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附件区肿块蒂扭转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
2018-08-08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医学影像中心2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甘肃兰州730050
1.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医学影像中心2.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甘肃 兰州 730050)
朱大林1 冯 帆2
女性附件区肿块蒂扭转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可见于各年龄段,常表现为下腹部疼痛,扭转程度严重的患者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对保留患者输卵管、卵巢有重要意义[1]。超声是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但容易受肠管内气体及其他因素的干扰,核磁共振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多方位成像功能,在妇科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越来越大。本病的核磁共振诊断报道较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32例经手术病例证实的蒂扭转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2012年11月~2017年1月行MRI检查的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附件区肿块蒂扭转的病例,年龄15天~68岁,年龄平均(36.92±18.05)岁。临床表现:急性剧烈下腹部疼痛28例。慢性腹痛加剧伴间断性下腹痛5例,慢性腹痛2例。2例为孕妇,1例15周,右下腹疼痛8小时;1例28周,右侧输尿管内支架放置术2月,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腰部疼痛,呈针刺样疼痛。1例为15天新生儿,产前超声发现腹部占位。伴腹胀、恶性3例,恶心、呕吐2例,腹部压痛28例。
1.2 仪器和检查方法 使用Siemens Avanto 1.5T磁共振扫描仪,采用8通道相控阵体线圈,使用2个体线圈。控制特异性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SAR)在3.0W/kg以下。头先进,尽量平静呼吸以减少呼吸伪影。
先行盆腔定位扫描,再行轴位、矢状位、冠状位3个方位扫描,冠状位:HASTE(TR 1300ms,TE 91ms,FOV 480,层厚5mm,间隔30%)。矢状位:TSE,T2WI(TR 4110ms,TE 97ms,FOV 230,层厚4mm)。轴位:TSE,T1WI(TR 169ms,TE4.95ms,FOV 350,层厚5mm),T2WI,T2WI-FS(TR 4700ms,TE 72ms,FOV 240,层厚5mm)。弥散加权成像(DWI)(TR 5800ms,TE 83ms,FOV 380,层厚5mm),选用b值选为50s/mm2、400s/mm2、800s/mm2,一次扫描完成,并自动生成ADC图。
所有增强扫描检查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肘静脉留置针团注钆喷酸葡胺(Gd-DTPA)0.1mmol/kg,行动态增强扫描检查。
1.3 图像分析和测量 MRI图像均由两名副高职称相关专业医师审阅,分析附件区肿块的部位、信号、大小、边界、囊壁厚度,诊断意见以两者取得共同意见为准,意见不一致者,经过讨论达成一致意见。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录入2010版EXCEL,经SPSS19.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录入方式为(χ-±s),以T检验进行检验。
2 结 果
2.1 核磁表现 35例患者中,均为良性肿瘤,发生于左侧附件区者15例,右侧附件区者20例。右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右侧。所有病例均表现为附件区混合信号肿块,T1WI上呈等、高、低信号,T2WI呈等、高、低信号,DWI序列局部弥散受限。与子宫一侧相连(100%,35/35)。
32例肿块蒂部显示,23肿块蒂部漩涡征(图6、11),23例肿块近蒂部三角征(图5);24例囊肿壁近蒂部新月形、弧形增厚(图1)。30例卵巢占位均有卵巢体积的增大,伴有卵泡向周围推移征像,在T2WI上表现为多发的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影,大小约3~9mm大小(图10-11)。
29例合并盆腔积液(图7)。3例增强扫描,肿块强化明显弱于正常卵巢或无明显强化(图4、9)。
1例15天新生儿应产前超声发现腹部肿块进行检查,发现右下腹部肿块,内侧部分可见鸟嘴征,无明显扭转蒂的显示(图12)。
