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产业集聚的支撑研究

2018-08-10鄢小兵徐艳兰

农机化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格兰杰增长速度因果关系

鄢小兵,徐艳兰,黄 英

(1.武汉学院 会计及金融学院,武汉 430212;2.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 430200)

0 引言

农业机械化作为加快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手段和根本途径,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中国的农业发展日益呈现出了新的发展态势和格局,这其中不乏农业机械化对其的支撑和贡献。要想继续推进中国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农业机械化势必也要着手进行其各方面的改进与完善。当前随着区域间经济发展格局的不断演变,中国农业的区域格局也不断呈现出新的变化,因此理清农业机械化与区域农业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进而通过改进农业机械化等主要途径和手段推进农业的改革和健康发展势在必行。当前国内外学者围绕产业集聚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但大部分皆是围绕工业产业展开[1],且较多地围绕多项产业进行比较研究[2],也有不少学者针对某一具体区域选择当地具体的生产企业进行了代表性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3]。综观前人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当前针对性围绕农业产业集聚的研究成果较少[4],尤其是探索农业机械化对农业产业区域集聚支撑关系研究的成果少之又少。本文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对农业机械化和农业产业集聚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两者相互关系的多层次分析,进而提出了改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态势从而因势利导改善我国区域农业发展不平衡状态的措施和建议。

1 研究思路与方法

1.1 研究思路

农业产业集聚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分属两个不同的目标系统,为了进一步测度这两个目标系统的发展变化及探索它们之间的支撑和因果关系,本文采用不同方法得到了两者的评价指标。其中,农业机械化直接采用1996-2015年最近20年的农业机械总动力作为评价指标,而农业产业集聚度评价指数则综合前人丰富的研究成果采用θ指数。第i年θ指数的计算公式为[5]

1.2 相关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

对两个时间序列经济变量X1、X2进行一般相关分析的方法为首先绘制相关图形,然后计算线性相关系数。线性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线性相关系数的变动范围为[-1,1],其正负号与线性正负相关对应,绝对值越接近1线性相关程度越强,绝对值越接近0则表现线性相关程度越弱。相关分析仅能检测出两个变量是否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要想进一步探究两个变量的因果关系则需要进行因果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是常用的双因子因果检验的方法,其基本思想为对两个因子在包含其中一个因子前后的预测效果进行比较,如果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即说明变量X1有助于解释X2的将来变化,因此可认为变量X1是导致X2的格兰杰原因。比较预测效果所采用的方法仍是假设检验,根据公式计算出检验决策的P值,将P值与显著性水平α进行比较,当P<α时则拒绝原假设,可得出存在因果关系的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2.1 1996-2015年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动态趋势

1996-2015年这20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变化的动态趋势如图1所示。由图1可看出:这20年我国农业机械化总动力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呈现减缓趋势可初见端倪。20年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76%,从具体的逐年环比增长速度来看:1997年相比1996年环比增长速度为9%,后面6年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7.60%、8.38%、7.30%、4.94%、5.00%、4.24%;2004年之后环比增长速度开始小幅上升,依次为6.03%、6.83%、6.03%、5.61%、7.31%、6.46%、6.04%、5.34%、4.94%;到2013年下降到最低点1.31%,最后两年的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3.99%和3.40%。为了能对将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总动力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研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拟合的多个模型进行比较,从而得到判定系数为0.996的二次曲线模型为较优模型,曲线方程为:Y=52.676t2+2 866t+35 789,综合上述对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动态变化趋势和模型拟合分析,不难发现国家对农业机械的支持力度仍在持续上升,但上升态势有所减缓,说明相较于前期国家在支持力度上主要着手总量规模,后期在缓慢持平总量规模上升的同时,其着力点会向总量之间的分配以及格局规划上倾斜。

图1 最近20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2.2 1996-2015年农业产业集聚的动态变化

根据表1和图2中农业产业集聚指数的变化趋势,不难发现中国农业产业集聚的特征比较突出。从数值上看,农业产业集聚动态变化趋势并不明显,综合来看整体呈上升趋势,趋势方程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到的较优模型为对数方程:y=1.096 6lnx-2.321 2,模型拟合的判定系数为0.794 2。从具体的变化趋势来看,前10年小幅攀升,2008年上升到0.31之后后10年集聚趋势一直维持比较稳定的分布状态;从环比增长速度来看,这20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0.83%。虽然大部分年份中国农业区域产业集聚变化态势不明显,但从数值上中国的农业产业存在明显的产业集聚,即地区分布并不均衡,这与中国农业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存在一定关系。虽然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并且各地对地区农业发展也日趋重视,但中国农业不均匀分布的态势和格局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后期国家需改变前期常规性的农业发展政策,着手打破农业高度集中的产业集聚格局。

