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的高效课堂探索

2018-08-09李晓文

师道·教研 2018年5期
关键词:小班化作业同学

李晓文

小班化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其优势就是根据教育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大多数初中生对数学的学习感到枯燥无味,在小班模式下,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时间与学习条件将得到保障和改善,教师与学生感情交流更加直接,小班化更易实现课堂的高效,在教学中就如何才能高效做了一些尝试。

一、课前准备

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每节数学课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各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如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如何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探索、讨论;如何把例题分解和组合;哪个地方该精讲,哪个地方该让学生去探索;如何设计各层次学生的作业,等等。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学生大致分为三组:A组为竞赛组,这组学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组为提高組,这组学生基础知识和智力水平一般,但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上进心,成绩中等。C组为基础组,这组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没有自觉性,成绩欠佳。

二、课堂安排

1. 学生合作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大胆进行操作、探究、归纳与说明.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引导学生学会认真地“做”,创造情境让学生学会“思”。把数学课堂真正地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 如在七年级的学习物体的三视图这一课时,课前安排四人一组准备棱长相等的正方体5~6个.课堂上让每一组学生任意排放这组的小正方体,其他各组根据该组的排放情况从三个角度来观察并画出物体的三视图,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比较哪组同学最棒. 有的同学排放,有的同学画图,有的同学给出评价,班级中的每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经过这样的数学活动,学生热情高涨,学习积极性极高,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2. 分组教学。实施小班化教学后,班级中的学生一般只有三十几人,教师可以有更多的精力了解每个孩子,照顾每个孩子,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包括学生的基础、心理、个人爱好、特长、能力等。在设计练习中,可以运用星级题目的形式训练,一星级题指基本的,单向的,带有模仿性和稍有变化的习题,目的是掌握好基础,要求人人都要做。二星级题指变式题或带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的习题,这一层次的练习题让A、B组学生做。三星级题着重反映在思考性,开放性,创造性方面的要求,可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以及开放性习题,让A组学生进行思考、练习。练习过程中可以让B组学生帮助C组学生,A组学生帮助B组学生,教师辅导A组学生及一部分B、C组的学生,让学生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发展和提高。

3. 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小班化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小班学生少的优势,采用灵活多样、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和方法,让评价不仅成为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学调控的依据,而且充分发挥其激励和导向功能,促进学生的提高和发展。从不同角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可以鼓励积极向上的学生,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三、课后辅导

人数少,有利于教师对孩子的个别辅导。教师完全可以对每个孩子的作业进行面批,在纠正错误的同时,可以对孩子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还可以及时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在设计作业时可以设计a、b、c三种层次题目满足各组学生不同的需要。如A组学生除了完成课本上的一部分作业外,再给他们一些提高题和思考题;B组学生的作业要掌握由浅入深的原则,除了完成课本上的所以题外,要注意同类型题的重复再练的过程;C组同学只要完成课本上的a组题,并注意同类型题的反复训练,直至弄懂为止。

小班化教育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良好习惯。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实现以人为本,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像服装的量身裁衣一样,为小班的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制定适合他的教育模式。小班化教育充分体现教育的均等性、主体性、充分性和合作交往原则,从而实现了课堂的高效。

责任编辑 徐国坚

猜你喜欢

小班化作业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小班化教学方法体系的探索
农村学校如何应对小班化
基于专业特色的《数学分析》课程小班化教学改革探讨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