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年江苏省水产养殖病情监测分析

2018-08-08王晶晶方苹陈静倪金俤

水产养殖 2018年8期
关键词:虫病测报河蟹

王晶晶,方苹,陈静,倪金俤

2017年江苏省13个市76个县(市、区)共设立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测报点420个,测报员393名,测报点病情从2016年开始,根据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统一安排,通过“全国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测报系统”实时报送,保证了测报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现将2017年江苏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水产养殖病害总体状况

2017年,江苏省水产养殖面积76万hm2,水产品总产量为520.1万t,渔业产值预计达到1730亿元、渔业经济总产值3260亿元。水生动植物病情测报监测面积63977hm2,其中监测淡水养殖面积60198.8hm2,海水养殖面积4937.2hm2。监测养殖品种的面积为鱼类36242.4hm2,蟹类13116.7hm2、虾类 10784.2hm2、观赏鱼 33.7hm2、贝类 3467.3hm2、藻类94.3hm2、其他238.3hm2。监测养殖品种34种,其中鱼类20个、虾类7个、蟹类2个、贝类1个、藻类1个、其他类2个、观赏鱼1个。发病种类29种,未发病种类5种(表1)。

2017年全年监测到的发病种类和疾病种类与往年相比依然较多,包括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真菌类疾病、寄生虫性疾病、非病原性疾病、不明病因疾病等(表2、图1),危害严重的主要有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鲫造血器官坏死症、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甲壳类白斑病等,对本区的水产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和损失。各主要养殖种类均有不同程度病害发生,其中鱼类以草鱼、鲫鱼、鲢鱼、鳊鱼、鳜鱼发病率较高,甲壳类中克氏原螯虾、河蟹、南美白对虾等品种发病率较高(图2)。

表1 不同养殖品种监测面积、发病面积

2017年全年监测到鱼类平均发病面积比例和发病区病死率分别为3.66%,3.52%,其中淡水池塘3.61%,3.58%,淡水网箱(栏)6.96%,6.74%,海水池塘0.885%,6.524%,海水工厂化2.462%,0.06%;虾类平均发病面积比和发病区病死率分别为5.2%,11.56%,其中淡水池塘5.60%,5.66%,海水池塘4.60%,18.97%,半咸水池塘2.25%,0.29%;蟹类平均发病面积比和发病区病死率分别为3.36%,3.31%,其中监测淡水品种为河蟹,平均发病面积比和发病区病死率分别为2.74%,3.21%,监测海水养殖品种为梭子蟹,平均发病面积比和发病区病死率分别为17.5%,1.0%;藻类平均发病面积比和发病区病死率分别为34.55%,14.36%,其中海水工厂化50.66%,0.15%,海水滩涂23.81%,20%;观赏鱼平均发病面积比和发病区病死率分别为10.81%,0.18%,其中淡水池塘4.24%,0.25%,淡水工厂化21.33%,0.06%;贝类(主要为海水滩涂养殖蛤)平均发病面积比和发病区病死率分别为0.96%,1.66%;其他类(鳖、海蜇)平均发病面积比和发病区病死率分别为7.71%、0.74%,发病种类为淡水池塘养殖鳖类,海水池塘养殖种类海蜇未检测到发病。

总体来看,2017年全年发病范围广,时间长,病害发生与水温变化正相关,与往年情况相似,春季鱼类好发体表性疾病,包括赤皮病、竖鳞病,水霉病等,3—4月水霉病、鳃霉病等真菌病大面积暴发,危害严重,经调查,多与捕捞或运输过程中人为操作不当,引起擦伤或冻伤,以及养殖密度过高,发生挤压碰伤有关。鱼类体表损伤掉鳞后往往免疫力低下,江苏早春季节多地连续阴雨导致池塘水质较差,往往诱发真菌性疾病。4—6月水温持续升高,鱼类病毒病上升,6—8月是江苏省主要养殖生产期和鱼类生长高峰期,也是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类疾病的高发期,2017年江苏省夏季多地出现高温日数多,持续时间,各养殖种类病害都很多,尤其甲壳类对环境变化敏感,病死率较高,损失严重。8月中下旬水温开始回落,发病面积比例逐渐下降。2017年全年引起病死率高的病害常呈现并发现象,如草鱼烂鳃、肠炎、赤皮并发,南美白对虾白斑、红体并发等。

