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和湿地保护管理策略分析
2018-08-10马克明
马克明
摘 要:森林和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在进一步分析时,需要结合具体区域实际,从科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以提高保护能力,本文首先阐述了保护森林和湿地的积极意义,随后提出几点保护管理策略,希望该分析能够助力相关工作有效开展,并且为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而助力。
关键词:森林;湿地;保护管理;对策
引言
森林和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等作用,同时还起到了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所以重视对于该方面的保护工作十分必要,作为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有效管理过程,需要用科学的眼光,并且借助现有资源,积极改善生态状况,从而实现人与资源的和谐统一发展,具体分析如下:
1保护森林和湿地的积极意义
1.1保护湿地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生态支持系统。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保存了大量濒危野生动植物的特有基因,孕育了世界上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湿地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環境功能和效益。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重要功能。湿地是淡水的天然“储存库”,储存了我国96%以上的可利用淡水资源,对于保障人们永远能够喝上干净的水,维持多种生物的水环境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对维持野生物种种群的存续,筛选和改良的物种,均具有重要意义。湿地还是降低自然灾害风险的“缓冲器”,具有预防侵蚀、调洪蓄水、抵御风暴、等重要功能,对于构建防灾减灾体系、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等发挥着十分独特的作用,已经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
1.2保护森林构筑了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森林和自然湿地覆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4.13%。被誉为“地球之肺”、“绿色水库”的森林和“淡水之源”、“地球之肾”的湿地,共同构筑了我国生态安全的强大屏障。我国森林面积29.32亿亩,覆盖率20.36%,单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自然湿地面积5.43亿亩,占国土面积的3.77%。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吸碳器和储碳库,陆地生态系统一半以上的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湿地的固碳能力也不容忽视,特别是泥炭湿地在缓解温室效应、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占全球陆地面积6%的湿地储存了约7700亿吨碳,占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35%。因此,构成了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1.3保护好森林和湿地是新时期我们的重大使命
首先,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吸碳器,科学研究表明,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量,平均能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森林也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陆地生态系统一半以上的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其次,湿地面积减少,是世界各国一种普遍现象。抑制湿地面积减少已成为世界湿地保护政策的核心。湿地的固碳能力也不容忽视,特别是泥炭湿地在缓解温室效应、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提供的莲、藕、菱、芡及浅海水域的一些鱼、虾、贝、藻类等都是营养丰富的副食品。湿地和森林对保持陆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无论损害和破坏哪一个系统,都会影响地球的生态平衡,影响地球的健康。因此,我们要把保护湿地,恢复湿地功能,作为改善生态状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予以高度重视并切实抓紧抓好,这也是关系到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
2森林和湿地保护管理策略分析
2.1树立保护优先的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深层次上揭示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应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烈意识。曾经走过的老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决不能再重走,一定要牢固树立保护优先的发展理念,以保护为前提,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对于保护,要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但也不能忽略人工的养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工促进非常必要,也是必须的。包括补水、疏通水道、喂食、清理水面环境、林木抚育、基础工程设施等都离不开人工的努力。以“自然修复”为主不等于不作为,更不等于逃避责任和义务。
要坚决摈弃掠夺式的开发。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辨证关系,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尤其应总结探索保护湿地实体资源、利用湿地景观等非实体资源、发展生态经济的保护利用模式。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现正处于初级阶段,它离不开山和水,但由于目前旅游收入有效转化为保护成本的机制缺失,导致湿地保护区不仅无法从旅游活动经营中收益,还要为减轻大规模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影响而投入更大的保护成本,这就背离了开展生态旅游的原本目的。
2.2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湿地保护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共同管理的社会工作。长期以来,社会大众对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效益认识严重不足,湿地保护往往是少数部门的单项行动。为此,要广泛深入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媒体,结合“世界湿地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湿地的重要功能和多重效益,宣传湿地保护的重大意义,宣传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宣传湿地保护的美好成果,不断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和自觉性,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湿地、重视湿地、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加强林地保护,严格按照林地审核、审批行政许可相关规定办理征收征用林地许可,并进行异地植被恢复;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林地的行为,严禁毁林开垦和非法占用林地建房,严禁乱征滥占林地进行工程建设和非法占用林地开采矿石等,节约、集约用地,依法使用林地。
2.3大力发展湿地经济
湿地具有巨大的经济功能,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是湿地保护的正确方向。为此,要充分发挥湿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湿地经济。一是要大力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充分利用湿地独特的资源优势条件,依托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搞好总体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宣传推介,把湿地休闲度假、湿地观光、湿地赏鸟、湿地美食做成品牌,逐步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二是要大力发展湿地种植业。积极探索湿地中草药的种植,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三是要大力发展湿地养殖业。积极推广“苇、稻、鱼、蟹”湿地经济循环模式,同时要引导和培植大雁、野鸭等珍禽的训养繁殖,注重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逐步形成品牌和规模效益。
结束语:
总之,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所以我们面临最主要的工作是保护管理。如何提高管理水平,仍然需要不断研究,以此提高认识,充分结合本区域,进一步落实国家政策,并且合理开发与利用,以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建设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万海,兰洪波.茂兰喀斯特森林湿地资源现状与保护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4(15):203+209.
[2]石玉峰.保护森林和湿地,维护国家生态安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