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探索

2018-08-09王晓东

师道·教研 2018年5期
关键词:拍球平均数图形

王晓东

课程改革强调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而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的重要外显形式。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是贯彻新课程调理念,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需要。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引生善思。下面,让我来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提问,达到促进师生有效互动的几点想法。

一、通过有效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的进行中,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在知识的生长点、转折点设计有趣的提问,以创设最佳的情境,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东莞傅其祯老师在上“有字母表示数”一课中,就应用风趣的语言让学生猜他的年龄,引出“在未知具体数字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有字母表示数。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新知的目的。

二、通过有效提问,使學生开动脑筋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既是教师素养的体现,更是教师教学观念的体现,教师课堂提问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优秀教师的提问,总是能把握住课堂教学的核心,特别是对教学中概念的理解,总是他们提问的重点,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三年级“平均数”一课时,学生活动中,由四位同学拍球,学生甲拍球平均数是13,学生乙拍球数是14,学生丙拍球数是8个,学生丁拍球平均数是13,可以围绕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进行着重提问,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了计算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这时,教师再进行如下的提问和理答:

师:12表示什么?

生:表示乙队拍球的平均数。

师:你怎么认识12这个数。

生甲、丁:我拍了13个,把多的一个给其他队员了。

生乙:我拍了14个,把多的那2个给了拍8个的同学。

生丙3:本来我拍了8个,他们给我增加了4个。

师,你们的意思是说把多余的数量给少的,这样就……

生:平均了。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描述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老师进行了总结,12这个数是13,14,8,13这组的平均数,它较好地表示了这一组数据的数量,解决了“平均”。)

师:通过学习,以后当我们排队做操,各队人数不相等时,谁可以为我们解决问题?

生:平均数。

三、通过有效提问,促使学生理解知识本质

在教学中,学生认识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往往是从直观观察、初步感知到逐步抽象、深刻理解。 如果说,教学中的设问是能够启发学生观察,引发学生认知的冲突,那么,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某一问题的追问,可以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同时也可以渗透写数学的思维方法。

比如,在叫学习“圆的认识”一课时,引导学生对圆的特征进行讨论,的过程是很重要的。

师:我们描述图形的特点的时候,一般要和以前学过的图形作比较,以前我们学过三角形,正方形,我们以前描述图形的时候往往从边和角两方面来说明,那么,从边和角的角度来看,圆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生:它既没有边也没有角。

师:同学们同意这个想法吗?

生:不同意。

师:它是没有角,但它有没有边呢?

生:有。

师:有边,它有几条边?

生:1条。

师:那你们说圆的边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生:以前学过的图形的边是直线,而圆的边是曲线构成的。(这个时候,圆的特点已基本理解了,但,这时老师可以继续追问,达到区分圆和其他图形的区别。)

师:同学们现在小组讨论,再详细一点说说圆和其它图形的角和边,在数量和形状等方面的区别是怎样的?

同学们通过讨论,很快就可以得出,圆只有一条边,而其它图形起码有三条边。 圆没有角,其他图形都有角 (或许也有详细说各种图形特征的。) 。

之后,教师在教学圆心、半径和直径及其他圆的特征时,也可以通过不断的追问,使学生对圆的认识不断清晰,不断深入,达到有浅入深的目的。

有效提问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启发学生迅速进入思考、自主、创新思维等方面都至关重要。课堂中的有效提问,关键在于根据教学实际,结合学情,进行精心设计,达到诱发学生的“内驱力”,促使学生“巧学、善思、成材”的目的。

责任编辑 徐国坚

猜你喜欢

拍球平均数图形
和爸爸一起锻炼
加权平均数的应用
分图形
关注加权平均数中的“权”
平均数应用举隅
说说加权平均数
找图形
拍球游戏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