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出村“惊喜一跳”
——李锦华访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
2018-08-08
产业扶贫,产销对接是关键。7月26日,由农业农村部、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产品出村·助力脱贫”为主题的2018西北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暨甘肃特色农产品贸易洽谈会在兰州举行。中国农村杂志社全媒体记者对农业部门、采购商等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采访,探讨如何帮助西部贫困地区实现产业脱贫。
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把西部贫困地区的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记者:这次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可以说离不开农业农村部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相关部门前期所做的大量准备工作。首先,请问屈部长,继北京首场产销对接活动之后,农业农村部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把第二场对接活动安排在西北地区?
屈冬玉:党的十九大提出“三大攻坚战”,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产业扶贫重点要在扶持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上拿出管用措施。总书记亲自给我们出题目,专门要求我们拿出管用的措施,来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问题。农业农村部党组高度重视,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专门召开会议审议了今年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的行动方案。行动方案里又策划了一系列的活动,会同各地、各部门还有农业农村部相关的单位,包括中国农村杂志社、农民日报、农影中心等部属新闻媒体,农展馆,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等,还包括电商等社会力量,一块儿来解决农产品出村难题,助力脱贫攻坚。
农产品营销本身就是个重大的命题、长期的任务。在北京举行首场活动以后,得到了九个中央部委的积极响应。中央层面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聚焦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帮他们把优质的产品卖出好价钱,使他们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对于贫困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广大农村生产主体要按标准生产,做到质量可追溯。今年农业农村部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提高产业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水平,都是围绕生产要符合标准这一要求。在自然优美的环境下,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这是第一步。
首场活动在北京启动,这次在西北地区。因为改革开放四十年,特别是西部大开发18年来,西北地区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包括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但是全国贫困县里,按新一轮扶贫标准西北还占了五分之一,而且西北地区的贫困县跟中部、东北和西南地区的贫困地区的状况还不一样,它的生产生活条件更艰苦,但是环境容量更大,天蓝、地绿、水净的良好生态环境,生产的农产品质量本身很高,但因为远离消费市场,远离中心城市,所以营销成本更高。
我们聚焦西北地区,聚焦甘肃,因为甘肃在我国西北地区扶贫任务重,占绝对贫困人群的比例高。而且它横跨的气候带也是最多、最复杂的,东邻陕西,南与四川、青海接壤,西部与新疆相邻,北部与内蒙古交界,东北部与宁夏连接。所以以兰州来带动青海、宁夏、陕西等地的一些贫困地区,共同推进贫困地区农产品出村,开发终端市场,实现更好的收益。而且现在又是瓜果蔬菜上市的高峰季节。我们组织全国500多家企业来参展,大家反响热烈。这说明中华民族有大爱,东西互助情感基础在。现在南方有台风、炎热高温,传统上这叫“夏淡”,就是供应的淡季。但是这恰恰是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供应的旺季,所以这也是基于资源区域和季节分配不均衡的一个互补,是互惠互利的事。
感情是基础,互惠互利是关键。我想说的是,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来帮助贫困地区、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的好产品卖出好价钱,优质产品实现高效益,这就是我们这次在兰州举行西北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的一个总考虑。这次活动得到了甘肃省委书记林铎、省长唐仁健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得到了兰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我想只要上下一条心,社会各界共同关心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市场的培育,把消除农民的疾苦变成我们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应该是指日可待,脱贫攻坚的任务一定能够完成。
把“货到地头死”变成“好货来自地头”“好效益来自村头”
记者:北京的首场产销对接活动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您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此次产销对接活动有哪些亮点?
屈冬玉:亮点得从数据上来说。第一,参展的厂商比较多,有500多家。签约的金额也比较大,特别是面向贫困地区的签约金额超过50亿元。更重要的是,现在这些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和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把西北地区的自然优势转化成产品优势。如何把产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就是我们要做的。经济优势包括当地特色产业培育,农民脱贫致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这个活动,促进和拉动了当地的经济优势。
第二,现在除了传统的批发、采购、零售体系,还有新的商业模式,好多贫困地区的县都有电商,都有企业生产主体、经营主体跟电商平台合作,而且电商实现溢价能力更强。过去货到地头死,现在是货从地头来,只要真正了解生产源头的好环境和好产品,就不愁没有好价钱和好收益。所以,把“货到地头死”变成了“好货来自地头”“好效益来自村头”。
要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听您刚才的介绍,这么大的成交量令人震撼。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示,产业扶贫要在扶持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上拿出管用措施,那么农业农村部在落实总书记的指示上,有哪些管用措施?
