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个人品德的作用
2018-08-09劳家驹
劳家驹
摘 要:大学生终将走向社会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新生力量,其专业技能很重要。但是专业技能是否能发挥和对社会能否起到推动作用,个人品德也至关重要。而且在整个社会的德道构筑体系当中个人品德具有基础地位。它的内容丰富,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具体内容。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因此,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大学生的个人品德形成和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大学生 个人品德 作用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3(b)-0234-02
当前我国大学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课中,就思想与道德修养而言,道德修养部分主要涉及到道德的一般问题和具体的德道规范两大内容,其中具体的道德规范因人生活所面临的领域不同又可将其分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及个人品德。个人品德在整个道德规范体系中地位特殊,而且内容独特。就如何提高个人品德,在我国必须清楚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作用,才能使其成为对我们这个社会有用的人。
1 个人品德在道德规范体系中的地位
社会是由个人这一基本单位所构成的,每个人总是以自己的实践来作用于这个社会,而个人的实践又是在个人思想的指导下完成的。在人的思想体系中,由诸多内容所构成,例如理论专业知识、法律规则、道德规范等。在道德规范体系中,个人品德具有基础性地位,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状况,最终都是以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品质为基础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最终都要落实到个人的品德的养成上,问题在于,个人品德为何具有这一基础性地位呢?这主要是通过个人品德所具有的作用反映出来的。我们认为其作用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首先,个人品德是指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态度和习惯。它一旦形成便会使人对其他社会规范比如:道德与纪律的遵守起到保障与推动的效果。我们知道:人的行为都是人的认识的外化,但在实现外化之前,一定要先行内化为人的意识,如果这种意识能形成稳定的心理态度和习惯即人的个人品德,那么这种行为势必比一般的人的认识所外化出的行为要更为坚决和笃定,这就保障了其他社会规范的实现;同时个人品德的稳定性和惯常性也会引起行为主体对其他社会规范的反复适用,而社会实践的与时俱进便会导致主体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调整,从而推动其他社会规范的进步发展。
其次,一个具有高尚个人品德的人一般都对自我的要求和追求较高,而这种积极追求自我发展的心理会促使个人去不断地完善自我。因此,个人品德成为个人的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因。一个人的进步与发展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一个人追求自我发展与完善的内在动因具有决定性,而其追求自我完善的外在表现即个人在行为过程中整合行为动机、确定行为目标、自觉调控行为等过程都是个人品德功能和作用的体现。
最后,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其促进作用,虽然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主体推动的结果,但是人民却是由单个的个人而组成的。因此,单个的人才是道德规范的最基础载体,他的道德水平尤其个人品德境界的高低決定了这个人在这个群体中,在多大的程度上所能起到的作用,且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综上所述,个人品德在对其他社会规范、对个人的自我完善和对社会、经济发展上具有较大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决定了个人品德在整个思想道德规范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是我国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培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2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个人品德的内容
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些道德规范为人类社会所共有,如忠诚、无私、仁爱、勤奋、勇敢、诚信、知耻、节制等一般被看成是个人应当具备的美德。但道德也是一个历史范畴,作为道德体系中的个人品德也会因为时代不同而其内容有所不同,下列我们结合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实践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个人品德的内容作一个简单总结。
第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不论是核心价值体系还是核心价值观都涉及到个人品德的内容。比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有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而作为其凝练表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在当下更是强调在个人层面上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内容的提出解决了国家对个人品德的要求和期望。
第二,在道德修养和道德境界层面。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速度非常快,道德规范的转化却有些应接不暇。因此,当前我国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些不良的现象,例如:社会诱惑较多,一些歪风邪气正在抬头;浮躁之气开始蔓延,青年人缺乏对社会关注和承担;做事想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等,这些正在侵蚀着我们的青年一代。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对个人道德修养和境界提出要求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认为为针对这些问题,应把这些内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个人品德的内容,即提高个人的生活趣味,抵制不良诱惑和不正之风;朴实无华,求真务实,勇于担当;锲而不舍等。
3 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个人品德的作用
在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以上所述个人品德。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新生力量,其专业技能很重要,但是其技能能否发挥和对社会能否起到推动作用,还得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来指导,因为无论在大学生个人品德的形成方向上,还是在形成的方法等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理论都具有突出的作用。
首先,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是指导思想,它对大学生个人品德的形成指明了方向。任何个人都是一定社会的人,而任何一个社会都是以一定的社会组织形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的。在当下的我国,这种社会组织形态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且一个人的价值的大小是由其社会价值即对社会的贡献所决定的。所以在我国大学生要想成才,其必定会认同和服务献身于我们的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是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学习和理解、运用它,才能从内心深处去知道、认同社会主义的中国,也才能做到我们经常所说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种认同感会促使大学生在提高和锻炼个人品德时必然考虑到我们这个国家的需要、这个社会对人的品德的要求,不至于迷失方向。例如:我们要培养大学生“爱国”这一个人品德。从字面上理解:“爱国”的“国”是指祖国,但是,任何一个祖国都不可能脱离具体的国家组织形态而抽象存在。所以就“国”而言,要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就“爱”而言,则要求我们努力学习,认真工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进步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对大学生个人品德形成的作用。只有以科学、正确的思想内容为指导,才能保证我们在实践上的正确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我们这个世界的正确反映,他有其科学性。其科学性不但来自于它所服务的主体——人民,而且在内容和方法上都有其科学性。在内容上,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这个世界的逻辑的起点,因此,我们必须以此为依归,这就导致我们去培养朴实无华,求真务实的个人品德;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最终要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因此,不应该在物的世界中被“异化”,这就要求我们去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摆脱低级趣味,主动地与社会的不正风气作斗争;马克思主义还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变化的,人的一生也是这个过程,因此,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努力获得阶段性的成果,但是要想成就整个人生,创造更大的社会和个人价值就必须具备锲而不舍的个人品德。
最后,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提倡的方法对大学生个人品德锻炼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对我们来说不但是世界观,同时也是方法论。个人品德具有稳定性和惯常性,它的形成确实是一件不易之事,没有一定的方法就可能会半途而废。即便是形成了某种个人品德,也可能因为社会的环境的变化而导致品德的丧失。马克思主义倡导唯物主义辩证法,事物的发展变化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螺旋式上升,事物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它有曲折性和反復性。因此,在个人品德的锻炼上,要理解事物发展的这一特性,不可因为一时的不顺利而放弃。
另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大学生个人品德除了上述作用外,它给我们在解决树立某种个人品德规范上,找到了最为基础的原理解答。这就不是就个人品德去谈个人品德,而是给个人品德为什么做出这样的要求找到了理论根据,不致于让人感觉到是某种说教或是口号。这种在道理上的说服力有助于大学生去培养和锻炼自己的个人品德。比如:“勤劳”这一品德,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是连接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桥梁,没有哪个社会或个人可以通过空想而成就事业;再如“无私”这一品德,因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所以作为物质的形态的社会最终与意识的载体的个人相比具有优先性,所以人应当是“无私”的。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为我们所倡导的个人品德找到理论根据。
综上所述,个人品德在整个思想道德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它能否形成与其境界的高低,对当代大学生意义重大,这从根本上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形成和锻炼。但是,没有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则会徒劳无功,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提供了这种指导,可以说,它对我们个人品德的作用巨大。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