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2018-08-09袁志林

师道·教研 2018年5期
关键词:教会化学实验

袁志林

我国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在化学课里我们教了学生什么?我认为在化学课里我们教会了学生学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使他们养成了爱科学、学科学的习惯,学生在化学课里还学到了比书本知识、比应考更有用的知识,这些知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从而也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关键的是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指导化学教育工作

一位重点中学的校长面对升学压力时曾说过,不要只看我们今天考了多少重点大学,多少人考上大学,以这样的眼光看教育是短浅的。看我们的教育成不成功关键要看我们所培养的人在社会上发挥了多大的作用。这位校长就是用这种理念去办他的学校,用这种理念去指导学校的教育工作。也就是说教育是否成功应该看它的长远效果,而教育的效果往往是滞后的,其效果往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有时几年或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但现在对教育的评价很多时只看高考,由于评价的偏差导致了应试教育的加剧。社会对化学教育的看法也相似,只看重分数,教师为分数而教,学生为分数而学,分數几乎成了评价化学教育的唯一标准。在与走上社会的毕业生交谈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他们这样抱怨:在社会上除了有时用到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外,化学课里所学的很多知识都用不上,甚至抱怨化学课里很难学到其他知识,假如在社会上没有从事与化学相关的工作时,中学里的化学知识很难用得上。

很明显,社会呼吁化学教育的改革,让学生既可学到化学知识,还可以学到化学外的知识,让化学知识和其他知识伴随着他们终身。要做到这一点,关键的是我们要树立化学教育的观点。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当化学教师就是从事化学教学,因而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育人。面对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需要我们去创新,创新需要的是比知识更为重要的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需要我们进行教育改革,教育改革需要我们进行树立学科教育的观点,同样,化学教学应转化为化学教育,让学生去探索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各方面的教育。

二、充分发挥化学教育的作用,化学教育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1. 改革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化学的课程有其本身特点,很多知识的获得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科的特点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在完成“钠与水”反应的课程后,我让学生思考钠与硫酸铜反应,并要求学生描述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和尝试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结果答案有多种,有的认为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符合了金属和盐反应规律,钠比铜活泼,钠会把铜置换出来,因而会出现红色沉淀,把化学方程式写成:2Na+CuSO4=Cu+Na2SO4。有的认为,一方面钠与水反应,生成物再与硫酸铜反应,另一方面钠又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因而会出现气泡,红色沉淀和蓝色沉淀,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2Na+CuSO4=Na2SO4+CU。有的还认为钠与水反应,生成物与硫酸钠反应,由于生成的是难溶性碱,碱分解,因而会出现黑色沉淀,黑色沉淀的反应为Cu(OH)2 △ CuO+H2O ,还有其他答案。我根据学生出现的答案,按相同或相近答案的分为一组,在强调了实验安全性后,让他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行完成实验。实验后,让他们分析讨论实验结果,然后再回过头思考实验前的猜想。这样,通过学生的先思考(猜想),后实验,再思考(确定结果),完全由学生自行探索。这样,学生获得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化学实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了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也培养了他们求真、求实的人格。良好的人格对人的人生致关重要,是人的事业的基础,又是人与人交往的关键,良好人格的形成比所获取的课本知识更为重要,课堂教学的改革就是要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要获得比课本知识更重要的东西,使学生终身受益。

2. 通过化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1)培养不畏艰难的科学精神。科学实验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只有具备了不怕困难,知难而进的精神,才能持之以恒进行到底。居里夫人在发明TNT炸药这个过程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为了制取TNT炸药,居里夫人经过了无数次实验,冒着生命危险和抱着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终于获得成功。居里夫人成功的例子,给学生一个很好的教育,科学的创造发明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必须要有坚毅的意志。在组织学生难度较大的实验时,在确保实验安全的前提下,更应该提倡和发扬这种精神。

(2)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进行化学实验时,一切要从实际出发,要发实反映实验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即使观察到的现象与预期的现象不相符,测得了数据有偏差,也不能随意制造虚假事实和修改实验数据,这些都是违反科学的,当出现这些情况时,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必要时可以重做实验。求真、求实不但是科学应持的态度,还是做人应持的态度,人要立足社会,要与人合作,最基本的是诚信,就是求真求实,离开诚信,人就无法立足,尤其是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对这一点要求更高,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就是培养诚信的人格,诚信的人格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3)培养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可以从研究化学实验入手。研究化学问题往往离不开实验,具体地说研究化学问题往往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的变化来反映,在研究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学会基本操作方法,学会实验测定的方法,学会对资料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方法等。通过掌握化学实验的研究方法,从而引导学生研究其他问题与研究化学实验问题的方法是相通的。通过培养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提高,为应付日益多变的社会提高了应变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3. 让学生参与化学课外活动,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和与人交流

知识归根到底为人类服务,只有把知识应用到生产和生活中去,才能发挥知识的作用,知识的应用过程是知识深化和知识升华的过程,知识的价值就在于知识的作用。同样,学生所获取的知识,只有加以充分利用,才能使学生们体现知识的价值,这样也会使学生更热爱学习,培养了学习的兴趣。知识的应用途径是多种的,其中一种途径是教师指导学生参与课外活动。例如,学习完溶解度后,有条件的可让学生去海边的晒盐场參观,甚至亲自参与晒盐,从而加深了对“溶解度”的理解。

4. 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1)教会学生自学。首先是养成预习的好习惯。预习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预习得法,则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其次是以“读”为自学的主要形式。第一步是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概要,对课文知识达到初步了解;第二步是精读,在通读的基础上逐句逐段地读,找出课文说明的中心问题和所学内容的重点,并做好读书笔记;第三步是研读,在精读的基础上对某些关键性问题进行重点钻研,通过研读提取有用的信息;第四步是听读,听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边听边读边练。对不理解的问题,要重点听、重点读、重点练,提高听课效率。

(2)教会学生问。第一,营造提问题的气氛——使学生乐问。第二,教会学生提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会问。我经常鼓励学生多设问,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解答问题的不同途径,力求最简便最准确地解题。第三,教会学生提问题的技巧——使学生善问。

(3)教会归纳和总结。归纳和总结对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每一次的归纳和总结都会有进步。通过归纳和总结,使零散的知识有序化和系统化,便于记忆和加深理解,同时,归纳和总结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达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归纳和总结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习品质,其关键是教会归纳和总结的方法。

一个成功的教育工作者往往站得高,望得远,总是从能否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从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学习,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着手,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使学生满怀信心面对人生,更好地服务社会,使学生成为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多年来,我就是抱着这种理念去从事化学教育工作,所教的化学科成为了学生最有信心和最感兴趣的科目,理所当然成为了学生的优势科目,无论在高考还是在学科竞赛中,都取得了好成绩。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报化学类专业的学生人数最多,所培养的学生都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很多已成为了骨干。化学教育要教会学生化学知识,也要使学生获得比课本更重要的知识,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责任编辑 徐国坚

猜你喜欢

教会化学实验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做个怪怪长实验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初恋教会我们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