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法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8-08-10钟玉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13期
关键词:考核成绩医护人员新生儿

钟玉

摘要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新生儿科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新儿科21名医护人员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结果:培训前后21名医务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的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结论:用PDCA循环法进行新生儿窒息培训,效果更好。

关键词 PDCA循环法;新生儿;窒息;复苏 新生儿窒息是围产期新生儿死亡和致残主要原因之一[1]。有研究表明,全球每年有将近400万死亡的新生儿,其中约有23%是死于新生儿窒息嘲,围产期各种原因导致新生儿出生后未能建立正常自主呼吸,引起新生儿缺氧,从而引起全身多脏器损害,导致残疾甚至死亡。新生儿窒息复苏是一项重要技术[3],是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必备技能。2016年2月-2017年1月对本院新儿科应用PDCA循环法对本科的医护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进行培训,效果较好,现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集新儿科医护人员21名,其中儿科医生7名,护士14名;男3名,女18名;年龄20~50岁,平均(37.36±8.56)岁;工作年限l~20年,平均(8.50土7.12)年;学历为本科6人,大专14人,中专1人;职称为初级13名,中级7名,高级1名。

方法:选择叶鸿瑁等主译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教程》(第6版)中译本为培训材料[4],以美国专家提出的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4个阶段循环过程管理法,进行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

计划阶段:①培训前的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待培训的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知识既往培训状况、对最新复苏方案的了解情况等。共发放问卷21份,有效回收率100%。②模拟操作考核:采用《新生儿窒息复苏教程》(第6版)中的“技能操作考核表(高级)”,由培训老师提供模拟病例,被培训人员回答问题并模拟操作,老师进行考核分析(满分100分)。③制订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形式、时间、内容、奖励方法等。④购置新生儿窒息复苏模型等培训器材。

实施阶段:①成立培训考核小组:组建由科主任为组长,获得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合格证书的科秘书、护士长为组员的考核小组。②理论培训:以《新生儿窒息复苏教程》(第6版)中译本为培训资料,采用PPT讲课、窒息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培训。设置第2课f复苏的最初步骤)、第3课(正压通气复苏装置的应用)、第4课(胸外按压)、第5课(气管插管和喉罩气道插入)、第6课(药物)及第8课(早产儿复苏)为掌握内容。③操作技能培训:采取窒息情景模拟等方法培训。通过观看窒息复苏的视频、图片,授课老师演示正压人工呼吸、气管插管、胸外按压等操作的要点及注意事项。随后由2名医护人员组成复苏小组分,角色进行演练,老师和学员现场点评。特别要强调复苏各个动作的准确性及流程的流畅性,因为新生儿窒息复苏过程中任何操作失误或延误都有可能导致复苏失败[5]。所以小组成员分工是否有序,配合是否默契,动作是否熟练、标准,是决定复苏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检查阶段:培训后进行考核,总结讨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针对不同组员存在的问题,进行个体化培训,直到其达标,做到人人过关。

处理阶段:培训结束后,反馈每名医护人员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改正;总结并通报考核成绩,分析培训方案的优、缺点,听取学员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培训方法,然后进入下一轮PDCA循环。

评价指标:培训时间设置6个月为1个培训周期,按照技能操作考核表(高级)对被培训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分满分100分。比较培训前后医护人员的考核成绩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a=0.05。

结果

培训前名21名医护人员考核成绩比较:培训前后医护人员考核成绩比较,培训后的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l。

讨论

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的重要性: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抢救,争分夺秒,抢救的及时性及有效性,直接影响一个宝宝的远期生活质量,甚至是一个家庭的命运。研究表明,约有1%的新生儿需要复苏才能存活。也就是说在基层医院,产妇相对不多,窒息病例相对较少,平时如果不进行合理、有效的培训[6],在遇到新生儿窒息时,很难能保证复苏方法的及时性及有效性。还有一些研究认为,大多数医护人员在临床上实际操作心肺复苏技术的机会并不多,所接受的培训技能在6个月后会逐渐遗忘,因此,需要对医护人员不断强化心肺复苏技术,以提高该项技术的保持率和更新率;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是很有必要和有价值的,可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和伤残率,提高新生儿的远期生活质量[7]。

PDCA循环法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中的效果分析:2016年以前新生儿科是以老带新,以传帮带及参加江苏省窒息培训的形式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培训时间短,未进行有效、持续的评估,窒息复苏水平参差不齐。2016年以后新生儿科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使培训具有持续性及科学性,使我科医务人员窒息复苏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结果显示,培训后我科医护人员窒息复苏水平明显提高,培训后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培训前。

因此,PDCA循环法用于医务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培训,可提升被培训者窒息复苏水平,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22.

[2]虞人杰,刘霞.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管理[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 1,14(3):137-141.

[3]王志坚.新生儿窒息复苏51例临床实践分析[J].医药前沿,2012,2(18):163-163.

[4]葉鸿瑁,虞人杰.新生儿窒息复苏教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

[5]霍乃玲,贺凤娥.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回顾性分析与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6):51-52.

[6]刘瑶,刘捷,曾超美.模拟装置辅助教学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9(6):96.

[7]姜梅.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中容易出现问题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9,9(7):66.

猜你喜欢

考核成绩医护人员新生儿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通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