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吴起县野生动物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2018-08-09张春张大伟

中国绿色画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张春 张大伟

【摘要】:被誉为全国 “退耕还林第一县”的吴起县,自开展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方面也取得了极好的效果。本文首先阐述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及其所带来的影响,进而分析吴起县野生动物保护成果,探讨吴起县野生动物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吴起县;野生动物保护;可持续发展

【前言】: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具有很好的科学、药用、经济、文化、游乐观赏和生态价值。由于吴起县开展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和森林城市建设等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其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林草覆盖率大幅度上升,生态环境变化的同时,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也进一步拓宽,种类、数量明显增多,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的保护,多年未见得的野生动物狼、狐狸、野猪、野鸡、大鵟等重现山林之间。如何保护利用好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管理,推动野生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及其影响

吴起县是全国第一个退耕还林、封山禁牧试点县。地处黄土高原的吴起,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维持生计,最终陷入了“越穷越垦、越垦越穷,越牧越荒、越荒越牧”的恶性循环“怪圈”,由于长期的滥砍滥伐、开荒种地、漫山放牧,使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加之自然灾害又十分频繁,到1997年底全县有11.8万人,生存条件十分困苦,身处环境极其恶略,一直是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高达2.58亿吨,占全省入黄泥沙量的三分之一。

自1998年以来,该县抢抓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作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伟大批示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大胆地做出了实施“封山退耕、植树种草、舍饲养羊、林牧主导、强农富民”的逆向开发战略决策,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绿色革命”,并于当年底实现全县整体封山禁牧,一次性退耕了155.5万亩。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逐步实施,累计完成退耕造林244.79万亩,有效扭转了1998年以前吴起县严重水土流失的情况,山川大地实现了由黄变绿的蜕变,生态环境恶化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全县的林草覆盖率已由1997年的19.2%提高到目前的72.9%,土壤年侵蚀模数由1997年的每平方公里1.53万吨下降到目前的0.54万吨,年降雨量已由1997年的478.3mm增至582mm,五级以上的大风已由1997年之前的年均19次降为5次,降雨量逐年增多,干旱、暴雨、冰雹、霜冻、山洪、滑塌等自然灾害和扬沙天气明显减少,生态自然修复的能力显著增强,多年罕见的飞禽走兽重新显现,良好的生态链正在形成。在最新的EOS卫星遥感图片上,一片浓绿的颜色清晰地勾勒出吴起的地貌轮廓,与毗邻地区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种环境下,围绕生态农业和生态立县的开发思路,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成果,极大地影响了县域经济发展,推动了生态经济变化,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拓宽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极大地促进了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

将近20年的退耕还林使得吴起县重现绿水青山,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生态文明福祉惠及民生,野生动物保护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

2、吴起县野生动物历史现状及保护成果

2.1历史现状

吴起野生动物资源的变化主要经历了两个重要时期:一是大面积的采伐植被破坏期。据统计1936-1999年的60多年间,特别是中央红军在延安的13个春秋,部队为生存开荒种地、伐木煤炭,炼钢取暖,农民为了生存,年年倒山种地、采伐木材、漫山放牧,使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大量的采伐、农耕活动和石油开发使得人类活动频繁,道理四通八达,严重影响了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野生动植物數量、种类急剧减少。二是植树种草生态修复时期。进入21世纪,随着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等一些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使吴起的林草覆盖率达到72.9%,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生态环境的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的逐步恢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逐年增加,生物多样性更加突显。经野生动物资源普查,本区域内现有野生鸟类动物8目13科22种,兽类3目6科12种。鸟类主要有:大雁、绿头鸭、鸢、雀鹰、金雕、石鸡、环雉鸡、岩鸽、灰斑鸠、猫头鹰、戴胜、绿啄木鸟、棕形啄木鸟、中杜鹃、四声杜鹃、小沙百灵、家燕、金腰燕、喜鹊、黑鹳等。兽类主要有:狼、狐、石貂、黄鼬、狗獾、蒙古兔、花鼠、达吾尔黄鼠、豹猫等。随着植被覆盖度大幅提高,野生动物的数量显著增加,雉鸡、野兔、狐狸等随处可见。

