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健康的心态善待学生
2018-08-08王清秦涛
王清 秦涛
摘要:当今的初中生,他们敏感、吸收快,求知欲强,他们有开阔的视野,解放的个性,突出的“自我”和富于“经营”的头脑,这些特征是当代初中生的优点,但同时也有令教育工作者感到忧虑的隐患。从年龄特征来讲,初中生正处在青春萌动的花季、雨季。这些特征交织在一起可以看出初中生是最能让人看到成长欣喜的群体,初中生们更需要人们的引导和辅助,尤其是我们教师的引导。
关键词:健康的心态;善待学生;心理健康
以健康的心态善待学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己必须心理健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怎样提高教师自身心理素质,以健康的心态善待学生呢?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 加强自身学习与品德修养,全面提高教师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适应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的需要
心理教育是教师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影响和塑造学生的心灵,要求教师勇为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起表率和示范作用。所以,我们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我们每个教师都要心理健康,都要加强修养,努力学习,严格要求,努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我们是老师,一进入校门,一上三尺讲台,应心中只有自己的“观众”——学生。面对学生,这些渴求知识的孩子,自己只能是灵魂的工程师,尽量克制“私心杂念”,彻底进入自己扮演的“角色”——教师,个人的酸甜苦辣、个人的喜怒哀乐要掩而不漏,要严格按《师德规范》约束自己,稳定情绪、调整心态,对待善思想、富情感的学生。
二、 了解学生、研究学生,针对学生的心理,有的放矢地施教
要去了解学生,教师就必须学会做个真正的有心人,不仅要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心理的变化,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中小学生的心理有发展性、稚嫩性、自尊性、模仿性这些突出而典型的特征,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心理特征,综合各方面的了解,那么对学生心灵变化的把握和教育就会更准确一些,及时一些。
三、 呵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德育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要宠爱优生,不准轻视差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授之以知、动之以情、激之以利、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前提,尊重学生是教育的开始。要以良师之爱开始,以益友之爱收手,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学生的实情需要我们这样做。因为他们正处于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各种基本需要尚处于低层次,高层次的社会情感和理想等需要刚刚萌生,……各种价值观念正处于‘试误和引导中的形成阶段……在这种状态下,恰恰是社会上那些最有诱惑性的东西最容易满足他们即时的低层次感官快乐和宣泄积闷的需要。”
在教育实践中,我切实感受到,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是对学生有效进行心理教育的前提;针对学生心理有的放矢地施教,是对学生有效进行心理教育的关键;呵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对学生有效进行心理教育的保证。
怎样善待学生呢?(对优生、中等生,我们一般都能善待,这里只谈善待“后进生”的问题。)
(一) 千万不要把学生的心理疾患当品德问题处理,把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当品德问题处理
学生有心理疾患,这个时候,我们既是老师,也是“医生”,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和爱护,而不是过多的指责。也不要把病情真象告诉学生本人,以免加重学生心理负担。学生的个性心理,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引导。《光明日报》1994年曾刊登一篇文章“别枪毙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说的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位母亲不解真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有动手的机会。”
教师告诉了补救办法。要这位母亲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看钟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修理费成了学费。说不定将来真的成为中国的“爱迪生”。这个故事对我们老师很重要,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误,搞“破坏”。对他们各自的个性心理特征要扬长避短,因人而异,要根据心理特点,做好引导工作。
(二) 千万不要体罚学生
我们有的老师,并不是有心要体罚学生,或施行不科学的教育方法。他们也是爱岗敬业的,责任心也是很强的。只是在好心前提下的工作失误。学生有了过错,他们的心理需要是“与人际关系有关的需要”,如尊重、培育、援助等需要(《心理学》)。学生有了过错,在同伴中没有了面子,在老师中没有了地位、在家长面前无法交代,他们需要同学的谅解,老师的爱怜、帮助和家长的偏爱,因此教师要像母亲对待幼儿做了错事那样,给予必要的关心呵护。体罚必然是适得其反(例證略)。要冷静、不简单粗暴,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
(三) 让后进生体味成功
“人的天性中,素来就有一种趋乐避苦,渴求认同,追求成功的反应倾向”。后进生这种心理倾向尤甚。他们很少得到同伴的认同,很少尝试过成功,有的甚至从未体验成功的欢乐。他们表面上对挨处罚,受表扬无动于衷,但内心深处思想剧烈,希望离别批评和处罚,渴望得到表扬和奖励。有的学生从未受到老师的表扬,这第一次表扬,其驱动力是巨大的,我们要创设条件,让他们获得成功;营造氛围,让他们体味成功,从而让他们获得真正的成功。
(四) 对学生的越轨行为要严加管束
我们对有越轨行为的学生进行教育时,应该做到:
1. 教育要及时。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要及时评判。不及时教育,学生做了错事以后,心理得到某种满足,心理需要得到肯定,潜意识得以加强,会形成惯性,重犯同类错误。及时指出错因及危害性,使其心理活动由“开心→痛心→伤心”到痛心疾首,以致下定决心,痛改前非。
2. 批评教育要适度。要就事论事,不要无限上纲,要适可而止、留有余地,以其能接受为度,你可以做第二、第三次教育工作,或为后面教育工作设下伏笔。
3. 批评教育的全过程,都要体现关爱之情,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你对他的爱护与真诚。
以健康的心态善待学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坚信耕耘牵着收获,付出连着回报,在心与心的交融中,收获的将是日见成熟的笑脸,得到的也将是最诚挚纯真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杨德兰.教育的另类美——浅谈善待宽容学生[J].地理教育,2013(S2):122.
作者简介:
王清,秦涛,湖北省荆门市,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