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白瓷

2018-08-10鲍山宏

西江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姑奶奶祖传瓷瓶

鲍山宏

1949年初春的某一夜,长江南岸,繁昌城内蔡家塘一户深宅老院,正上演着一场催人泪下的人间离别剧。

这年,从三十多里外的旧县江边吹到繁昌城内的江风格外凄冷,时不时,隐隐传来隆隆的炮声中还裹夹着一股浸皮砭骨的硝烟味,这一切都是深居简出在蔡家塘老宅里的蔡太太的感受。此刻,几乎在一夜之间白了满头华发的蔡太太紧紧抓着儿子的手,久久不肯松开。

“儿啊,这一去不知你何时才能归来,为娘有生之年不知还能不能与儿相见……你,你就不能不……”蔡太太哽咽道,泪沾衣襟。

一直垂首而立的年轻的国民党上尉军官惶然下跪,他终于没能忍住一直转在眼眶里的泪,泣声言:“娘啊,儿也不知此一去何时方能转还,可儿不能不去,军命不可违啊……”

蔡太太早已是泪水涟涟,她知道儿子去意已决,再说自己也不知道儿子留下来是凶是吉。她微微地抬了抬无力的右手,示意儿子离去。

青年军官噙泪欲退身门外。“等等!” 蔡太太转视一直站立身侧的长子,说:“去,把家中那祖传的瓷瓶拿来。”

长子很快就从隔壁房间取来一只青白瓷瓶。蔡太太双手接过瓶子,说:“你们都跟我来。”

母子三人来到庭院,蔡太太俯下身子,小心翼翼地放下瓶子,双手却捧起一把泥土,装入瓶口。

“娘,您这是干什么?”两个儿子不禁异口同声地说。

“娘是要让你们记住,这是养育你们的故土。将来你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了娘,不能忘了这个家,更不能忘了你们的根在哪……”蔡太太再一次泪如雨下。

母子三人,一把,一把,又一把,终于装起一瓶满满的泥土。

年轻的上尉军官捧着沉甸甸的、盛着家乡泥土的青白瓷瓶,一转身,冲进了漆黑无边的夜色之中,远远地,他依然能听得见母亲凄婉颤抖的呼唤声:“儿啊,娘等你回来!”

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那个当年随上尉军官而去的青白瓷瓶再次现身故乡大地。这次,抱着它的不再是曾经的那个上尉军官,而是另一个中年男子。物是人非,瓷瓶仍旧是那个瓷瓶,人却是另一个人了。当年的游子终于魂归故里。

当年的上尉军官回家了,他躺在儿子的怀抱里,他的骨灰就盛在那个青白瓷瓶里。

当上尉军官如愿回到了母亲身旁之后,那个承载过异乡游子无数思乡之情的青白瓷瓶,瞬时成了每个家族成员渴望拥有的宝物。

盛世兴收藏。有人集邮,有人收集古钱币,还有人收藏字画和古董。蔡家祖传的青白瓷出自于古繁昌窑。这种瓷器虽非出自官窑,但是胎质洁白细腻,釉色白中泛青,釉面光洁莹润,制作水准高超。而繁昌窑始烧于五代,兴盛于宋代早中期,后来虽衰退于宋末元初,但也已经算得上是古董级文物了。出自于繁昌窑的青白瓷存世稀少,物以稀为贵,由此可见其价值是不可估算的。

凡是与青白瓷沾亲带故的,每个人都有十足的理由来“保管”这祖传的宝贝。一众人等明争暗斗,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最后,蔡家九十五岁高龄的老姑奶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她获得了“保管”瓷瓶的权利。往日冷清孤寂的老姑奶奶的门庭热闹了起来,子孙们众星捧月般地围着老姑奶奶转,都希望老姑奶奶垂爱自己,好让自己得到梦寐以求的祖传宝物。

谁也不曾料到,老姑奶奶经不住这般世俗的缠绕,竟然驾鹤西去了。眼不见为净,也许这是老太太最好的表态吧。

老人去了,瓶子也去了。后来关于这个青白瓷的去向,街坊邻里有了多种说法:一说蔡家子孙们为了夺得这令人垂涎的财富,一时失了斯文动起了手脚,青白瓷粉身碎骨,复归于尘埃了。一说是上尉的儿子沿用了祖母的做法,在父亲的坟头上抓了几把土塞入瓶中,把青白瓷瓶又带回了台湾。还有一种说法是蔡家子孙因为老姑奶奶的死,大彻大悟,从而亲情复归,将那青白瓷以整个家族的名义捐给了政府。多年以后,当地政府建了个博物馆,那个青白瓷成了镇馆之宝。

猜你喜欢

姑奶奶祖传瓷瓶
桐城三祖传记文创作之差异探微
爷爷的瓷瓶
片汤
白瓷瓶
这让我难以拒绝
一件难忘的小事
姑奶奶的智能生活
这一瓶
祖传手艺
祖传“口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