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2018-08-07吴蔚然

中国经贸导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区域经济创新

吴蔚然

摘 要:为促进潍坊市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分析高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关数据,发现高新区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增长极开发模式,并进一步对高新区支柱产业及部分骨干企业的相关数据,结合高新区主导产业区位图进行了分析,发现仅动力装备产业形成了强有力的增长极,并且辐射带动作用较强,声光电子产业处在增长极成长阶段,而其他产业仍处在创新阶段,发展前景广阔。

关键词:潍坊市高新区 区域经济 高新技术产业 创新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发展过程中各类开发区大多发挥了区域引领作用。山东省潍坊市地处齐鲁腹地,市内资源丰富、文化多元,属于经济较为发达地区,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更是成为了引领潍坊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

当前,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党的十九大明确将创新驱动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潍坊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分析对象,通过对高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及发展现状的研究,找出潍坊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发展对策。

(二)文献综述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产业结构调整、空间重组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亟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构建更强的驱动力量。高新区作为推动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集聚创新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肩负着整合创新资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领和带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

程郁、陈雪(2013)通过对高新区的创新型产品、产业和要素的增长分析,发现技术进步是推动高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从而论证了创新驱动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1]。张洪潮、赵丽洁(2013)以山西煤炭产业集群与山西省经济为例,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EA模型等定量化研究方法,论证了产业集群在区域规模经济中的重要作用[2]。众多学者从不同方面论述了高新区对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此外,还有一些学者着力论述高新区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王亚丹、周镭、申松(2016)以陕西国家经济开发区为例,研究了高新区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二者之间交互作用不明显会极大地减弱高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作用[3]。安宁、李玥(2012)以黑龙江省为例,研究了区域科技园区——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在促进区域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创新型区域的产业国际竞争力中的重要意义[4]。董雪静、景俊海、王安民(2004)提出了通过构建多元化网络体系,形成“增长极拉力网”的方式,进一步提升高新区经济增长极的作用,拉动区域经济发展[5]。纪誉(2012)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潍坊市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了研究,提出高新区应充分发挥其中心城区的优势,充分利用好辖区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带头作用,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6]。

现有的研究大多是从高新区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或方式的影响,以及高新区与区域经济系统间相互作用关系是否协调或者协调的程度这两个角度展开论述,但对高新区内部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将以潍坊市高新区为例,对高新区内部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展开研究。

二、现状分析

潍坊高新区成立于1991年,1992年获批国家级,面积110平方公里、人口29.6万,位于潍坊市中心城区,是潍坊市重点打造的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区,着力发展动力装备、声学光电、生命健康等支柱产业和虚拟现实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2007—2016年的数据(见表1),可以发现,高新区经济始终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尽管同比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但地区生产总值逐年上升(见图1),特别是高新区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并且在2016年达到70.27%(见图2)。

高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以增长极开发模式为主导,即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高新区四大支柱产业为动力装备产业、声光电子产业、生命健康产业和软件信息产业(见图3),其中,以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为主导的动力裝备产业和主要以歌尔股份有限公司为主导的声光电子产业,在其较强输出规模优势下成为主导产业。这两个产业分别以两家骨干企业为主导形成带动经济发展的两个不同的增长极。

(一)动力装备产业

高新区的动力装备产业的骨干企业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潍柴动力”),潍柴动力由原潍坊柴油机厂于2007年8月改制后联合外资设立,是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自建立以来始终是拉动高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表2中数据来看,2007年企业改制当年,营业收入总额实现飞跃式增长达到292.61亿元,同比增长312.69%。到2010年为止,潍柴动力始终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在2011年,企业首次出现营业收入总额的下降,在此后的六年里,尽管企业营业收入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波动幅度越来越大。在2012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9.75%,为近年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见图4)。

目前来看,动力装备产业已经处于产业发展的成熟阶段,对GDP贡献值是四大支柱产业之中最高的,并且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扩散效应逐渐取代极化效应。高新区以潍柴动力为依托,建立了潍柴动力高新产业园、福田汽车工业园、盛瑞自动变速器产业园等动力机械产业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的共享,从而带动了福田山东多功能厂、盛瑞传动公司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在2017年1—5月份数据统计中,潍柴动力和福田山东多功能厂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实现了82.4%和38.4%的增长。(高新区2017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报告)

(二)声光电子产业

高新区的声光电子产业的骨干企业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歌尔集团”), 歌尔集团成立于2001年,主要经营范围包括开发、制造、销售、声学、光学、无线通信技术及相关产品等,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企业。从表3中的数据来看,从2006年到2015年,营业收入的绝对差异逐年减小,同比增长速度逐渐下降,在2015年达到最低7.54%。2016年由于市场状况的好转和潍坊市“6+6工业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施,歌尔集团的营业收入达到192.88亿元,同比增长41.24%(见图5),资产总额较2015年增加36.64亿元,同比增长19.04%(见图6)。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资产总额,歌尔集团自始至终保持稳步增长,且2015年之后经济增长将迎来新一轮高峰。

