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司控制权的经济学和社会学分析

2018-08-07王凤君

祖国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经济学分析

摘要:公司控制权问题向来是公司高层领导最为重视的问题,关乎着公司的前途发展和未来命运。对公司控制权的经济学分析比比皆是,却甚少有从社会学角度对公司控制权进行分析的。本文为了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公司控制权的相关问题,而选择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对公司控制权做进一步的阐述。

关键词:公司控制权 经济学分析 社会学分析

公司控制权问题向来是公司高层领导最为重视的问题,关乎着公司的前途发展和未来命运。同时,公司控制权也涉及到公司管理职权问题,影响着整个公司的管理运作。关于公司控制权的研究往往是经济学层面的,甚少涉及到社会学层面。公司控制权的分析主要包括关于契约理论、现代企业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理论知识的探析,大都着眼于公司内部发展机制的研究,着重关注一个公司的业绩问题,即主要关注的是经济学范畴的问题,很少涉及到社会学分析的层面。但若要想对公司控制权问题做到深入剖析,必须要从经济学分析和社会学分析两个方面着手,共同推进,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只顾其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做到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从而为更好地研究公司控制权问题奠定良好的方向。

一、公司控制权的涵义

什么是公司控制权呢?单就从权利方面而言,公司控制权指的是以公司所有权为基础,拥有公司决策、经营、管理、剩余分配等方面的权利。但自从公司控制权这一名词产生至今,对它的涵义尚无一个准确的说法,许多知名学者和一些大型的经济属性机构都为公司控制权的涵义从不同的角度予以了阐释。其中,1933年的《美国证券法》和1934年的《美国证券交易法》都对公司控制权定义为:公司控制权是直接或间接地具有指挥或引导某人的管理和政策方向的权利,而不论是通过具有表决权的证券所有、合同或其他方式。这一涵义概括了公司控制权的主要特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利益相关者与公司控制权的经济学分析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概述

1932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多德给出了关于利益相关者的阐述,在他看来,公司不仅关注经济利益的实现,也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公司财产的运用和分配不仅受到公司经济目标的影响也受到整个社会公共效益的影响。多德教授认为,公司除去所有股东的利益外,公司还受到所处外部环境的综合压力,与此同时承受着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公司的管理者应协调好与公司员工、消费者、社会公民之间的关系,秉持着对人负责的理念。公司控制权要坚定努力实现经济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愿望。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利益相关者理论经过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弗里曼以及众多研究者的共同努力,突破了原来对利益相关者的认识,而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弗里曼等人将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公司管理相结合,不再局限于只是将利益相关者看做是公司发展过程中涉及到公司利益的一环,而是从公司管理的角度出发,为开辟公司战略管理的新方向提供了启示,有利于公司新的发展方向的制定和贯彻。由此可以看出,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公司控制权的经济学分析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公司管理中的作用

利益相关者受到法律保护,享有一定的权利,是一个公司生存发展的必备要素。一个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既包括公司的内部人员,也包括与公司相关的外部人员,即消费者和广大公众等。内部人员作为与公司利益的直接挂钩者,既担负着促进公司发展的责任,又享受着公司发展为自身所带来的利益。公司内部人员作为最直接的公司利益相关者决定了公司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内部人员工作积极主动,凝聚力强归属感强,那么必然会为公司竭尽其能,努力奉献自己的才华,促进公司向好的方向发展,反之,则会为公司的发展形成障碍。消费者是一个公司能够在众多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动力,从当下市场经济来看,得消费者得天下,消费者的喜好选择为公司制定销售目标提供了最可靠的依据,消费者的信赖是公司走向强大的保证。广大公众看似和一个公司的发展没有直接关联,但广大公众的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广大公众是由众多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组成的,一旦失去广大公众对公司的好感必然导致一大部分潜在消费者的流失,这对公司的名誉和形象都是严重的打击,甚至影响着公司的生存问题。由此可见,利益相关者在整个公司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社会契约与公司控制权的社会学分析

(一)公司的社会契约理论概述

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为了妥善处理公司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必须要重视公司社会契约理论的研究。唐纳森认为:公司已经建立了一份社会契约,使公司在社会契约的基础上提供了合法性,使公司通过与社会的合作和约束而存在。同样地,公司与社会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契约关系,公司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社会应该为公司的发展承担相应的责任。公司与社会之间的契约关系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顺应整个经济的发展趋势的,两者相互包容协调形成的。公司与社会既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又是密切联系的两个主体。公司与社会只有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形成契约关系,契约关系既受制于法律,又受到整个道德体系的监督。公司和社会之间的契约关系不是单方面形成的,需要二者的相互配合,才能成立并且顺利实施。公司社会契约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需要与时俱进的,需要配合着整个经济体系的发展趋势,不能拘泥于现有的契约关系,而忽视了整个经济发展的态势。公司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也必须要遵循社会的发展规律,不能脱离社会约束随意发展。

(二)公司控制权的社会责任理论

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會的长远目标的义务,而不是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这里所说的企业社会责任与本文的公司社会责任说明的是一个问题,即社会责任问题。公司的社会责任不仅是为了满足社会最低期望承担的义务,而是为最大限度地改善社会福利而主动采取的行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公司提供了极大的机遇,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凭借其自身的发展优势赚足了经济利益,但与此同时,经济过度发展也带来了不少的社会问题。在面对众多社会问题的同时,公司在反思自身行为的同时也应该积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为了营造良好的和谐社会而努力。公司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带头树立一套正确的社会责任规范,引领经济组织主动履行自身的义务。正如佐治亚大学管理学教授阿尔哥·卡罗尔所言,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希望企业履行的义务。

参考文献:

[1]科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M].上海三联书店,1994.

[2]赵蒲,孙爱英.产业竞争、非理性行为、公司治理与最优化资本结构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发展趋势及理论前沿综述闭[J].经济研究,2003,(06).

[3]克尔·迪屈奇.交易成本经济学片一关于公司的新的经济意义[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4]韦托扎尔·平乔维奇.产权经济学一一种关于比较体制的理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5]张炳中.21世纪亚太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与支持系统研究(中小企业亚泰论坛第四届国际研讨会)[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6]史蒂文·F·沃克,杰弗里·E·马尔.利益相关者权力[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7]约翰·马丁·费舍,马克·拉维扎.责任与控制—一种道德责任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8]刘小玄.中国转轨过程中的产权与市场—关于市场、产权、行为和绩效的分析[M].上海三联书店,2003.

(作者简介:王凤君,四平市铁西区交通局,职称:中级,研究方向:经济。)

猜你喜欢

经济学分析
政府干预创业投资的经济学分析
奢侈消费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美国系列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的经济学分析
免补政策下中职教育需求不足的经济学分析
人力资源柔性的经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