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实习与就业调研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改研究
2018-08-10姚雪梅
姚雪梅
摘 要:我国的旅游事业发展颇为迅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都愿意在假期出行旅游,这也极大的推动力旅游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也就需要更多的旅游业的专业管理人才进入这个行业。在现代旅游管理的本科教育体系中,对于专业实习的指导性作用是相对缺乏的,也说明在当前的课程体系之中学生很少接触到实习和就业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具体的行动方案,因此在教改中就要特别注重此类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专业实习;课程体系
引言
旅游管理这门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和理论,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专业性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为以后的实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当前教学体系中对于某些课程的安排和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与实际的旅游行业发展已经出现了脱节的现象,这就然学生在毕业后很难找到管理岗位的工作,所学习的知识和理论也无法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本文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式来分析这类问题并提出对策。
1 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
为了了解到教师生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教学课程的真实感触和看法,采用问卷的模式来调查和获取相关的统计信息和数据,一方面能够得知学生内心对于这门学科的看法,包括对现有课程体系的看法,另一方面通过这种调查方式所得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以获取当前旅游管理学在本科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
在调查中要主要针对专业的实习项目选择和实习效果进行相应的问卷问题设置,并且让学生评价当前的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自主分析教学体制中存在的一些固有问题,学生希望采用哪种教改方式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竞争力。以此作为调查的主要内容,进而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下面就总结而来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2 实习调查反馈出的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2.1主干课程专业统一性不够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规定了旅游管理专业有13门主干课程,③即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原理、旅游资源与开发。然而,在对国内8所高校的调查中,只有两所学校开设了全部的主干课程,部分院校把专业主干课程设在选修课中。这表明当前国内各院校在处理主干课程与院校专业特色课程关系上分歧明显。
2.2 选修课差异性不强
学生的选修课程内容在很多知识理论和实践研究层面都存在很大的重叠性,没有特别突出选修课程所应该具备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缺乏相关专业的职业特点和特色,学生也就无从获取更有广泛性和深度的知识。
2.3 专业实践与实习不足
旅游行业的管理岗位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这当中包括很多专业能力,但是在目前的专业学习和教学课程中缺乏必要的实践课程,学校和教师在学生实习阶段也没有起到良好的引导和指导作用,而且专项的实习机会很少,起不到锻炼培养的作用。
3 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改的建议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不仅要考虑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体系,更要慎重考虑学科专业特点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个性的发展。学校应该统筹全部课程的规划,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主干课程来设置,构建符合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化课程体系。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素质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四部分。
3.1 素质课程
素质课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为学生的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做好铺垫。素质课包括政治、计算机、体育和英语等课程。此外,应开设专业英语课,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学生了解国外的先进研究成果。
3.2 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旅游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即教育部规定的旅游管理专业13门主干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旅游管理专业核心基本理论和核心专业知识,使学生对旅游学科的整体框架有一个十分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专业基础通用的共同能力,由此形成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最基本的骨架。
3.3 专业方向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即选修课,这部分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在自己感兴趣领域的创新和创造力。专业基础方向课的设置,按照不同工作岗位类别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来设置课程,突出学生的差异性。
由于旅游业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其发展现状在各个地区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专业方向课程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应考虑到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在课程设置时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同时将有关当地旅游业发展状况、旅游资源形成和开发状况、旅游企业经营形成地方特色课程。
3.4 专业技能课程
在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方面可以借鉴康奈尔大学和北京联合大学的“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使课堂教学和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教师参与企业教学问题研究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弥补学校实践设施落后的缺陷,还可以选择足够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和较高水平的旅游饭店、旅行社等作為学生校外实习的基地。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和企业联合共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等内容。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办学,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种资源的优势,服务了企业,同时又培养了应用型人才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实现校企“双赢”。
结束语
本文就当前旅游管理类的本科教学改革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就相关的解决策略和实施方案进行了清晰的阐述。从中也可以看出我国在旅游管理类的本科教学体制和相关活动中还存在很多的缺陷和不足,这种缺陷主要表现在实习和就业阶段,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也没有重点体现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内容,造成学生无论是实习阶段还是进入社会求职期间,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这说明现阶段本学科的课程体系和教育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为旅游管理的本科教学改革提供一些科学的建议和意见。
参考文献:
[1]王晨光.论旅游专业教学改革中的观念更新[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
[2]梅虎,詹泽慧.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倾向与本行业关联性分析及对策[J].旅游学刊,2014 .
[3]郑坚强,黄耀丽,李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知识体系构建的探讨[J].商业现代化,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