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观”视角下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

2018-08-08肖安庆吴志强

生物学教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三观课程目标生物学

肖安庆 李 贤 吴志强

(1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 518083; 2 广东省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518000; 3 安徽省芜湖市第十二中学 241002)

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1]。生物学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方案和计划,包含教学目标、重难点、方法步骤等环节。

新时期的生物学教师可从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等“三观”视角开展教学设计。

1 课程观视角: 明确课程标准,理解生物学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的课程观是指从课程的视角,根据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目标要求,思考和开展教学设计。

1.1 明确课程性质、目标和理念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实施的具体目标和意图,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和课程方法的基础,是教学目标的实施方向。高中生物学课程目标主要有认识生物学的作用、树立生命观念、形成科学思维习惯、学会科学探究和培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旨在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课程目标的设计,一方面要把握好各章节、各模块、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它们具有阶段性;另一方面,要从阶段性教学目标统领课时目标,结合教学实际,设计出准确、清晰的课时目标。可以说,课程目标的落实,是课时目标、章节模块目标、选修与必修模块课程目标层层落实的必然结果。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深入思考,整体设计。

例如,为帮助学生构建“细胞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但形态与功能有所差异”这一概念,可开展下列教学活动:“细胞形态和功能多样,基本结构相似”“描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两部分,使学生能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观点,解释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这些分子是各项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素养达成),建构并制作细胞模型,形成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完成细胞水平的各项生命活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素养达成)[1]。

1.2 理解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培养核心素养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教师应在理解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开展教学设计。表1是以“细胞呼吸”一节课为例,依据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围绕核心素养制订的教学目标。目标①体现了生命观念的要素;目标②反映了科学思维的要素;目标③指向科学探究的要素,目标④属于社会责任的要素。四个目标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是学科素养和课程目标的细化与要求。教学设计中,凸显核心素养各个要素,是协调发展学生品格和必备能力的具体表现。

表1 “细胞呼吸”教学目标的制订

2 教学观视角: 依据教学理论合理设计教学策略

为提高学生素养,应依据先进的教学理论,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设计。

2.1 依据教学理论设计教学流程 教师开展教学设计时,既要从经验出发,更要重视教学理论的应用,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

例如,“基因分离定律”的新授课教学,是发展学生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重要内容,教师可按照“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索遗传规律—讨论遗传规律本质及范围—综合运用遗传规律”的教学流程,组织教学设计。

2.2 结合实际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 教师应结合实际,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学设计时,可以创设熟悉的情境快速导课,采用创新实验的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采用思维导图的策略开展复习课教学等。

例如,“染色体的变异”一课,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一倍体这几个概念,是学习染色体变异及其相关内容的重要基础。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还极易混淆。教师常常采用讲授法讲解“染色体组”概念和特征,然后逐一讲解各个概念,教师辛苦,学生未必理解。为突破本节课内容的重难点,可采用模型建构的策略,让学生利用彩色卡纸完成二倍体生物染色体模型的制作,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多倍体、单倍体等概念的教学,最后小组合作,绘制染色体变异思维导图,诊断教学效果[2]。

3 学习观视角: 尊重认知规律指导学生有效学习

教学的终点是落在学生的学,因此,教学设计应以学习观为指导,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生物学核心素养。

3.1 依据认知规律引领学习 认知是个体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感知、记忆和思维等活动,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概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等规律。依据中学生认知规律和生物学科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注重思维方法的培养,优化认知结构,提升学习能力。

学生对生物学课程中有的章节知识理解有一定困难,如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孟德尔遗传规律、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等。教师如果仅仅是简单地讲解概念,很容易使课堂枯燥无味。教师可先导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给学生认知过程一个阶梯,慢慢地螺旋式开展教学。

教学实践中,也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 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很多学生常常不是认真思考,而是马上翻阅教材来寻求答案。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关注所提问题的科学性,更应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基础,创设出合理的问题情境,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

3.2 依据已有基础指导学习 生物学课程承担着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任务;既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和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又要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1]。因此,教师教学设计时,应根据学生的已有的水平和基础,创设学习任务和问题,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提升学习能力。

例如,在“伴性遗传”教学中,为得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的特点,教师可这样设计教学片段: 先从填写男女色觉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表格入手,之后小组合作写出各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最后归纳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特点。通过这种循序渐进、逐步构建伴性遗传规律的特点,既能够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这显然比单纯讲解规律的效果会好得多。

总之,教师在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中,应加强核心素养的学习,明确课程性质、目标和理念,理解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依据教学基本原理设计教学流程,结合实际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规律,创设学习任务和问题,使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将生物学核心素养教育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三观课程目标生物学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三观壁画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有用的人,都在读无用的书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