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宝宝的空间智能
2018-08-11郭麦香
郭麦香
谁说涂鸦不是画
做父母的都有这样的体会,宝宝从一两岁开始就萌发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当他手里有笔,不管是粉刷一新的墙壁还是新买的杂志,不管是床上雪白的床单还是价格不菲的家具,只要他手能够得着,就会肆无忌惮地胡写乱画。在心理学上,把这个阶段叫“涂鸦期”。
当然,在大多数父母看来,宝宝的“作品”无异于视觉污染,如此涂鸦,无异于搞破坏,所以,制止宝宝的胡作非为对父母来说是件头疼的事,因为防不胜防。有些父母脾气不好,宝宝有可能会受皮肉之苦。出于恐惧,宝宝有可能从此失去对画画的兴趣,甚至影响身心健康。而大多数情况下,父母的制止往往无效,宝宝该怎么涂鸦还怎么涂鸦。
问题是,宝宝为什么要涂鸦?父母要不要制止宝宝涂鸦?
心理学家认为,涂鸦是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它既是一种早期书写行为,也是一种绘画行为,是艺术创作的起源,为儿童从自发走向自觉的绘画艺术创作活动提供了最基础的精神和物质准备。儿童的涂鸦行为一般起始于1岁,大约在4岁左右结束,之后便进入早期绘画阶段。至于涂鸦的动机,心理学家认为是儿童为了自由地表现自己,这种看似简单的活动,可能隐含了儿童在身体和心灵层面向外扩展的原始动力,是个体自我发展的必经历程。
美国儿童美术教育家罗达·凯洛格曾经从几十种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中搜集了各种儿童涂鸦样品,并进行分析,将两岁前儿童所做的涂鸦作品共分为二十种类型(如左图)。进一步研究发现,涂鸦能力对于每一个幼儿来说都是天生的,而不是被培养发展出来的。而且,罗达·凯洛格坚信,出现涂鸦行为是一件好事,它标志着儿童动作技能得到了发展,认知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不论国籍、性别和环境,儿童涂鸦行为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自发的要求。不过,由于儿童在动作发展上存在个体差异,加之来自家庭的绘画刺激因素不尽相同,如儿童接触绘画工具的机会不同、家长引导方式也不一样,所以儿童出现涂鸦行为的时间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当代绘画治疗实践表明,如果儿童在2岁以后仍未出现涂鸦行为,或者在4~5岁以后还处于完全无控制的乱涂乱画状态,就要引起父母的注意了。
因此,父母千万别拿宝宝的涂鸦不当画。无论是一两岁宝宝乱涂乱画的涂鸦,还是三四岁宝宝的象征画,或者是五六岁宝宝的形象画,都是宝宝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空间智能进步的具体表现。
神秘的空间智能
人类的大脑分为左脑与右脑两个半球。左脑掌管语言、数字、逻辑性思考,右脑掌控图形、空间、想象等方面。两个大脑互相支持、协调,从而完成从感觉输入到逻辑思考,再到反馈输出这一系列完整的思维过程。科学研究显示,3岁以后,儿童的大脑发育基本完成;5岁时,儿童大脑的重量已经达到成人的90%;6~7岁,脑细胞分裂变缓慢,记忆力就会减退。所以3~6岁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最快时期,也是儿童智力开发最宝贵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充分开发幼儿的智能,使左右脑协调并用,充分整合,是儿童智力全面发展的根本。
没有一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聪明过人,所以家长们都绝不会忽视对孩子智力的开发。但是长久以来,人们对于儿童智力的开发,普遍放在了对孩子逻辑思维的开发上。事实上,除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开发、数学概念与科学认知的形成之外,身体运作的协调发展、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情绪感知及人际关系的养成等,都与左右脑平衡开发有着莫大的关系。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类的智能可分为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存在智能等九个类型。其中,空间智能是指人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空间智能较强的宝宝,具有成为航海家、飞行员、画家、雕刻家、建筑師、摄影师、设计师的先天优势。
其实,空间智能较强的宝宝,在入学之前就有其独特之处,如喜欢通过观察来学习,善于区分人的外貌,物体的形状、颜色、细节等;善于解释图像、图表、地图和图解等,并用图画形象或通过视觉媒体进行学习;喜欢涂鸦、画画、上色、雕塑或用其他视觉形式表现物体;喜欢制作立体产品,如垒叠积木、造房子、造桥等;能以不同的方式或从新的视角看待事物,如除了事物本身的形态外,还能看到该形态周围的背景或发现隐藏在一个形状中的另一个形状等。
一个名叫宁宁的5岁女孩从小喜欢涂鸦,父母非但不反对,反倒大力支持,科学引导,所以,宁宁非常喜欢画画,经常把她看到的事物、想说的话、内心的情感画出来。她还喜欢玩构造游戏,在幼儿园里,她搭建的“楼房”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她还爱玩拼图游戏,支离破碎的图片,几分钟就被她拼成了完整的图形。她还和许多男孩子一样,对太空和海洋感兴趣,这些空间无限大的事物是她的向往。妈妈带她出去玩,她能认得路,主动告诉妈妈该怎么走。宁宁尤其喜欢下棋,跳棋、五子棋、国际象棋,她都喜欢,而且学得非常快,才学几个月就去参加比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许多家长向宁宁妈请教家庭教育心得,宁宁妈分享了许多细节,别的家长似乎不得要领。其实,宁宁妈的教育秘密就是抓住了宁宁空间智能较强的特点,因材施教,自然事半功倍。
利用游戏来训练
空间智能有如此大的魔力,父母如何培养才好?