2 不同品种养殖病害情况分析

2.1 鱼类病害

2017年监测鱼类20种,平均发病面积比例3.66%,发病区病死率3.52%。鱼类水霉病春季普遍发生,发病面积比为7.28%,发病区病死率4.79%。鱼类细菌性疾病危害范围广,主要有细菌性败血症、赤皮病、肠炎病、烂鳃病、迟缓爱德华菌病、鮰类肠败血症等。细菌性败血症发病面积发病面积比6.73%,比2016年增加2.01%,发病区病死率3.63%,比2016年增加0.38%,虽然发病面积比2016年有所增加,但发病区病死率增加不明显。病毒性疾病有草鱼出血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症,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发病面积比分别为4.08%,9.87%,4.12%,发病区病死率分别为2.31%,10.49%,16.97%(图3)。鲤春病毒病、锦鲤疱疹病毒病只在少数地区发生,虽发病面积小,但致死率高。寄生虫病中舌状绦虫病2017年度测报点有较大范围发生,但病死率不是很高,主要导致鱼体消瘦,功能下降,虫体的寄生也影响销售。此外,部分地区还监测到的新发病例鮰类肠败血症、流行性溃疡综合征零星散发,引起了较高病死率。

表2 监测到的水产养殖病害汇总表

图1 2017年江苏省水产养殖各种病害发生比率

图2 各养殖品种病害种类数

图3 2017年鱼类发生病害情况

2.1.1 异育银鲫 造成异育银鲫全年病害较严重的为细菌性疾病,包括烂鳃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病,其次为黏孢子虫病和鲫造血器官坏死症(图4)。从疾病发生月份来看,1—3月监测到烂鳃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赤皮病、水霉病、黏孢子虫病,其中发病面积较广的是水霉病和烂鳃病,但以烂鳃病病死率最高,发病区病死率为1.3%,鲫鱼烂鳃病几乎全年各月份均有发生。从4月开始一直到10月监测到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病发生,发病水温范围较宽,但以6—8月发病率较高,发病面积比例2.87%~4.88%,发病区病死率1.12%~3.67%。鲫鱼寄生虫病害主要有小瓜虫病、黏孢子虫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三代虫病、绦虫病、锚头鳋病、中华鳋病,以黏孢子虫病发病率最高,9月平均发病面积比例高达14.3%。病毒性疾病主要为鲫鱼造血器官坏死症,5—10月监测到发病,主要重发区为盐城、泰州地区,近年来江苏盐城等东部沿海鲫鱼主养区通过建立鲫造血器官坏死病防控技术体系,突出水质调控、应激管理、科学投喂以及疫苗免疫预防技术,防病效果显著,病害损失率有效降低。

图4 异育银鲫各月的发病面积比例和病死率

2.1.2 草鱼、青鱼 2017年江苏省草鱼、青鱼共计测报面积为8073hm2,发病面积2360hm2。测报区平均发病面积比例 4.52%,平均发病区病死率2.14%。监测到病害15种,其中细菌性疾病6种(细菌性败血症、溃疡病、烂鳃病、赤皮病、细菌性肠炎病、竖鳞病),寄生虫病5种(指环虫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中华鳋病、绦虫病),病毒性疾病1种(草鱼出血病),真菌性疾病1种(水霉病),非病原性疾病2种(脂肪肝、缺氧)(图5)。春秋季节各地多发水霉病,6—8月以细菌性病害为主,在各种疾病中,细菌性败血病、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为草鱼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草鱼出血病平均发病面积比例4.08%,平均发病区病死率2.31%。

图5 草鱼、青鱼各月的发病面积比例和病死率

2.1.3 鲢鳙 测报区平均发病面积比例2.12%,平均发病区病死率3.58%。监测到病害主要有细菌性疾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烂尾病、赤皮病、打印病、细菌性肠炎、烂鳃病)、真菌病(水霉病、鳃霉病)、寄生虫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中华鳋病)等。主要病害以5—9月监测到的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和锚头鳋病为主发病面积最多(图6)。

