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收藏家何遂与绘园古物
2018-08-08杨海涛
杨海涛
摘要:何遂,字叙甫,民国时期长期在军政界任职,是一位爱国人士,也是一位收藏家。何遂先生和他收藏的绘园古物在民国历史上曾经风云一时。尤其他在九一八事变后,变卖古物,支持抗战,更为时人津津乐道。1949年后,又数次捐赠文物。进入21世纪,我们不应让何遂和绘园古物湮没在历史的记忆中。
关键词:何遂;绘园古物;捐赠
民国时期政局多变,战火不断,是中国社会生活各方面动荡和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在这种动荡环境中,大量珍宝文玩、书画碑帖从宫廷、官宦、富商家中流出。受清代以来收藏风气的影响,具有良好知识修养和经济能力的政军官员、知识精英和世家子弟开始关注收藏,造就了一大批声名显赫的收藏家和鉴赏大家,如张伯驹、罗振玉、钱镜塘、容庚、刘体智、叶恭绰、吴湖帆、庞莱臣、傅增湘等。也有一些收藏大家收藏之名被其另外身份所掩映,最著名的就是张大千,世人皆知其为大画家,其实他也是收藏大家。收藏家何遂也是如此。何遂在民国时期的身份首先是军人、政府官员,其次是书画爱好者。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将长期收藏的文物拿出来公卖支持抗战时,世人方知他是收藏家。
何遂,字叙甫,亦作叙父、叙圃等,福建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出生于闽侯县(今福州市)。光绪三十年(1904)进入福建武备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考入河北保定陆军大学,并加入中国同盟会。1913年赴日本考察军事。回国后,应黎元洪之邀,到陆军大学任战术教官。1920年经孙岳引荐进入直系,参与了1924年冯玉祥、孙岳等发动的“北京政变”,成为国民军第三軍孙岳部参谋长兼第四师师长。同年11月,被北京政府任命为航空署署长。1928年春,应李济深邀请,到广州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参议。同年5月,担任黄埔军官学校的代理校长,称“代校务”。1931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参议、国民政府立法委员。九一八事变后参与发起组建“辽吉黑抗日义勇军民众后援会”,任副会长。1937年后,长期担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抗战初与中国共产党经常接触,他的三子一女一媳均为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1949年后,何遂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司法部部长、政法委员会副主任,是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法案委员会委员。1968年1月,何遂先生因心脏病逝世于北京,享年80岁。
何遂先生的祖父何念兹、父亲何潜先皆为清末文士,祖父进士,父举人。故何遂虽出身军旅,却是一代儒将,富收藏,精鉴赏,善书画,会诗文。他30岁后学画,师从叶乃奇,进步很快,擅画山水、人物、山君等,不久加入著名的湖社,成为画家。何遂先生还涉足指画,有“叙父指画”印章。何遂先生亦擅书法,兼擅多体,碑帖交融,笔法多变,结体活泼,天真烂漫。绘画多逸笔草草,讲究笔墨的酣畅淋漓,不耐繁琐,很符合他军人气质。他还常与容庚、商承祚、康同璧、顾颉刚、肖三等饱学之士举行雅集盛会,诗词唱和、书画联璧。民国间林葆恒《词综补遗》收录何遂词三首,并有小传云:“(何遂)立法院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有《叙圃词》。叙甫少习军备,长统军队,而不废咏歌。儒将风流,畅衷自喜,亦近时不多得之将才也。”