培养宝宝的空间智能不需要上培训班,只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因势利导,顺应宝宝的涂鸦需求和兴趣,引导宝宝观察生活,鼓励宝宝用涂鸦表现自己的生活体验,便是对宝宝最好的培养,因为这是引导宝宝从自发、自由、随意的涂画向有意识地表达情感过度的重要过程。除此之外,父母可以通过以下9个小游戏,训练宝宝的空间智能:
1.认识左右手。这是适合6个月以下婴儿的游戏。父母可以温柔地对宝宝唱歌:“这是我的右手举高高,这是我的左手碰天空,左手、右手,拍拍拍,右手、左手,好兄弟。”同时分别举起宝宝的左手和右手。这样可以让孩子通过双手的摆动来练习手的灵活度,另外也进行方位的认知。
2.找玩具。父母可以先把玩具放在宝宝面前,然后用小毛巾或小纸盒把玩具盖起来,让宝宝自己把玩具找出来。这个简单的游戏可以向宝宝灌输“物体恒存”的概念,了解玩具在毛巾的下面或是小纸盒的里面等空间概念。当然,也可以把玩具放在孩子拿得到的小桌子上或桌子下。建立孩子里面、外面、上面、下面等抽象概念。
3.堆积木。给宝宝2~3块积木,先堆一次给孩子示范,可以往上堆高或是并排排成长长的一条,然后让孩子模仿。当孩子越长越大时,积木的数量就可以慢慢增加。
4.捉迷藏。对于已经有移动能力,例如会爬行的宝宝,父母就可以和他玩捉迷藏的游戏了。顺便练习听音辨位的能力:父母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呼喊宝宝的名字,让宝宝找找看你在哪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必须去判断声音的位置、距离、远近,因而空间感会得到有利的刺激。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父母可以在小房间里玩此游戏。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游戏的范围要不断扩大。
5.七巧板。对于1岁以内的宝宝,要他自行用七巧板拼出特定的图形是有些困难的,不过可以尝试,标准不要太高。父母可以随意地让孩子去拼凑,让他熟悉这些不同的形状,不同长度的边,父母应该先示范一些排列给孩子看。
6.散步。对于常走的路线,父母不妨边走边念叨:“现在我们向左转,下个路口向右转。”“到超市了,回家要向左转。”“到花坛了,向右转有滑滑梯。”提醒宝宝辨识空间标志物。对于3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尝试性地让他带路。
7.套套杯。可以用现成的各种杯子、布丁盒或过家家的小碗,让孩子练习一个套一個。这个游戏是训练宝宝空间“大”“小”,因为只有大的才能装下小的。俄罗斯套娃是现成的道具,也可以利用,但最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
8.各种组合玩具。要培养宝宝的空间智能,最好是给他组合式玩具,比如积木、接插玩具、拼图、组合模型之类的,都是很好的选择。
9.自制探险车。先把厚纸板裁成4厘米大小若干张,作为车子要走的路。再剪一些1.5厘米宽、5厘米长或其他大小的纸板,作为道路分隔岛,并随意地粘在厚纸板道路上,让纸板成为有纵向的、横向的或十字路口的道路。找一部大小适中的玩具车,一边把一块块的道路板纵横交错地接起来,让小车子在上面练习遇到障碍或十字路口要直走或左、右转。对于较大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参与制作。这个游戏可以培养空间方位概念,训练逻辑推理能力,促进眼手协调能力。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