屈冬玉:农业农村部常务会议专门研究出台了行动方案,这个行动方案包括当下立竿见影的措施,也有长远的规划。立竿见影的措施就是搞农产品出村活动,特别是贫困地区。贫困地区的优质产品怎么出村?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里边提到的,生产到市场要实现惊险的一跳,才能实现价值。农产品要实现价值,较好完成“惊险的一跳”,要有一些外部条件。第一,农产品本身高质量,基地没有污染;第二,生产出来的鲜活农产品要进行预处理,简单的包装、预冷,要有适合于长途运输的包装;第三,农产品必须是按标准生产,而且有经营主体和生产主体。
过去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市场半径只有几公里、几十公里。现在面向的是全国共同市场,甚至世界市场,有时还要漂洋过海。兰州的百合、定西的马铃薯、宁夏的枸杞,还有青海的大通牦牛、陕北的苹果等,要漂洋过海,必须有合适的冷链物流体系。贫困地区交通相对远,必须要有满足冷链物流等基础条件,这是政府和投资企业一块要去做的事。
第一,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产品出村的重要基础。为什么中国的扶贫事业在世界上得到广泛赞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从政治、经济、社会全方位来评估的。西方国家做不到这样,单独从经济上评估可能不修这条路,不盖这个楼,但我国是人民政府为人民,我们把这些基础建设统筹考虑,修路、架桥、修冷库,这是产品出村的基础。
第二,农业的基础,如土壤、水、灌溉条件、装备条件、高标准农田的修复和建设等,这些需要政府支持。
第三,农民的科技水平要提高。农民要利用科技把普通产品变成高质量的产品,然后就是怎么把农产品卖出去。最近这五六年,由于电商的发展,我们开辟了另外一条道路,就是精准对接。从农户到消费者,通过电商可以精准地对接。我们现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商国家,这恰恰为我们贫困地区分散小众优质的农产品提供了弯道超车、实现高价值的历史性机遇。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我们要制定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行动工程的指导意见,这是我们要抓的具体措施。
第四,我们要通过爱心来扶贫。我们有一些比较大的企事业单位,既可以吃优质、价格适中的农产品,还可以做爱心,帮助贫困地区发展,这叫集团采购。用现在比较时髦的话说,应该叫F2B,不是B2C。F是农民farmer,B是business,是团购,100人、1000人、10000人的单位食堂,职工可以采购,也可以集团采购,跟某一个贫困县、贫困村甚至贫困产业园对接,农业农村部在北京的倡议书也要求大家这样做,各地也有很多村在做。
第五,把特色农产品品牌树立起来。全国的消费者开始分众化,可以想见,当消费者知道某某地方洋葱好、百合好、红枣好、苹果好,这个区域农产品品牌自动地、分众化地树立起来,不是笼统地讲某个地方农产品好,而是实现了精准的分众化,这是我们最近考虑建立特色农产品品牌新路径、新模式的原因。区域农产品怎么实现和特定消费群体精准对接、互利共赢?这是我们要钻研的。
此外,还要加强原来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主导地位。国家原来把“菜篮子”工程办公室设在农业部,现在农业农村部继续抓大中城市“菜篮子”工程。原来是35个,现在我们扩展到48个,甚至更多。城市规模越来越大,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现在中国有60多个,他们的“菜篮子”怎么供给?怎么来操作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实体店、网店怎么构建?这个我们也要抓。
从长远看,农业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和基础性工作也要继续推进。总之,我们要通过重点抓贫困地区农产品出村和产销对接,来带动整个国家农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因为它的底色很好,我们更应该用现代的方式、现代的管理、现代的技术和现代的营销手段发展新一类的现代化农业。
把各地特色产业变成优势产业再变成支柱产业,实现三级跳
记者:从长远来看,农业农村部要如何帮助贫困地区建立促进产销对接的长效机制?
屈冬玉: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有历史原因、自然原因,也有人文原因。在短缺经济时代,满足短缺需要的是单一品种量大。现在到了全面小康时期,人均GDP超过9000美元,温饱解决了以后,人民追求多样化、高质量的生活,对农业的要求就是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这恰恰是原来农产品生产的劣势。
我原来在宁夏工作时,经常和地方的同志交流,我们的贫困地区、边远山区,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换个角度看都有优势。我们制定农业政策的部门要看到贫困地区的优势。
再就是我们出台的政策,更要有针对性。农业发展不是“大水漫灌”,因为中国幅员辽阔,区域性强,农业跟自然再生产的过程紧密相关。必须要考虑各地的特色。把各地的特色产业变成优势产业,再变成支柱产业,这是三级跳。先要分析农产品特色在什么范围内有特色,是在全县、全省、西部,还是在整个中国,甚至是在全世界有特色。中国有些产业是有特色的,独一无二的,可以面向全世界。比如说西部地区的枸杞,不但是宁夏、甘肃,现在青海的枸杞都挺好。只要确定好优势,特色变成优势以后,发挥政府调动各种资源的能力,包括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市场资源等,共同把优势产业变成支柱产业。