受家学影响以及自己的爱好,何遂在年轻时就开始收藏古物。他将自己的收藏斋号起名为“绘园”,世人后称其收藏为“绘园古物”。绘园古物主要为七类,即殷虚甲骨类、铜器类、玉器石刻类、陶瓷器瓦类、木器漆类、钱币类、古籍书画类。这些文物大部分是何遂在西安附近、河南新乡及周边、河北巨鹿、浙江余杭、北平及广州等地购买、搜集的。绘园古物的质量很高,以甲骨为例,胡厚宣编著的《甲骨续存》中列入何氏所藏甲骨27片,钱钟书编著的《卜辞通纂》列入何氏所藏甲骨16片。1928年广州市市立博物院举办文物展览会,何遂应邀绘园古物参与展览,其中绘园主要展品有秦汉瓦当43件、古陶器17件、汉唐宋俑7件、汉铜器14件、古币15件等,所藏多为珍稀文物。何遂不是单纯地收藏,还进行研究。收藏古铜镜,著有《绘园古鉴》;搜集秦汉瓦当,亲自拓成三十余册,编成《绘园藏瓦》,历述了他研究古代瓦当的心得与见解。1937年石印出版的《叙圃甲骨释略》是何遂一部完整的甲骨文著作,书中对绘园古物中的22片甲骨上所刻的七十余字做了辨伪与考证。
由于何遂的爱国情怀,绘园古物最终大部分流入公藏机构,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一次变卖。1933年何遂变卖绘园古物以充抗日军费。他在《时事新报》发表启事:
“国难日亟,抗日救国之士,喋血疆场,忠勇可佩。遂报国有心,输财无力,兹将家存古物及拙作字画等,悉数运沪粤等处,展览公卖,以助军实。”这次变卖中中央博物院买走了绘园古物。中央博物院,1933年由蔡元培等倡建,是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1950年更名为南京博物院。中央博物院是民国时期保存及陈列国有古物的最高机关。当时的中央博物院的藏品来源除了合并北平历史博物馆,划拨北平古物陈列所藏品以外,最重要的来源就是绘园古物的购置了。“绘园古物,原为闽侯何叙甫氏私藏,计二千余件。中有钜鹿瓷器,历代铜器佛像,尤可珍贵者为南北朝之石刻雕塑,何氏积二十年之精力,由豫陕古玩商手中辗转而得者,民国二十二年,何氏为义军募款,售此筹饷,本院筹备处同人,邀专家为之鉴定,佥认为此种富于历史美术意义之收藏,散佚可惜,亟宜收为公有,经与何氏磋商,以三万四千元让归本院保存,购置费当时向交通部借垫,经两载樽节,陆续归还。”收购这批文物,从1933年7月18日到8月15日。从蔡元培写给叶恭绰的两封信看,当时是由蔡元培、李济、傅斯年三人负责进行的。蔡元培还请叶恭绰“助为鉴定”,以便决定“是否真值得购”。最终确定这批绘园古物很有价值,值得国家收购。
除这次变卖外,绘园古物还经过数次捐赠。1950年3月,先生致函上海市长陈毅,副市长潘汉年、盛丕华,表示愿将寄存于上海博物馆的私人收藏文物7330件捐赠上海市,作为上海人民公共文化财产。后经确认,尚存6895件。4月,中央文化部下达了褒奖状。1955年,先生将家中尚存之古文物,包括敦煌唐人彩绘佛像残片及若干宋枕等,悉数捐赠故宫博物院。至此,家中再无一件古文物。目前,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上海博物馆等机构皆有其捐赠的绘园古物。
现选撷三件南京博物院所藏绘园古物共鉴赏之:
宋代白釉黑花瓷枕,何叙甫购自河南安阳古城。枕长29.8厘米,宽17.3厘米,高13.4厘米。灰色胎,上白色釉。枕面作长方形,整体呈梯形状,上面出檐,后面上部有小孔。白地黑花,五面纹饰皆开光。枕面绘一童子扛一柄荷叶,童子大头,额前一撮刘海,穿肚兜,外衣系于腰,憨态可掬,后面跟随一雁。四面开光皆绘一朵花。画风淳朴雅致。背面一侧黑书“淦源王家造”五字,砂底。这是宋代磁州窑的瓷器珍品。
明代雕玉象摆件,何叙甫购,地点不详。摆件高6.2厘米,长6.8厘米。白色略带灰色和田玉料,采用透雕、阴刻、浮雕、圆雕等多种技法。雕一大象,身带长鞍,一象奴自鼻援登其背,为之刷鞍。一人执花蹲于象之前右足侧。象身着装饰披挂,象首回顾,鼻子上扬,呈现出一派怡然自得的姿态,寓“太平有象”。“太平有象”出自南宋陆游的诗句“太平有象无人识,南陌东阡捣面香”,指天下得治、和平久安。此系符瑞吉祥的谐音题材玉件,构思巧妙,玉材质润,雕工细腻,磨工精润。
明代黄釉陶佛头,何叙甫购自河南安阳古城。佛头高47.3厘米,宽28厘米。白色带淡红色胎,面上上黄色釉,头上略上绿色釉,头顶涂朱。高螺髻,眉间有白毫,低眉信目,高鼻,大耳轮。五官端庄,双目微睁俯视,厚唇紧闭,一副怜悯世人的神态。此像方脸型、环形眼眶的雕刻技法是典型的明代中后期的样式。佛头造型生动传神、饱满厚实,是存世不多的难得的艺术佳品。
何遂先生斯人已逝,但风骨犹存。绘园古物虽分散各处,但仍保存完好。它们既是中国古代文明所遗留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何遂先生高尚品格的实物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