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古法造纸重新起航

2018-08-10田雨

金秋 2018年10期
关键词:古法树皮传统

◎文·图/田雨

“有女不嫁起良村,从早到晚立墙根”。这句流传在陕西周至一带的谚语,形象地表现了起良村妇女在家务劳作之余还要往土墙上面晒纸的辛劳。

位于秦岭北麓的周至县九峰镇起良村,在历史上就因造纸而天下闻名。汉代时已是造纸重地,是皇家的“造纸坊”。起良村最早的村址在白马河东岸,在明朝前叫利泽里刘村,因为村里几乎人人从事造纸,无人种田打粮,便有官员上奏皇上,请求鼓励这里的人们专营造纸,扩大生产规模,免弃该村的田税粮赋。获得皇上恩准后,村名改为“弃粮村”,后来人们谐音叫成了“起良村”。起良村的人们依靠秦岭丰富的楮树资源和丰沛的白马河水,造纸业绵延千年无从间断。直到“文化大革命”前,起良村还几乎每家都有造纸坊。之后,受工业造纸等诸多因素影响,起良村的古法造纸日渐衰败,造纸工具也逐渐被全部损毁。几十年的时光流逝,掌握古法造纸的老人大多已离世,这一传统手工技艺面临着绝迹的可能。这样的局面让一个人无比的焦虑,他就是起良村的刘晓东。他不想看到传统造纸在他这一代人手中失传,恢复和发展传统的古法造纸成为他心中最大的愿望。2009年伊始,刘晓东开始古法造纸的前期筹备。2010年,从起良小学校长的职位退休后,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恢复古法造纸技艺上了。

古法造纸其实就是“蔡侯纸”,俗称“汉麻纸”,完全使用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以当地丰富的楮树(构树)皮做原料,纯手工制作每一道工序,全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用品,对人和环境不会造成损害和污染。中断了几十年的纯天然手工技术,想要原模原样的恢复,难度可想而知。刘晓东清楚,仅凭自己记忆中的那点印象,根本不可能还原完整的流程。他开始拜访村里的老人,记录他们记忆中的古法造纸术;一方面又千方百计去寻找造纸要用的工具。古法造纸需要传统工具,这些工具要完全按照原来的规格重新制作。为了寻找捞纸用的“纸汉石”,刘晓东多次往返秦岭耿峪沟,找回了石板;为了找到制作架子的材质干楸木,大冬天,他顶着风雪跑遍了周边多个乡镇,才找回了几个板头;为了寻找制作捞纸帘子的马尾丝,他托朋友在宁夏、内蒙古、河北等地奔波……没有熟练的工人,他请来年长的老匠人作指导,让自己的家人亲戚当工人。先期的投资让他倾尽所有,还欠下一笔巨债。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看不到前景的造纸业,以及不理解他的人热嘲冷讽,让刘晓东倍感艰难。但他心中的梦想始终明亮而炽热,他一刻也不曾停下前行的脚步。

随后,刘晓东租下紧邻起良小学旁的一块地,建成了蔡侯氏文化苑。文化苑里边又设置了蔡侯纸博物馆和中国汉麻纸制作技艺传习所。博物馆收集陈列了有关起良蔡侯纸的物件500多件,以文图并茂、实物还原等形式再现了当年古法造纸的全过程。造纸坊更是还原了古法造纸的所有工具和程序。2010年农历三月十六日,在蔡伦生日这天,运用古法造纸技艺,刘晓东的造纸坊造出了第一张“蔡侯纸”,得到老辈造纸匠人的认可。这一下,刘晓东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

乍暖还寒的初春,笔者走进蔡侯纸造纸坊,工人正在各自的工具前操作。堆积如小山的构树皮、浸泡原料的水池、打浆、捞纸池,竟闻不到一点刺鼻的味道,飘入鼻中的是构树淡淡的清香。一位工人师傅正赤手捞起浸泡在水池中的纸浆。不戴手套不会损伤皮肤吗?看出笔者的疑惑,师傅笑了笑,摊开双手说:“你看,我的手不是好好的吗?这里边没有添加任何化学东西,不会伤皮肤的。”一旁的刘晓东也笑了:“在我这里上班,工作环境绝对环保!”