2.2 手术病例结果 本组35例患者中,扭转度数在180度-1800度之间,平均(837±376)度。卵巢囊肿蒂扭转共15例,其中单纯性囊肿11例,巧克力囊肿3例,卵巢冠副中肾管囊肿1例。卵巢囊腺瘤蒂扭转5例,其中浆液性囊腺瘤2例,粘液性囊腺瘤3例。畸胎瘤蒂扭转8例。输卵管系膜囊肿蒂扭转4例。单纯卵巢蒂扭转3例。浆膜下肌瘤蒂扭转1例。畸胎瘤蒂扭转合并妊娠(28周)1例,单纯卵巢蒂扭转合并输卵管血肿1例(孕15周),畸胎瘤蒂扭转伴甲状腺、黄体血肿1例。
3 讨 论
女性附件区肿块蒂扭转是妇科最为常见的急腹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育龄期常见,常见临床表现为腹痛症状,一部分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可以是慢性腹痛突然发病,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所以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对幼女和育龄期妇女更为重要[2]。
3.1 附件区肿块蒂扭转的MRI表现 右侧多见,本组35例中,发生于右侧20例,均为良性肿瘤,无交界性肿瘤及恶性肿瘤,有学者认为和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有关,对周围组织的侵犯和粘连有关。扭转原因和体位和重心改变、剧烈活动、系膜过长、妊娠等有关[3]。本研究中附件区肿块完全扭转最大度数为1800度,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缺血、坏死。29例病例合并盆腔积液(82.86%,29/35),主要和卵巢静脉回流受阻有关,组织充血、水肿,周围可见渗出[4]。
3.1.1 卵巢占位伴扭转:扭转蒂的显示是重要的诊断依据,蒂一般是由扭曲的骨盆漏斗韧带、输卵管或卵巢固有韧带形成,肿块蒂部可出现迂曲血管,典型表现是漩涡征[5-6],本研究中出现旋涡征23例。囊肿壁近蒂部可出现新月形、弧形增厚,本组研究中有24例出现,囊壁增厚范围在2~13mm之间,同国内外专家研究结论相一致[6-8]。增强扫描后蒂及肿块强化弱于正常卵巢或无明显强化,本组3例增强扫描肿块强化明显弱于正常卵巢或无明显强化,与文献报道一致[4,11]。
患侧卵巢增大,当卵巢或输卵管肿块出现扭转时,血供出现受阻,静脉回流受阻,导致卵巢充血、受阻,导致体积迅速增大[9]。
本组卵巢占位(30例)均有卵巢体积的增大,伴有周围卵泡增大,串珠样排列,在T2WI上表现为多发的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影,最大约8mm,多数学者认为和静脉回流受阻后,液体进入周围卵泡致使卵泡增大有关。肿块壁不均匀增厚,接近蒂部增厚明显[3]。卵巢内可出现囊状坏死区和出血灶,囊状坏死区呈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出血灶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DWI序列弥散受限[10-11]。
图1 女,64岁,左侧卵巢单纯性囊肿蒂扭转360度,矢状位示肿块近蒂部囊壁不规则增厚呈弧形。图2-4 女,31岁,浆膜下肌瘤伴蒂扭转720度,图2示,子宫右侧壁可见等、高信号为主占位,图3轴位示呈等信号,图4示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图5 女,46岁,右侧卵巢畸胎瘤伴甲状腺肿、黄体血肿,扭转1080度,示扭转蒂部可见三角征。图6 女,21岁,左侧卵巢囊性成熟性畸胎瘤蒂扭转1440度,示蒂部可见旋涡征。图7-9 女,18岁,左侧输卵管系膜附中肾管囊肿蒂扭转1080度,图7-8示双侧卵巢清晰可见,肿块位于子宫右前方,图9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图10-11 女,8岁,右侧单纯性卵巢蒂扭转1800度。示右侧卵巢明显增大,卵巢周围可见多发小圆形卵泡信号影,右前方蒂内可见旋涡征。图12 女,15天,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720度,肿块内侧可见鸟嘴征。
3.1.2 输卵管肿块扭转:输卵管肿块蒂扭转相对卵巢肿块蒂扭转要较少见,常见于输卵管积水、妊娠、输卵管系膜囊肿、输卵管血肿等。典型表现可见患侧卵巢是正常的。本组研究中输卵管系膜囊肿蒂扭转4例,占所有病例的11.4%(4/35),均显示双侧卵巢的形态大小如常,可见多发正常的小卵泡影,是鉴别卵巢占位和输卵管占位蒂扭转的直接征像。单纯卵巢蒂扭转合并输卵管血肿1例(孕15周)。
3.1.3 浆膜下肌瘤蒂扭转:临床较少见,MRI可见子宫旁实性肿块,T1WI上高信号可提示子宫肌瘤出血性改变,可以显示双侧正常的卵巢的组织,是与卵巢、输卵管病变区别的最大诊断要点。浆膜下肌瘤蒂扭转1例,行增强扫描检查,肌瘤未见明显强化,与蒂扭转后肌瘤缺血有关。
3.2 MRI的诊断价值 目前附件区蒂扭转的病例多数以超声为首选,但超声容易受操作者技术水平的影像,诊断正确率较低,仅为25.0%[12]。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多方位成像等功能,可以清晰显示肿块的内部结构、囊壁特点、扭转蒂、与周围组织界限,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核磁诊断符合率(85.71%,30/35)高于超声超声诊断符合率(71.43%,25/35)。
综上所述,女性附件区肿块蒂扭转是妇科急腹症之一,MRI检查可以提供清晰的显示肿块的大小、位置、并发症,有助于区分卵巢、输卵管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价值高于超声,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