目前来看,声光电子产业在高新区区域经济发展中依旧处于成长期,产业极化效应十分显著。为了方便企业更有利的吸收资金、技术、人才,促进声光电子产业发展,高新区成立了光电产业园,为园区企业扩充资产、筹备上市创造条件。相比动力装备产业,声光电子产业除歌尔集团以外并没有形成类似福田山东多功能厂的其他重点企业,对GDP的增长贡献也远小于动力装备产业(从潍柴动力和歌尔的营业收入也可以看出),但作为处于上升期的产业来说,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GDP占有率将不断上升,并有效地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三)生命健康产业和软件信息产业

为扶持生命健康产业和软件信息产业的发展,高新区分别设立了潍坊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和潍坊软件园,两个产业园中现已分别聚集了上百家企业,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在这样的条件下,这两个产业的发展依然落后于动力装备产业和声光电子产业。2017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动力装备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10.7亿元,声光电子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8亿元,生命健康产业和软件信息产业分别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7.5亿元和19.3亿元。(高新区2017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报告)

由此看出,生命健康产业和软件信息产业在产业生命周期中尚且处于创新阶段,尽管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并没有骨干企业形成,影响了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产业集群效应也因为缺乏主导而没有办法完全发挥作用,因此在整个高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并没有形成有效率的增长极。

(四)市政府搬迁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中增长极模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模式,一定程度上强调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潍坊市市政府原本位于奎文区,从地理位置而言属于潍坊市中心城区的中心地带,在2000年以前潍坊市区的主要商业活动大多集中在市区的西半边。1991年潍坊市响应国家号召,将奎文区的东边划为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由于地处偏僻,各项产业基础薄弱,在1998年,潍坊市政府决定将办公大楼由奎文区迁到高新区。这一决定极大的促进了高新区的经济发展。在2007年,高新区GDP就已经超过潍城区和奎文区,从2016年潍坊市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生产总值统计表(见表4)中可以看出,高新区以395.4亿元位居第六,奎文区和潍城区分别为238.3亿元和258.5亿元。高新区已经逐渐成为潍坊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且在潍坊市市区的东半边形成了新的经济中心。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研究可以得出,在高新区的四大支柱产业中,声光电子产业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创新能力强,生产效率增长快,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化效应更加明显,并且声光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将有利于加快高新区乃至潍坊市的新旧动能转换。与之相比,动力装备产业已经处于成熟期,产业创新能力逐渐减弱,主营业务收入趋于平稳增长,在区域经济中逐渐发挥其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从图2高新区主导产业区位图中可以看出,除潍柴动力之外的其他动力装备产业相关产业园都聚集在潍柴动力的周围,并且潍坊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和潍坊软件园虽距离较远,但也都处在其辐射范围之内。

高新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区和科技创新先导区,其发展战略必须得到更为科学的优化,结合本文的分析研究,现提出以下四点政策建议,以期能进一步推动高新区发展,进而更加充分发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增强创新能力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动力装备产业应在其发展成熟的基础上,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创新能力、推进技术改造,力求通过创新技术的发展使潍柴动力的营业收入再上一个台阶。通过扩散效应带动福田等相关企业的发展,使动力装备产业更加成熟。对声光电子产业来说,歌尔集团应当充分利用现有政策的各项优势,不断创新,在可行范围内逐渐发挥其扩散效应,带动周边企业发展,促进产业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转变。

(二)发展循环经济

近年来,节能环保的重要性逐渐引起人们重视,发展绿色环保经济已经是经济发展的重点。对各个企业尤其是用能企业来说,如何以科学技术为依托、提高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首要问题。

(三)注重人才培养

人才是一个地区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根本。高新区内共有包括潍坊学院在内的5所高校,其中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教育部首批“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和“电子信息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这些无疑都是面向高新技术企业、面向高新区的高水平人才的重要来源。企业需加强与这类院校的沟通交流,争取建立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小组,并且采取有效的机制抓住毕业生、减少人才流失,从而使企业的技术创新后继有人。

(四)加快主导产业发展

高新区采取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为增长极模式,在潍柴动力主导的动力装备产业增长极逐渐趋于成熟的情况下,找到了以歌尔集团为主导的声光电子产业作为新的增长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并且利用动力装备产业的扩散作用带动生命健康产业和软件信息产业。因此,在接下来的发展规划中不但要继续促进歌尔集团的发展,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并且要加快生命健康产业和软件信息产业骨干企业的培育,力求成为带动高新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参考文献:

[1]程郁,陈雪.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J].中国软科学,2013(11).

[2]张洪潮,赵丽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耦合效应的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3(5).

[3]王亚丹,周镭,申松.陕西高新区——区域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实证研究[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6(12).

[4]安宁,李玥.区域高新区——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状态的实证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2(5).

[5]董雪静,景俊海,王安民.构建多元化网络体系拉动区域经济发展——西安高新区发展战略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04(3).

[6]纪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潍坊市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10).

[7]罗晖.我国高新区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06(2).

[8]张明喜.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R&D;投入的贡献研究——基于Panel data的经验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1).

[9]于良.高新区发展中的土地限制问题与政策建议[J].高新技术与产业化,2011(7).

[10]张涵.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

[11]檀小芳,朱星谕,吴陆生等.大学科技园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13(13).

[12]乔朋华,王辰,李敏义.科技投入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7).

(吳蔚然,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产业区域经济创新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金融创新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金融创新研究
浅谈惠安县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思路对策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资本市场发展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产品升级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