一个县、一个地区是这样,甚至一个省盯住本地优势产业,变成支柱产业,这样全世界都会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步刮目相看。
还有一个从长远的角度,我觉得中国的农业跟发达国家农业的差距,就是品牌。我们品牌多而不强。但是品牌的树立也需要有一个历史过程,因为原来是自给自足短缺经济。刚吃饱饭才不到三十年,发展市场经济也是最近二十年的时间,时间并不长。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品牌。我觉得在品牌农业建设上,国外不说,国内就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比如河南,过去十年他们的品牌农业做得相当成功。从无到有,从有变大,从大变优变强。这三类他们都有品牌建设的成功经验。
西部地区也有优势。特色品牌农业的谋划,不仅仅是农业部门的事情,还包括商业、投资、金融等多个领域。大家老说立顿红茶,它就是靠品牌引领的。英国不产茶,而是搞茶贸易。后来有了品牌号召力以后,再回头在全世界建基地。所以,我们一定要先树品牌再建标准。先开拓市场、树品牌、建标准,最后再去找合同生产。找合同生产就是你按我的标准,按我的管理来,最后形成大的品牌农业。
传统农业就先抓生产,现在产前、产中、产后的顺序是倒过来的。农业农村部指导发展农业产业,跟过去纯粹抓生产不一样。我们也希望社会各界共同来推进,特别是新的经营主体和新的商业模式的平台和主体,像电商、网络媒体等。
现在社会有了共识,手机是新农具。好多网络通道都是新的营销渠道,它不是过去批发商的渠道,而是市场渠道。所以市场渠道会发生改变,从实体渠道变成网络渠道。网络是很重要的。如果有一百万人看你这个网站,比一百万张报纸的影响力还大,因为读者是主动看的。我们要改变目前社会的生产、运营和管理方式,推进信息化,调整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这个也是农业农村部要抓的。
我觉得还要聚焦重点地区,就是“三区三州”。因为贫困地区、贫困县是国家聚焦的,再聚焦就是“三区三州”的产业扶贫,我们农业农村部将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和省政府、地方政府,在国务院扶贫办的指导下,来抓好“三区三州”扶贫。
农业农村部除了抓生产、抓机械化、抓农资投入、抓动物疫病的防治这些传统业务以外,结合贫困地区农产品对接和市场营销开拓,更重要的是抓支持范围的工作。
贫困地区要从天然品牌发展到运营品牌
记者:您刚才也反复提到了品牌建设,我想从特色产品到优势产业,再到支柱产业实现这三级跳,品牌建设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接下来一个问题想请问屈部长,能不能给我们贫困地区提一些具体的建议,如何发挥好品牌的引领作用?
屈冬玉:贫困地区有品牌,以前它只有天然的品牌,没有人为运营的品牌。第一,我觉得品牌的策划还是很重要的。过去叫“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就是酒再香,没有品牌也不行。给贫困地区提建议的话,观念思想的解放是第一点。
第二,一定要有懂市场、懂目的地市场的人来策划市场。过去我们贫困地区,包括不贫困地区,生产产品是归自己吃,归周边的人吃,不用去了解市场。比如说甘肃生产的姜卖到广州和卖到上海、北京是不一样的。那么北京和上海、广州这三个城市策划的品牌着力点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找目的地市场的人策划,他产生的市场联想和市场号召力是不一样的。我在宁夏工作的时候,香港人到宁夏来种菜心,再卖回到香港去,一磅就比别的地方生产的菜心多三个港币。他们总结宁夏的菜心四个特点:脆、绿、甜、嫩。比如说同样的吃鱼,北京人和上海、广东人吃鱼,要求是不一样的,一定要找目的地市场来策划品牌,这是第二点。
第三,贫困地区在生产时,一定要严格按科学标准来施化肥农药。不要简单地说不施化肥农药,不施化肥农药不是科学的态度,也不是科学的方法。农产品不会因为不施化肥农药就是优质的。中国大力提倡绿色食品,贫困地区发展高质量的绿色食品,不要轻易赶时髦,基于科学的生产和管理,这是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能够实现效益最大化。
第四,贫困地区一定要加大开放的力度。跟外界建立比较稳定、多元的合作关系,但也不能“一棵树上吊死”。当然当地有能人跟外边合作也行。改革开放四十年,只有开放才能倒逼我们改革和发展。中国还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除了自然原因和历史原因,现实的表现是比起发达地区来说开放度还是不够。所以,贫困地区的开放要采取实实在在的措施,贫困地区要有序开放,要讲诚信。不能市场经济发展了,反而把诚信丢了。或者因为我们被别人骗了一次,我们也开始骗别人了,我觉得这不是正确的态度。商品之间的信用关系是有合同的,我们不骗别人,我们也希望别人不要骗我们。所以贫困地区,要建立诚信关系,人家到贫困地区来投资,发展农业产业,要使人感觉到确实靠得住,确实可以长期在这里投资。因为人家是带着技术、带着市场、带着经验来帮助你发展的。发展十年以后,一代人也成长了。
为什么搞旅游?搞旅游是最快的,因为来旅游的是天南地北、国内外的人,它是一种开放产业。旅游产业和农业结合,把我们的特色产品、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卖出去,这是比较快捷的一个途径。有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相关部门的支持,但也要靠自己艰苦奋斗。脱贫致富是自己的事,美好生活靠自己来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