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学科素养之“家国情怀”的培养

2018-08-10王平玉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学科素养

王平玉

【摘要】“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国强民安,国强民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必须依赖于祖国的强大。而强国又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为之勤勉奋斗,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坚持从历史观的角度,充分利用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古代经济等内容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坚定者、搏击者、奋斗者。

【关键词】学科素养 “家国情怀” 国强民安 国强民乐 历史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115-02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的深情大爱,对国家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富强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是我们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

国强民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必须依赖于祖国的强大。而强国又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为之勤勉奋斗,甚至牺牲个人利益。太平天国时期呤唎就是一个典型人物,他写了一本《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1859年,他以英国海军下级军官的身份来到香港。1860年,他辞去海军职务,在一艘商船上当大副。从上海附近内河进入太平天国统治区收买蚕丝。通过对清统治区和太平天国境内的比较,他认为“世上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太平天国的事业更公正更神圣了。”①而此时,英国政府对待太平天国的政策已从所谓的“严守中立”转变为武力干涉。所以他决定尽最大力量帮助太平天国。1861年,他加入太平天国——帮太平天国采购欧洲军火和粮食;争取在华欧洲人的舆论支持;为忠王带炮队随征;为太平天国教练军队。当遇到清军拦截时,他甚至想到“我是为了太平天国的宗旨才身临危险的,要是必须牺牲,我就决心去死。”②1864年初,呤唎再次去上海帮太平天国采办兵船,因形势所迫加上疾病缠身,被迫返回英国进行治疗。回国后他决定投戈握笔,写下《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一书,以有助于太平天国的事业。③“那么是什么吸引了呤唎投身于太平天国运动?”“他认为太平天国事业的公正而神圣体现在什么方面?”“是什么让呤唎在无法继续投身革命时想到用纸笔代替枪炮,写下《太平天国亲历记》一书,为太平天国事业继续奋斗?”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从中得出:“太平天国运动所反映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平等追求的革命精神,合乎时代潮流的学习精神,积极主动对外开放,平等交往的精神,不畏强权的反侵略精神,给予一个热爱和平、民主,追求平等、公义的爱国者——呤唎的极大吸引”这一结论。呤唎帮助太平天国反对清王朝的横恣暴虐,闭关自守,妄自尊大,愚昧迷信。同样也本着对公平、公正国际关系的追求,对英国的侵略政策提出抗议。引用洪仁玕提出的“洋人助妖”说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是其失败的客观原因。此时引导学生讨论“呤唎参加太平天国运动和‘洋人助妖的区别是什么?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呤唎的行为是否背叛了自己的祖国?”从而引导学生区别个人行为和國家行为。呤唎个人行为反映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发生引发的人们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的现实主义潮流,并不是对祖国的背叛,而是为了维护祖国的荣誉所作出的正义、公正的选择。通过分析,学生明确了真正的爱国者必然是关心世界和平,关心全人类幸福前途的。得出“爱自己的祖国和关心全关心人类的幸福与前途是不可分割的”结论。帮助学生树立人类的发展是共处一个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的观念。

国强民乐,为了人民能过上美好生活,国家就必须强大起来。强大必然要发展,发展就必须走和谐、融合发展之路。复习《中国古代经济》专题时,我组织学生讨论“‘新航路的开辟,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演变为相互交流、影响和融合的世界历史④这一影响与中国明清时期封建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现象、政府采取的海禁、闭关锁国政策间有和联系?”帮助学生形成通过比较、观察历史发展脉络,对历史现象进行合理判断的能力。然后将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关注郑和下西洋所倡导的和平友好的交往模式对亚非国家历史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接着讨论“汉代开辟丝绸之路的目的是什么?丝绸之路能延续上千年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通过问题的剖析,学生明确为了增进汉与西域(含海外)各国的了解、联系与友谊,促进双方共同发展,汉代开辟了陆地和海洋两条丝绸之路。直到19世纪初,中国依然是西方人向往之地,是最兴旺与古老文明。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认识到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是一个热爱和平,倡导通过平等交往,文明互通,实现互利共赢的国家。从而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最后引导学生思考“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简单重复吗?”伴随着学生的思考、讨论。“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对提升亚洲各国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亚洲各国的互联互通,建立新的合作平台,形成新的命运共同体所起的积极作用和发展高度,体现了中国对外交往的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共赢的精神,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升华。它开启了亚洲国家合作的新模式,体现出强大起来的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担当。

在历史教学中始终坚持从历史观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国家和世界,在中外、古今历史的纵横对比中寻找历史发展脉络,形成历史思维,确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世界是一个大家庭,各国要共享、共荣、共发展。把自我成长于现实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为实现家庭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类发展而勤奋努力,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的坚定者、搏击者、奋斗者。让中华崛起带动世界繁荣,走进人类共享、共荣的新征程。

参考文献:

[1](英)呤唎(Lindley,A.F.)王维周译《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上册)第三章,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英)呤唎(Lindley,A.F.)王维周译《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上册)第十五章,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学科素养
基于新课程改革深入下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科素养的渗透初探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抗战叙述和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