图6 鲢、鳙各月的发病面积比例和病死率

2.1.4 鳊鱼 测报区平均发病面积比例9.42%,平均发病区病死率1.58%。病害主要集中在4—9月。监测到病害主要有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指环虫病、舌状绦虫病、中华鳋病。其中6—9月仍然以细菌性疾病败血症为主。其次指环虫病5—7月均监测到(图7)。

图7 鳊鱼各月的发病面积比例和病死率

2.1.5 鳜鱼 2017年鳜鱼的测报面积为835.5 hm2,发病面积337.7hm2。主要监测区域为扬州地区,监测到病害有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细菌性败血病、烂鳃病、车轮虫病、黏孢子虫,水霉病等(图8)。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仍然造成鳜鱼养殖主要损失,以7—9月发病较多,发病率达10%左右,发病区病死率在32%~46%。比2016年明显降低,可能与养殖户降低养殖密度,转养其他品种以及开展多品种生态养殖有关,同时,针对鳜鱼养殖过程中易发生爆发性传染病,江苏近两年加大了疾病监测和防控力度,指导养殖户开展综合防控措施预防疾病也取得一定了成效。

图8 鳜鱼各月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2.1.6 泥鳅 测报区平均发病面积比例3.984%,平均发病区病死率0.18%。主要病害有溃疡病、烂鳃病、烂尾病、肠炎病、指环虫病,还存在低温冻伤、缺氧引起的病死等(见图9)。

图9 泥鳅各月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2.1.7 鲤 测报区平均发病面积比例0.78%,平均发病区病死率0.54%。主要疾病有烂鳃病、肠炎病、烂尾病及车轮虫、指环虫等常见寄生虫病,以主养区徐州、宿迁、连云港地区为主。

其他养殖鱼类如黄颡鱼、鲈鱼、乌鳢、白鲳等养殖和测报面积小,病害范围及危害程度较小,以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疾病为主。

2.2 蟹类

河蟹监测面积13043hm2,累计发病面积8143 hm2。监测到的河蟹病害有蜕壳不遂症、腹水病、黑鳃、弧菌病、肠炎病、固着类纤毛虫、颤抖病、白斑综合征、肝胰腺病变综合征(俗称“水瘪子”病)等(图10)。2016年江苏省局部地区河蟹养殖“水瘪子”病暴发,苏北地区尤为严重,养殖户损失较大。出现“水瘪子”的塘口河蟹规格小、产量低,江苏省渔业主管部门积极组织水产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攻关和病理研究,指导养殖户开展生态防控。河蟹养殖户积极主动调整放养结构,从以往重视产量向规格、产量、品质全面兼顾方向转变。2017年“水瘪子”病出现情况减少,5月底河蟹整体上规格明显高于2016年同期,可能受2017年雨水偏少,夏季持续高温天气长的因素影响,目前关于河蟹“水瘪子”病的发病原因、传播途径尚未明确。水瘪子病暴发一般在河蟹规格50g左右的时候大量发生,在养殖生产中,宜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从苗种、营养、环境等方面着手,通过选择优质蟹苗、加强环境调控、使用优质饲料、提高河蟹身抗病力。8月持续高温,对河蟹第4次蜕壳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四壳翻倍率小。高温引起缺氧,水草腐烂病死,引发水质恶化、蓝藻暴发,河蟹抖抖病发病率增加(图11)。2017年河蟹颤抖病发病率有所上升,表现为附肢颤抖、无力、不能翻身、吃料减少等症状。

图10 2017年蟹类发生病害情况

图11 河蟹各月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2.3 虾类

测报区平均发病面积比例5.206%,平均发病区病死率11.56%。发病面积比例较高的依次为畸形、水霉病、固着类纤毛虫病、白斑病、弧菌病,但病死率高的为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对虾微孢子虫病、偷死野田村病毒病、红体病,由此可见发病率高的疾病不一定导致大量的病死,虾病(特别是病毒性的)一旦发生很难控制(图12)。

图12 2017年虾类发生病害情况

2.3.1 克氏原螯虾 平均发病面积比例5.2%,发病区病死率6.66%,发生的病害主要有白斑综合征、肠炎病、烂鳃病、蜕壳不遂、纤毛虫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等。发病率最高的为白斑病,发病面积比6.13%。同时白斑病和肠炎病发病区病死率都较高,分别为4.22%、3.66%(图 13)。