表1 1996-2015年农业产业区域集聚的评价指数

图2 1996-2015年农业产业集聚的动态变化

2.3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产业集聚的支撑及两者的因果关系分析

从图3中农业机械化和农业产业集聚两个目标系统评价指数的相关趋势来看,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必须结合量化指标进行精确测度。两者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843 8,表示两者存在中等以上的线性相关关系;但线性相关并不足以说明两者的因果关系,只能说明两者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两个目标系统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如表2所示。格兰杰因果检验中的M为农业机械总动力指标评价指数,A为农业产业集聚指数。根据表2所示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从短期来看,即滞后期分别为2、3、4、5时,P值都是显著的大于5%的显著性水平,即两个目标变量之间无显著的因果关系;当滞后期为6时,农业机械对农业产业集聚产生了显著的因果影响,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机械没有显著的反作用。因此,对于农业机械化对农业产业集聚的支撑关系结论为:短期而言,农业机械化对农业产业集聚没有显著的支撑效果,但并不能因此说农业机械化对农业产业集聚没有支撑效果,因为从长期来看,农业机械化会导致农业产业集聚,是农业产业集聚的引发因素。笔者认为,在初始阶段,农业机械化对农业所起的主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农业产值,并改造农业自然环境,因此带来的农业发展作用虽然十分巨大,但因各地均有农机化投入,因此实现了各地农业产业的初期迅速发展。这对各区域来说其贡献作用是均衡的,因此农业产业的发展也是均衡的;随着农机化投入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其引发的农业产值递增速度开始呈现不一样的发展态势,这与各地的资源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由此地区农业发展的差异开始分化;随着后期农机化设施以及各项投入的加强,分化程度日趋严重,农业产业集聚的区域格局也日趋稳固。

图3 1996-2015年农业机械化与区域农业集聚变化的比较

原假设滞后期F统计量P值M不是A的格兰杰原因A不是M的格兰杰原因21.331550.29780.265490.7709M不是A的格兰杰原因A不是M的格兰杰原因31.328760.31930.320780.8103M不是A的格兰杰原因A不是M的格兰杰原因41.441320.31510.375410.8196M不是A的格兰杰原因A不是M的格兰杰原因53.161210.14380.31050.8842M不是A的格兰杰原因A不是M的格兰杰原因61276.030.02140.320780.8103

另外,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快,各地农业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也日益加大,一旦超过资源系统弹性限度[6],势必也会对农业产业集聚的发展格局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后期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应着手建立资源协调型的发展策略,国家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也应一改往日的只注重总量规模而轻视区域均衡的策略走向。

3 结论与讨论

分别针对最近20年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业产业集聚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走势和发展变化分析,接着采用相关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两者的相关和因果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检验,并针对当前农业机械化与农业产业集聚的互动发展现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阶段改善分析。其研究结论客观真实地展现了1996年以来中国农业机械化与农业产业集聚的动态变化规律及相互影响关系,为当前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的制定及改善农业产业集聚的区域发展格局提供了有效的实证参考。通过上述实证研究可知:

1)根据1996-2015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动力数据的变化趋势图来看,最近20年我国农业机械化上升趋势相当明显,但增长速度呈现减缓趋势,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76%。其变化趋势较优的模型方程为二次曲线,曲线方程为:Y=52.676t2+2 866t+35 789。

2)根据1996-2015这20年间农业区域集聚指数的具体结果来看,中国的农业区域集聚态势十分明显,且整体而言呈现小幅攀升趋势。从具体的变化趋势来看,前10年小幅攀升,2008年上升到0.31之后后10年集聚趋势一直维持比较稳定的分布状态,年平均增长速度为0.83%。

3)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当滞后期为2、3、4、5时,农业机械化与农业产业集聚之间无显著的因果关系。当滞后期为6时,农业机械对农业产业集聚产生了显著的因果影响,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机械没有显著的反作用。因此短期而言,农业机械化对农业产业集聚没有显著的支撑效果;但是从长期来看,农业机械化会导致农业产业集聚,是农业产业集聚的引发因素。当前农业生产仍然是中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和途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现代化,绝不能忽视农业产业集聚的变化而采取一成不变的农业发展策略。当前农业产业在区域间显著的不均衡分布态势势必要引起重视,对于农业产业集聚的长期引发因子农业机械化,国家势必要对其区域间的投资力度进行改进和改善,同时各区域也应在考虑区域资源系统弹性限度的基础上重点扶持节能型和低碳型的农业机械化,着手构建保障资源健康以及缓解区产业域集聚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新格局[7]。

猜你喜欢

格兰杰增长速度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句中的时间顺序与“时体”体系
玩忽职守型渎职罪中严重不负责任与重大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
做完形填空题,需考虑的逻辑关系
国内外铜期货市场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
企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管理问题的分析
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临终的医生与关怀的本意
论刑法中提前的因果关系与延后的因果关系
“大多数”商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