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物浸洗苗种误区多多

2018-08-11

今日农业 2018年14期
关键词:青霉素苗种水产

合理使用药物浸洗水产苗种是病害防治的有效措施之一。可直接杀灭水产苗种机体外部寄生的病原微生物,起到切断病害传播的途径,达到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但是浸洗苗种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区,轻则造成浪费,重则造成损失。

误区一:人药兽用

每年春季,有相当一部分水产苗种商贩和水产养殖户在对水产苗种浸洗过程中,使用青霉素、先锋霉素等人用的注射剂作为外用水产苗种浸洗药物。青霉素、先锋霉素是人用注射剂,主要用于肌肉或静脉注射,通过血液循环方式进入机体组织中。它们的药理作用是干扰、抑制、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主要对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阳性杆菌、螺旋体、梭状芽孢杆菌、放线菌以及部分拟杆菌有抗菌作用。先锋霉素类抗生素与青霉素相似,均属于β-内酰胺类杀菌剂。青霉素钾或钠极易溶于水,水溶液中β内酰胺环易裂解,水解率随温度升高而加速,裂解为无活性产物青霉酸和青霉素噻唑酸,后两者可降低pH值,使青霉素水解进一步加强。因此,通过对青霉素、先锋霉素的药理作用的了解,不难看出,利用青霉素、先锋霉素水溶液外用浸洗水产苗种到达的效果微乎其微,根本达不到理想杀菌防病效果。况且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人药兽用。所以,希望广大水产养殖户,杜绝这种既不科学而又违法的做法。

误区二:缺乏选择性

这是很普遍的现象,大多数水产养殖户看别人怎么做就跟着怎么做。殊不知,药物都有各自的理化特性和使用范围,而各种水产苗种对药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即使是同一种药物对不同水产苗种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如果选择浸洗的药物不当,轻则达不到浸洗效果,造成浪费,重则造成水产苗种伤害或大批死亡。因此,浸洗水产苗种的药物一定要有选择,应根据不同的苗种、不同的防治目的、不同药物性质而加以选择,切不可盲目随从。

误区三:浸洗药物浓度随意

这也是很多水产养殖户和水产苗种商贩普遍存在的现象。因为,任何一种药物杀虫、灭菌都需要一定的浓度来保证,药物浓度过低则达不到杀灭作用,反之,药物浓度过高则造成水产苗种的伤害,甚至毒死苗种。由于药物的毒性强弱通常和水体的温度高低成正比例(极少数药物除外),水体温度高时,即使是同样浓度的药物,其毒性变得比较强,杀虫、灭菌作用也强。因此,选择药物浸洗水产苗种,一定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水温的高低而确定药物的用量,以保持适宜的药物浓度,既达到抑制、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效果又不影响水产苗种健康。

误区四:没有时间观念

这也是错误的思想认识。任何一种苗种,对药物都有一定的耐受力,如果浸洗时间过长则容易造成苗种不适应而产生应激反应,影响苗种的健康和成活率,重则造成苗种死亡;时间过短则达不到杀虫、灭菌效果。因此,浸洗水产苗种要因苗种体质、运输距离的长短、浸洗药物的性质、浸洗药物浓度、水温高低等统筹考虑。适当选择浸洗时间的长短,达到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效果。

误区五:直接泼洒

直接将浸洗药物撒在或高浓度药液泼洒在水产苗种机体上,造成机体损伤。

误区六:直接排放

浸洗水产苗种后的水体直接排放到池塘或自然水系中。在药物浸洗水产苗种机体过程中,特别是寄生虫,一般情况下,在短期时间内,寄生虫并没有完全死亡,而大多数寄生虫只是在药物作用下,从水产苗种机体上掉落到水体中,如果一旦把浸洗后的水体倒入池塘,一部分寄生虫就会在池塘里慢慢苏醒过来危害水产动物,这样做就达不到切断病原微生物的效果。

(中国水产养殖网)

猜你喜欢

青霉素苗种水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加油!水产人!
“青霉素皮试”5误区,你中招了么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关于溧阳市青虾“太湖2号”苗种扩繁体系的公示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猪青霉素过敏怎么办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草鱼价格上涨,饲料、苗种、养殖、流通接下来会如何变化?草鱼要雄起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