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方向及策略

2018-08-10张金梅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信息化互联网+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挑战。文中指出通过践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搭建“互联网+思想政治教学新平台”以及构建多元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与评估机制,让高中思想政治课能够真正“活”起来。

【关键词】“互联网+”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218-01

“互联网+”时代是指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为传播媒介,以短小精悍信息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坚持育人为本,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强化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的服务与支撑”,对于具有强理论性和高概括性的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尤为重要。

一、践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施教活动和接受活动的辩证统一。然而,在传统教学实践中,一切以教师为中心,往往注重的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听众”。因而,要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践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认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注意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精神。在互联网+时代,一是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为传播媒介,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要運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因而,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借助网络平台来精准施教,构建先学后教的“问题导向”型教学范式。二是注重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在高中政治课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过程中,要以“教师主导”为前提,在课前的自主学习阶段,教师要围绕教学要点和难点,精心地设计问题,自行创建视频,并添加测评反馈环节,学生在测验任务的驱动下,开展自主学习,检测自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主持人”,引导学生讨论、辩论,并适时地对教学要点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层层拨笋、消化、吸收,最终内化并生成新知;课后知识的巩固阶段,教师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媒体的关注、评论、转发功能,即时在平台上发布当前学生最关心最关切的社会热点话题,与学生进行网上实时互动,分享思想和观点,使一切教学工作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牢固树立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相统一的现代教育观念,让政治课真正地生动、鲜活起来。

二、搭建“互联网+”思想政治教学新平台

思想政治课具有强理论性和高概括性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被称之为“粉笔加黑板”,学生感到空洞、枯燥和乏味,很难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多媒体的便捷性、丰富性、直观性等特征与中学生的好奇心、勇于接受新事物等思想特点不谋而合,自然而然地赢得了他们的青睐。一是以新媒体及手机客户端教学资源为主力,建设思政课网络互动平台。充分运用微信、人人网、论坛等新媒体平台手机客户端软件,通过组建班级群组的形式,课前及时发布互动主题,为学生提供思考内容,课上直接就思考内容展开讨论与交流,从而充分利用课上时间,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与水平。二是以思政课教学为载体,搭建迎合学生主体性需求的“触屏”平台。“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了青年。”这是中南大学党委书记高文兵根据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作出的科学论断,要求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这一科学论断对于高中生思想政治教学同样适用,在“互联网+”时代面对思想文化多元化、复杂化得冲击,学生的思想、观点和主张以及学习的需求也呈现出主体性、个性化趋势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以具体化、动态化、艺术化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构建多元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与评估机制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深度融合和有效运用,逐渐摒弃“满堂灌”、“理论说教”等教学方式,形成了“翻转课堂”、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因而也必须改变传统的依靠死记硬背“唯成绩论”的应试考核方式,形成一种以发展学生能力,促进教学相长的课程评估机制。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积极落实思政课课程评价、学生评价以及教师评价制度,扎实推进评价制度改革。关键在于重视对学生的科学评价,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将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成长过程记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考试成绩与授课老师的学分认定、班主任的总体考评相结合起来,做到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不仅注重结果,更加关注过程。与总结性评价的方式方法相比较,“过程性”评价能够涵盖整个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乃至于渗透到学生步入社会生活之后。

参考文献:

[1]凌胜银,胡志彬,陈茂霞.决不允许用西方“普世价值”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红旗文稿,2017.

[2]侯继虎.“互联网+”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探析[J].课程教学,2017(02):72.

作者简介:

张金梅(1986-)女,陕西省汉台中学教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信息化互联网+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