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2018-08-07姜修峰左丽丽
姜修峰 左丽丽
【摘要】语文是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更是我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通过学习语言知识,可以通过文字来直观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明,提高个人综合文化修养素质。中小学语文教学是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阶段,其中能否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是教学的关键。所以,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分析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改革 现状 建议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進入新世纪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掌握专业技术并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才成为争抢的对象,这就使得中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怎样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也逐渐变成现阶段必须重视的问题。一是创新精神的要求。创新已经成为民族之魂,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精神,同样,教育想要赶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也必须进行自我创新,中小学教育更应该首当其冲。二是课程性质的需要。语文是一门艺术,是一种靠词语联系在一起创造性地表达多种情感的一门语言艺术。语文的魅力在于,在表达方面上既抽象又直观,不同的阅读者和欣赏者对于同一个文章或者句子的感受也不同,语文正是靠着这种魅力来改变着人的思维方式,培养人的道德情操。三是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中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还是延续以往的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基本的文字知识进行讲解与分析,学生进行书写与背诵来对相关的知识进行理解与把握。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造成部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难以被关注和培养,中小学的语文教学质量令人堪忧。因此,必须要对中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进行改革。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一)部分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课程理念和角色发挥上转变不到位
在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即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已经颁布超过15年了,语文教学中重点推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仍未得到有效落实,但是“老师全程讲,学生全程记,基本没有互动交流”的教学模式仍未转变。另外,语文老师的角色没有转变,仍是知识的传播者没有转变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这一现状是影响当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得不到有效落实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部分中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认识不到位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语文教学的任务与目标需要在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等几个层面进行科学的设计与掌握,让他们能够在学习的同时还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积极的生活态度。但是因为以往教育理念与考核体制等存在的不足,一些教师还是使用原来的教学目标实施有效的设计,导致教学的目标过于单一,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内容普遍与生活实际结合较差
按照新课改的目标,中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内容需要和学生具体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利用具体的日常生活当中的实例和感悟强化学生对语文学习热情、生活态度的养成。然而受各种因素影响,现阶段中小学的语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现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联系性不强,造成语文学习内容“不接地气”,从根源上造成语文的教学效率难以提升。此外,教学的评价与对学生的考核因为受到过去应试教育的不利作用,不论社会、家庭、学校甚至是老师和学生本人依然过多关注学生知识的接受,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加快推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见及建议
针对当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较为突出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任教的工作经历,应该从学校明确教学目标、健全考核体系、教师改变执教观念等多方面多维度进行改进,进一步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尽快实现语文教学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中小学语文老师自身加强学习新课改精神,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一线从事教学的语文老师能否正确理解掌握新课改的要求与精神,对新课改能否有效推进,起着关键的作用。一线教师要学会探索新的授课方式,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创新意识、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理念的创新是实现教学工作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转变理念,要多角度的完成授课工作,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从原有的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新课程的设计者、开拓者,不断增强语文课程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培养学习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语文学习兴趣低、重视程度低等问题。同时,老师还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学内容上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一种适合自身特点的语文学习方法,都能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关注。
参考文献:
[1]李升林.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要改革[J].语文学刊,2013,(04) :167.
[2]武文.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对比分析[D].郑州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