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思考
2018-08-10曹红军
摘 要: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一方面是真实地反应企业内部经营信息,从而作为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效益和经营效益的依据;另一方面作为上市公司涉及到许多利益相关者,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很难从其他渠道获得,只能根据披露报告中反映的信息来进行投资决策。本文围绕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 对策
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概述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涵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在运营过程中,按照既定的标准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完整性、合理性进行客观评价,并将评价信息通过披露的方式提供给内、外部使用者了解的过程。其主要目的为了检验公司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确保内部控制工作能够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提供应有的保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披露的方式有两种,即自愿性披露和强制性披露。自愿性披露指的是公司从实际运行的角度并结合内部控制管理的实际状况,自觉自愿地披露相关的情况。而对于强制性披露来讲,其内容有了很大的不同,指的是由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必须进行的披露,具有强制性,而且对于披露的内容也有一定的要求,不得擅自调整。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
近年来在国内外都爆发过严重的企业隐瞒真实经营信息,对外进行虚假披露的事件,为各国的披露制度的建设都提出了警告,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格的制度标准。我国的证券市场本身的制度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对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的规范也有所欠缺,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和规模的急速增加,传统的监管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因此,要求政府和监管机构出台更有力的监管措施,提高企业的意识水平,更加规范自己的披露行为。2010年财政部、证监会等颁布了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评价、审计指引;2012年证监会颁布了《关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2014年证监会和财政部共同颁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1号——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一般规定》;2017年财政部关于印发《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通知。
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问题及成因
(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第一,信息披露评估标准不统一。虽然有关部门发布了最新的内部控制披露标准,但有部分上市公司未能有效执行,依然我行我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整体信息披露的混乱。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格式也呈现出多样性,主要原因在于可参考的法规制度具有选择性,事务所可能参考不同法规出具不同报告,如根据审计指引出具审计报告,根据鉴证业务要求出具鉴证报告。
第二,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缺乏动力。上市公司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选择不披露或者是只是披露一般缺陷,或是只披露有利于公司的信息,对不利信息很少談之,使得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概括而笼统,缺乏实用性,对信息使用者来说没有任何价值。这也足以反映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缺乏主动性,而是将其看作负担。
第三,相关监管责任主体混乱。在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发现,监事会与独立董事对内控自我评价发表独立意见的比例不够高,二者评价意见同时披露的更是少数,尤其是沪市,披露独立董事和监事会意见的公司非常少,说明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部监管力度不够,各公司的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评价和监督作用还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意识薄弱。由于我国在2008年才要求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性披露,起步相对较晚,部分公司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够,未完全树立起信息披露的意识。受信号传递理论的影响,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相关信息有助于提高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虽然部分公司将内部控制作为战略重点,但仍未构建起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即使构建成功但有效运行也受到质疑。可见,内部控制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其信息披露也自然流于形式,部分上市公司也就选择不披露或披露形式化的内部控制信息。
第二,法律法规制度的不健全。尽管我国相继出台并颁布了相关的规范,对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等在内控信息披露中的义务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但有关规范并没有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标准格式、涵盖范围以及详细程度做出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具有主观性。虽然有些公司对内部控制的信息进行了披露,但不涉及到公司的实质内容,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很有限。各公司的披露形式千差万别也容易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判断,导致投资者的决策失误出现利益损失。
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完善对策
(一)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
我国对内部控制的评价缺乏统一的标准,相关规定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如2010年颁布的内控评价指引中没有对内控的评价主体做出明确的规定,这可能导致上市公司董事会和管理者互相推诿责任,因此健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明确评价主体势在必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法律法规,政府及相关部门需在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基础上建立一套内涵和外延统一、可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标准评价体系,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有章可循,也为外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提供标准。
(二)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督
首先,政府应该制定明确的奖惩措施,加大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力度,对没有按规定进行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给予严肃的处理。其次,市场监管机制,尤其是会计师事务所应注重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和专业素质的提高,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最后,监管部门还要根据国外的经验增加相应的惩罚机制,对未按要求进行及时执行内部控制的企业给予相应惩罚。
(三)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
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上市公司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最佳方式就是完善公司的治理机制。首先,公司要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公司整体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会推动企业进行内控信息披露,向市场传递良好信号来吸引投资者的关注和投资。其次,上市公司需要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从而保证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良好运营,使公司健康稳定的发展。最后,上市公司还需要优化股权结构,避免一股独大现象的出现,保证公司中小股东能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来督促企业改善治理情况,发挥其在公司执行监督中的作用,提高上市公司的内部运营管理,促进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四)明确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职责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监督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各上市公司必须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充分发挥其内部监督职能,内部审计部门严格督促公司按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标准来编制内部控制报告,对其内容与格式进行审批,保证真实全面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信息使用者。同时,当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时,内部审计需要督促管理者进行整改来保证公司整体的有效运行。此外,还需要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保证其不受公司高层的影响来谨慎进行内部控制的评价工作,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
参考文献:
[1]洪峰,戴文涛,张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基于强制披露前后的对比 [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1).
[2]刘静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5(25).
[3]彭晓芸,李佳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披露现状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01).
[4]王楠.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探讨[J].经营管理,2016(27).
作者简介:
曹红军 男,(1979-),汉族,甘肃人,会计师,现就职于新疆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方向:财务管理、财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