(四)吟诵教学,古今合璧
吟诵本身是中国人传统的读书方法,我们将它重新带回课堂。吟诵是一种“歌唱”,古人读书等于就是“唱歌”。这是因为汉语可以歌唱。但是,它可以歌唱我就一定要唱吗?我们可以推断,古人之所以要用吟诵的方法读书,其实就是研究了教学法,古人称之为“心法”——乐音,让读书变得可爱。当你觉得有趣的时候,它将会变成你最擅长的事。因此,我们在郑老师的带领下,教学生吟诵《千字文》,听到一个个奶声奶气的乐声,《千字文》的学习都变得有趣、可爱起来了。
(五)学文识字,走进历史
《千字文》虽然只有一千个字,但是囊括了中国数千年来的历史变迁、社会伦常、自然现象、道德修养。这一千个字背后藏着这么多的故事和道理,仅仅会吟诵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学文明理。像第一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我们可以引出故事《盘古开天地》,让学生了解古代老百姓是怎么看待这些自然现象的。读到“起翦颇牧,用军最精”时,让学生们初步了解是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位的英雄事迹,文史结合,相辅相成。
(六)多样活动,收获乐趣
为激发学生诵读《千字文》的热情,把“为老师而读”变成“为收获而读”,我们开展了丰富的活动,通过多个元素紧密结合在一起,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千字文》更富吸引力。在一年的时间里,我们依次开展了《千字文》查字典比赛、《千字文》诵读接龙赛、《千字文》小小书法家评比等活动,收获颇丰。
时间飞逝,但在点滴时光之中学生将一本文化浓缩的《千字文》收入脑中。千年的文化底蕴,养育了数百代中华儿女,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化发展,中国文化,是人类历史文明进程中一束独具魅力的奇葩。国学经典,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内核,是我们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在此之后,我们以后可以将更多被人淡忘的国学经典引入语文课堂,建造特色书香校园。
参考文献:
[1]徐梓.《千字文》的流传及其影响.《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02.
[2]冯金成.《千字文》纵论.江淮文史.2017,10.
[3]龚玲.《千字文》与识字书法教育.成都教育学院报.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