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除外”:学生写不好,还是老师读不懂

2018-08-10李剑平

师道 2018年7期
关键词:现代诗作文题中考

李剑平

每年的高考、中考期间,作文题要求中的“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都会格外引人注目。是学生写不好,还是评卷老师读不懂,抑或是评分标准拿不准?或者还有其他不便言说的原因?的确,这中间引人思考的问题很多。

几年前,参加市级中考语文备考研讨会,一位指导作文备考的老师在发言中表示,平时考试中,发现自己的学生写诗歌,首先就判断为不及格。这显然有点“滥杀无辜”的嫌疑。可是,不会写或者写不好诗歌的学生,碰上不想读或者读不懂诗歌的老师,又能怎么办?当然,我们的语文老师读不懂诗歌这种现象的确会有,但恐怕也不多。大多数情况,还是学生在考场上写出来的诗歌,让老师们“不忍卒读”。即便学生真有写诗的天赋,老师也是合格的伯乐,然而鼓励学生在平时考试作文中写作诗歌,他们就很可能会在重要考试的关节点上一试身手,又有哪一位老师敢拿学生的成绩和前途去冒险?看来,干脆把学生写诗的愿望,“扼杀”在应试作文的摇篮中,似乎是虽属无奈但也较为“明智”的选择。高考、中考仍是语文教学与学习的指挥棒,学生的诗心沉沦消散于应试训练之中,不会写或者写不好诗歌,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了。

2018年的高考作文题,基本上是材料型作文,在具体要求中也有一些作文题是明确要求“诗歌除外”(天津、江蘇作文题)的,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材料作文题,侧重考查学生的思辨性思维,对生活现象的纵深观察和思考,写议论文更容易游刃有余,即便是文体不限,但通过写诗歌来展现逻辑思维的高度,难免会“力不从心”。我个人认为,考生不会写或者写不好诗歌,无论现代诗也罢,古体诗也罢,恐怕不可简单归咎于学生。尽管《礼记·经解》引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尽管“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尽管诗经、唐诗宋词成为中华诗词文化和中国诗教的巅峰,但毋庸讳言,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诗歌教育尤其是现代诗教学,我们还是有所欠缺的。比如,在新编的统编教材九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两个单元的现代诗教学内容,也有推荐泰戈尔等名家的经典诗集,但很多时候都是走马观花,甚至弃之不惜。按理说,诗歌是以高度浓缩的语言表达个人的内心生活或历史经验,比小说、散文等文体更能体现“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等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而现实是,最能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文体,却被淡化和忽略!既然在重大考试中写作诗歌是极冒险的举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也就倾向于不鼓励学生阅读诗歌。没有从优秀诗歌作品中吸取营养,学生在考试时又怎么会写、敢写,或者能写好诗呢?毕竟,考场上的命题作文,考验考生的,主要还是平时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学之外的积累和沉淀。

事实上,语文教学之外的诗歌写作导向,对中小学生的诗歌阅读与写作水平的提高,也造成不小的干扰和走偏。有些诗歌作品晦涩难懂,有些诗歌作品废话连篇,缺乏起码的美学常识,却被一些评论家、专家捧得很高很高,这些作品往往“混淆视听”,也容易导致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从心理上抵触诗歌的阅读与写作,或者无从下手。这样,诗歌教学尤其是现代诗的教学,也就被当作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教学内容了。

“诗歌除外”,引发思考的问题远不止上述这些。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中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绝不是为了培养多少作家和诗人,为了在考场上写出好诗歌好作品,我们的目的是通过阅读和写作诗歌,更好地积累、运用和传播优秀文化,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想象力和联想力,感受中华民族语言的博大精美和对我们品质的滋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这个角度来看,语文教学纵使不能完全避免高考、中考导向,实在也不应轻视诗歌阅读与写作。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局教育发展中心教研室)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现代诗作文题中考
明确文体 指明路径 解密诗语
中考“三数”大扫描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以“朗读、鉴赏、审美”三维提升现代诗教学水平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现代诗,我们该教些什么?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图雅的诗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
放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