2.2保护成果

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吴起县不断加强对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力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全面落实禁牧、禁伐、禁复垦、防火、防兔、防虫害“三禁三防”措施,建立野生动物保护体系、野生动物救助繁育体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建立由林业、森林公安等多部门组成的野生动物综合执法监督队伍,组织进行了湿地普查工作,划定野生动物保护区,大力保护野生动物,集中清理收缴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非法工具,打击野生动物违法捕猎行为,规范野生动物养殖与经营活动,救助放生了包括狗獾、猫头鹰、豹猫等各类野生动物,有效保护了野生动物,维护了生态平衡。

随着吴起县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其野生动物保护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2017年,吴起县首次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级濒危鸟类黑鹳。黑鹳是我国最为珍惜的野生保护动物之一,素来有“鸟中大熊猫”的称号,这一野生动物的出现,极大地印证了吴起县在生态环境保护与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2018年1月,吴起县又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豹猫,吴起县从未出现过野生豹猫,这种动物的出现,也证明了吴起县从退耕还林工程开展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吴起县环境逐渐改善的同时,也使得不断有更多的野生动物来到吴起县[1]。

3、吴起县野生动物保护可持续发展措施

3.1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与法制管理

出于提高野生动物保护水平,进一步推动吴起县保护野生动物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吴起县大力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与教育,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来。人民群众是吴起县退耕还林与生态农业经济调整的主要受益群体,而林业保护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需要由人民群众给予足够的支持与配合,也需要通过人民群众来推动吴起县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电视广告、户外广告、野生动物保护展览、县野生动物纪录片、科普等各种方式进行宣传,除了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之外,还应当加强对于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推广,就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刑罚加强惩处与宣传力度,以之作为反面典型开展宣传教育。比如,就2017年三名男子非法猎杀红腹锦鸡等野生动物获刑一案,就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等各种宣传渠道进行大力宣传,以起到应有的震慑效果。通过广泛深入的科普和法制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人人关爱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的良好氛围,做野生动物的自觉保护者,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3.2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进一步推进吴起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生态农业建设,进一步推动“舍施养羊”和以山地苹果为主的经济林果等生态产业的发展,将集清洁发展、生态保护与高效生产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生产理念进一步烙印在人民群众的心目当中。另外,吴起县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也需要做好资源能源的合理配置,积极谋求重点野生动物保护区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生活环境,充分利用自身的环境优势,开展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如药业与林下绿色产业等,并大力开展劳动力培训与教育工作,改善市场就业环境,推动经济生产的多样化发展。吴起县还应当进一步开展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工作,并推动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推动野生动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同进步,推动社会经济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3.3健全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平臺

吴起县在构建全方位的自然资源保护基础上,还需要建设野生动物的保护与管理平台,形成更加全面有效的监管体系。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是吴起县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需要,是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要结合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设立野生动物保护区,增加经费投入,建立专门的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机构,健全野生动物保护、救助管理县、乡、村三级管护平台体系,推动吴起县生态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

3.4建立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机制

野生动物的保护不能以牺牲群众利益为前提,需要合理化解野生动物保护与群众利益之间的矛盾,在发展全县经济的同时也要做好对野生动物的保护,针对这种情况,除了建立健全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平台之外,还需要健全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机制。如2018年吴起县出现的野生豹猫,后被志愿者救援并放生,就是因为该豹猫袭击了群众家养的信鸽之后被卡在鸽棚当中,尽管豹猫后被救治并放生,但因为豹猫的存在也的确导致了群众个人财产受到损失,就需要通过政策与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机制来向遭受野生动物侵害而产生经济损失的受害者给予一定的补偿。

结语:为了推进新时期吴起县野生动物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与法制管理,加强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生态农业经济,进而健全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平台,加大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资金投入,并从政策的层面建立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机制,加强宏观管理,以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周文渊, 郭建英, 孙保平,等. 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J]. 中国水土保持, 2010(7):45-48.

作者简介:

张春,女,陕西吴起县人,1984年11月出生,林业工程师,2003年至今在吴起县林业工作站工作,一直从事林业专业技术工作和森防、检疫及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张大伟,男,陕西吴起县人,1981年10月出生,林业工程师,2003年至今在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工作,从事林业及退耕还林还林工程规划设计、生态监测、政策兑现等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视角下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探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