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力技术 助力课堂

2018-08-08唐煜

教育界·中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重难点长方体动画

唐煜

【摘要】21世纪是开放的、信息的時代,信息已成为重要的资源,信息技术已渗透影响各行各业。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已非常普遍,这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学目标中重难点的处理,不仅关系一节课的成败,更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先进。在教学中如果能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以文字为基础,配合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教学由枯燥化为生动,变繁难为简易,往往能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重难点

一、创设可视化情境,准确把握知识生长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而教学过程中一些形式化的表达,有时会让学生看不清知识的本来面貌,因此理解才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创设可视化的教学情境,将文本、声音、图表、图像、动画等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让抽象的知识以丰富、独特、具体的形象体现出来,使课堂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和趣味化。

《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接触了分数,考虑到学生已有经验,第一次试教时我采用的是利用PPT静态呈现几个平面图形,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并说说含义。

试教下来的结果是学生虽然会用分数表示,但说不清每个分数的意义,因此我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帮助学生回忆分数的相关知识。课后我反思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学生对旧知有所遗忘。怎样才能有效地唤醒学生的记忆?又怎样才能更好地引入新课,和新知无缝对接呢?受班级授课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做到每个学生都拿一个实物来分一分。想了很久,我决定将上册教材中的分蛋糕情境和本册教材中猴子分桃的情境结合起来,设计一个小猴分蛋糕的3D动画。3D动画的引入,果然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学生从动画情境中很自然地联想到了三年级上册分苹果、分蛋糕的情境,很顺利地将分母与小猴的只数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数联系起来,将分子与每只猴分到的份数联系起来,既有效唤醒了学生记忆,又让我在短时间内顺利引入新课。

新概念的建立依赖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教学中,我们切合新知生长点,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将文本、声音、图表、图像、动画等结合起来,展示与教学内容贴近的生活情境,重温知识的生成过程,或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这种形象化、直观化和趣味化的教学方式会更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二、技术浸润,填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至关重要。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好奇心,并焕发出内在的生命活力。因此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间的矛盾,利用信息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可以将抽象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地展现出来,既能突出教学重难点,又能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让学生看得更清楚,理解得更透彻。

在执教“观察物体”一课时,有这样一个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的问题,即“变换位置观察长方体最多能看见几个面?”正确答案是“变换位置观察长方体一次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课堂上我首先和学生共同讨论“不同位置”和“一次最多”这些词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猜想,你可能会看到几个面。结果,有的孩子说2个,有的孩子说3个,还有的孩子说是4个。课后,我与学校的其他数学老师进行了访谈,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老师也都曾关注过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看到一个长方体四个面的现象。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原来学生在观察物体时都是同时用双眼观察的,当摆放在眼前的长方体的宽度比两眼宽度窄时,两眼的“余光”很容易扩大观察的范围,左眼看到物体的左侧面、右眼看到物体的右侧面是很正常的(我们只要随手拿一本书放在眼前,书脊对着自己,就可以看到这种现象)。还有人在观察一个特别小的长方体时,人的两只眼睛是完全可以看作是“从两个角度在观察”。其实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交换着闭合左右眼看眼前的某一个事物(比如一根电线杆),它好像就在动来动去。

如何破解这个难点呢?传统教学中,我们很难用语言来说清这一现象,于是我们想到了用“摄像头”来代替学生和教师的眼睛,从学生的视角,用信息技术去浸润与建构,达到突出重点和难点的目的。

教学中,我们先用“摄像头”代表教师的眼睛,拍摄出教师现场看到的画面,并和孩子们分享,让孩子们可以直接看出,究竟老师能够看到几个面,学生一目了然、这比传统教学中出现预先拍摄好的照片更有说服力,也更加贴近孩子的生活。在学生活动中,“摄像头”先充当学生的眼睛,记录下了他们看到的图像,又把自己看到的图像分享给其他同学。应该说孩子们个人的活动经验是单独的,但是把全班学生的探索结果都显示出来,让个人的经验上升为整体的结论,很快把这个难点突破了。

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生动地展示数学对象的动态变化过程,实现动态与静态间的实时切换;随时随地“学”“做” “用”,为学生创设了可自主移动学习的新环境。在这一无围墙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看他们以往只能“想象”的数学,“做”他们以往不能做的数学,为数学学习的形式和空间带来了新的气象和新的内涵,用与不用大不同。

三、删繁就简,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信息技术的使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许多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过于抽象、死板单调的知识点和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有的教师在感到惊喜之余,往往对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效果,比如动画、声音、特效等爱不释手,将它们统统都用到教学中去,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听得心里厌烦,这样不但没有起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作用,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觉得,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应删繁就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一课中,学生受物体个数的干扰依旧是困扰我们的最大问题。每次教学“把8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4只小猴”这个环节时我就特别的担心,生怕学生出现2/8这样的答案,也生怕自己解释不清,纠缠过多而影响教学效果。于是为了追求所谓好的教学效果,我选择了规避学生的错误,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我遏制错误的出现,始终让学生接收正确的信息,就会有好的学习效果。事实上我的这种想法是不妥的,虽然在上课时因为我将错误规避了,所以学生并没有将问题暴露出来,但是课后的作业反馈却让我大失所望,学生们频频出错。我想既然问题不可避免,与其规避不如勇敢面对。期间我也想到运用多元的、高大上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处理这段教学,比如说做个PPT动画效果演示?或者做个微课?还是再来个3D动画?

经过多次尝试后,我发现实物展台是个很不错的媒介。教学中我让学生先在练习纸上分一分、涂一涂,然后通过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作业,提出疑问:“他们分得都对,涂得也对,怎么有的用1/4表示,有的用2/8表示?”此时教师不急于肯定正确答案,而是放手让学生讨论用哪个分数表示更加符合題意。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利用分数的份数意义来肯定和反驳。紧接着老师再结合PPT的动画演示告诉学生,“其实1/4和2/8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表示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有4只小猴,所以只要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就分得4份中的1份,也就是这些桃的1/4”,再一次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了分母和分子的意义。

实物展台就像放大镜一样,把学生的作业真实地放大展现出来,它以其直观、灵活、快捷的优点,帮助孩子们顺利突破了难点。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删繁就简,合理选择信息技术手段,有时候简单的反而是最好的。

四、流程再造,在互动环境中变革学习方式

数学教学的目的绝非仅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只有经历丰富的数学活动,才能积累足够的原始经验,于是实现“使用技术学习和研究数学”就很有必要。

《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一课的最后是游戏环节。一开始,我根据教材设计了拿小棒的游戏环节,即让学生每人准备12根小棒,根据老师的要求拿合适根数的小棒。课堂实践后,我发现每次拿小棒的结果和过程不能保留下来,不利于学生后期的发现、总结和拓展。

于是我为本课量身定制了一个互动小游戏《巧摘智慧果》,可以任意拖动的小苹果,让学生感到很新奇,都想来尝试,再次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屏幕上不仅保留了每次拿苹果的个数,还展示出每次拿出的苹果个数与总数间的关系。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很快在相同中找到了不同,同样都是拿了3个苹果,因为苹果的总数不同,用来表示这3个苹果的分数也就不同。

游戏互动环节的视觉化、操控化、瞬时化的特点都是非常鲜明的。在人与机、师与生、生与生的互动中,做了传统课堂中完全做不到的事情。我想,当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数学教学当中,它必然会为数学课堂锦上添花,必然会恰如其分地助数学课堂一臂之力。

猜你喜欢

重难点长方体动画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我是动画迷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