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让德育工作更有效
2018-08-08陈迎
摘要:换位思考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有意识地转换位置和角度,调适固有的心理定式,从而获取更贴实际的认知。在教育中,同样需要教师拥有一些换位思考的教育艺术。换位思考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换位思考让德育工作更有效。
关键词:换位思考;德育;教育
换位思考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体现在学生德育工作上,则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决不能“高高在上”。德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須以人性思维为出发点。而能否赢得学生的信服,是德育工作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换位思考做学生德育工作,即站在学生、家长的角度上换位思考,这是当前一个优秀教师的必备品质,也是学生德育工作获得良好收效的前提条件。因此,换位思考成为了当前学生德育工作的强烈呼唤。
一、 换位思考是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德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当前德育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音符,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德育工作者没有充分考虑到新时代社会变革下影响学生思想的各种因素的变化,没有站在当代学生所处的时空视角来进行相应的教育。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各种资源共享,这种潮流自然也对学生思想造成巨大的冲击。德育工作者必须处理好传统文化教育和现代多元文化的关系,站在当代学生的时空视角,寻求与新时代时空背景相协调的德育工作途径。
二、 换位思考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由之路
作为德育工作者,要在德育工作中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为德育工作的开展创造和谐有利的人文环境。然而师生之间由于成长的不同经历和年龄上的客观差异,“代沟”在所难免。师生矛盾时常会有,一旦矛盾出现,就必须及时化解,否则将严重影响师生和谐,进而会导致德育的低效或无效。但是只要师生共同努力,相互理解,进行心灵的沟通,所谓的“代沟”也就会由于心灵的互通而缩小或消失。我认为,换位思考应该更加凸显对下性,即要求教师成为主动的“填沟者”。这就要求我们德育工作者要利用成人的智慧和理性,自觉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分析和处理问题,进行换位思考,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 “横看成岭侧成峰”——感悟角色置换的两种思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摘要)第一条就是依法执教。每位教师在执教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要对学生采用批评与惩罚的教育手段,但依法执教要求教师把握好批评与惩罚的尺度。要想把握好批评与惩罚的尺度,教师除了利用教育法规约束自己外,不妨多进行换位思考。为此,我们可以进行“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的主体换位。
(一) 假如我是孩子
在德育工作中处理学生问题时,教师常发感慨:现在的学生没法管,很难教!学生也暗自嘀咕:老师怎么这么古板!长此以往,师生之间就会形成“代沟”。究其原因在于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理念的影响下,有的老师常常认为学生就应该服从老师,然而在当今社会这种观点显然已不适用。学生特别是处于生长叛逆期的中学生,他们更加追求个性发展,追求平等交往。他们希望教师在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能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如果我们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能想一想假如我是孩子,我们又会最希望老师怎么说怎么做呢?如果我们能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给学生的批评,以学生的心灵去感受自己给学生的惩罚,以学生的眼睛去看自己批评时的表情,然后再实施,那么我们就可以更容易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处理问题也就可能更理智、更妥善。
(二) 假如是我的孩子
众所周知,近几年来媒体曝光了许多教育过度惩罚的事例,这不仅令人触目惊心,还触动了法律法规。教师这样做的原意大多是为了学生好,为了纠正他们不规范的行为。可是在批评惩罚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个别学生的顶撞、逆反或是不接受的情况。这样便有可能出现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导致惩罚过度。但假如这学生是我们自己的孩子,站在家长的角度去看待学生的错误,那么在批评时,我们的话语就会不再那样尖刻,就会注意惩罚的尺度。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吧,不管他们有多调皮,他们都是你的孩子,从家长的角度该怎样管理、教育他们,就怎么管理、教育他们。如果我们教师都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关怀无微不至,教育满腔热情,那么我们的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之魂是学生德育。当代中学生肩负着祖国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使命,我们德育工作者也应该要在一个更高的层次,用更新的理念、从祖国和民族以及人类未来的角度出发进行德育,不再走程式化、传统化的老路子,要解放思想,多接触社会,用灵活、发展、科学的眼光看待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用时代的视角审视学生,高举和谐德育、有效德育的旗帜,让当代中学生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成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好公民!
参考文献:
[1]任勇.好老师要懂得“换位”[J].基础教育论坛,2015(26).
[2]季广花.换位思考的教育艺术[J].现代教学,2017(05).
作者简介:
陈迎,湖北省孝感市,楚才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