随着有节奏的“哒哒”声,一位工人手中拿着一堆柔韧的藤条状的树皮,不断移动着位置,随着木质特殊工具的一起一落,就像一把大榔头,将藤条状的树皮砸碾成长方形薄片。刘晓东介绍说,这道工序叫踏碓,是古法造纸中一道重要工序。

随后,刘晓东详细地介绍起蔡侯纸制作工艺的每一道流程,他说:“蔡侯纸的制作过程非常严格,是一个不停反复的复杂过程,其中一道工序出问题,就会前功尽弃。从泡构树皮开始到一张蔡侯纸制作完成,大概需要一个月时间,要经过36道大工序、72道小工序。首先将选好的几百上千斤的构树皮经过浸泡后放入这个大锅中蒸,这个环节是为了软化纤维。第一次蒸后捞出来晾干,然后放到池子里泡几天,接下来再蒸7个小时,然后再捞出来放到池子里泡。等构树皮完全软化后,就进入踩皮、踏碓环节,经过反复砸踏,将树皮表面的黑斑和杂质去掉,砸成饼形。随后开始切番,将多层垒叠的树皮用大刀切碎,再进入舂捣、打浆、捞纸、压纸、晒纸等环节。其中,最重要的是打浆、捞纸和晒纸三个环节。浆好纸才会好,我们做浆不用烧碱,这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

传统的汉麻纸都是斗方样的小规格,不能适应现代人对汉麻纸多种用途的需求,刘晓东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大胆创新,采用宣纸捞大纸的方法,把传统的汉麻纸做浆法与现代捞大纸的做法相结合,成功生产出适合书画市场需求的大规格白、黄汉麻纸,引来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和书画界人士前来订购。由于蔡侯纸具有韧度极强,香味四溢,可保存千年而不腐烂的特点,深受书画界人士的喜爱。同时蔡侯纸也广泛用于我们的生活中,比如包装茶叶、点心、蔬果、中药,白酒厂还用它加藤条等制作成高档白酒原浆沉淀的盛器,戏曲演员的卸妆用纸等等。

一个偶然的机会,刘晓东听说斯里兰卡的象粪纸制作成特殊旅游纪念品,深受世界各地游客喜爱。他想到了我国的国宝大熊猫。大熊猫是直肠动物,食量惊人,但它仅吸收其中30﹪的养分,其余部分排出体外。于是,刘晓东多次跑到位于周至县楼观镇的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讲明他的用意,拉回几麻袋熊猫粪进行试验。他以大熊猫粪便为主料,以构树皮浆和猕猴桃藤蔓浆为辅料,完全按照古汉麻纸造纸工艺流程,反复试验后,终于造出了新的品种“熊猫纸”。熊猫纸纸面粗糙,韧性不如楮皮纸,但它散发着竹子的清香,书法绘画时,笔润不散,浓淡有致。

如今,蔡侯纸博物馆和中国汉麻纸制作技艺传习所已成为陕西省第一批中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刘晓东每天要用更多的时间接待全国各地慕名前来的参观者,同时造纸坊的正常生产和销售也来不得半点马虎。虽然“蔡侯纸”古法造纸工艺已被列为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刘晓东依然不懈地奔波着,为蔡侯纸申报国家级和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把这个传统文化弘扬下去,让优秀的传统工艺能传承下去,这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是我后半生不遗余力要做的事情。”

路虽远,行则必至。在刘晓东等人的不懈努力下,古法造纸已经重新起航,相信这艘传统文化的巨轮定会乘风破浪,越走越远。

猜你喜欢

古法树皮传统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窗下的树皮小屋
Gimme Sugar
树皮的秘密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All in a Day’s Wok
ALL IN A DAY'S WOK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