图13 克氏原螯虾各月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2.3.2 南美白对虾 2017年南美白对虾监测面积3113hm2,发病面积877hm2,监测到发病地市有苏州、南通、盐城、宿迁,主要病害有对虾肠道细菌病、固着类纤毛虫病、弧菌病、白斑综合征、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偷死野田村病毒病、对虾微孢子虫病、对虾黑鳃综合征等,此外监测点还监测到了低温冻死、缺氧等其他原因的引起的病死和病因不明的疾病。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病害频发,对江苏省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构成威胁。近几年的监测结果显示,南美白对虾养殖从4月开始一直延续到11月都有发病,以6—9月最为严重(图14)。一般放苗不久即开始发病,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底质恶化,水环境也受污染。水体氨氮、亚硝酸盐超高,常致南美白对虾出现慢性中毒,引起疾病发生。有的南美白对虾的密集养殖区,因排水进水而交叉传播虾病,一旦有个别虾塘得病,便会造成大片虾塘受到感染。排塘率非常高。在一些地区发病率达80%以上。此外,总体来看,南美白对虾的单养效果普遍不如混养,淡水养殖混养发病率要低于淡水主养。

图14 南美白对虾各月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2.3.3 青虾 青虾测报区主要发生烂鳃病、蜕壳不遂症、固着类纤毛虫、水霉病,5月蓝藻中毒引起发病区病死率达16.7%(图15)。

图15 青虾各月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2.3.4 罗氏沼虾 病害主要有烂鳃病、蜕壳不遂症、肠炎病、弧菌病、固着类纤毛虫、水霉病,6月烂鳃病发病率相对较高,发病区病死率达25.2%,8—9月纤毛虫发病面积相对较高,达48%以上,但病死率不高,引起8月罗氏沼虾大量病死的主要原因是缺氧(图 16)。

2.4 观赏鱼

观赏鱼平均发病面积比例4.12%,病死率1.43%。监测到的病害主要有细菌性败血症、溃疡病、烂尾病、气泡病。细菌性病害以徐州地区为主,烂尾病,气泡病较多。

2.5 藻类

图16 罗氏沼虾各月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监测品种为紫菜,监测区平均发病面积比例8.13.%,病死率11.48%。以连云港和南通地区为主,发生的病害为紫菜贝壳丝状体黄斑病,较2016年病害种类减少了2种。

2.6 贝类及其他

6月文蛤监测到不明原因疾病,监测区平均发病面积比例2.14%,病死率5.38%。此外,鳖类监测区平均发病面积比例0.35%,病死率0.47%。发生的病害有鳖穿孔病,溃烂病,2016年监测到的鳖红脖子病2017年度未见上报,总体发病和病死数量都不高。

3 2018年病害流行预测与对策建议

2018年江苏省的水产养殖病害宏观来看应与往年应大体相同,仍以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为主,做好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烂鳃病等防控,此外仍需重点关注鲫造血器官坏死症、虾白斑病、河蟹“水瘪子”病、河蟹颤抖病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等。

近年来,养殖外部环境不容乐观,病害发生概率越来越大,“水瘪子”病、河蟹颤抖病、虾类病毒病等病害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需要渔业主管部门加大资金扶持,科研、推广、生产单位密切配合,扩大良种生产规模和推广力度,不断扩大良种覆盖率。另一方面需要各级推广防疫机构积极引导养殖户适度控制养殖规模,优化养殖模式,降低养殖风险。此外,各级水生动物防疫机构加强病害测报和测菌配药工作,强化用药指导,科学防控,减少病害发生,及时发布预测预警信息,为渔业管理和渔业生产提供科学参考,把病害损失降到最低。通过因地制宜,积极开展新模式,加强养殖管理,推广生态养殖技术,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精心管理,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产量和品质,提高产品附加值,有效提升养殖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虫病测报河蟹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南美白对虾养殖孢子虫病频发,实战派专家的五点预防建议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综合流量法在金沙江下段水文测报中的应用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孝义市草地贪夜蛾高空测报灯投入使用
夸夸咱们的测报员
保护地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犬猫巴贝斯虫病的诊治
天祝县地面测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