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刍与秘书工作

2018-08-07林木

公务员文萃 2018年6期
关键词:秘书消化领导

林木

人生的反刍是一种反思。“咀嚼”那些有益的、正面的、积极的东西,通过领会、过滤、消化、吸收,不断丰富自己的心灵内存,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从而辨明前行的路径、活出人生的精彩。

有人说,人一旦变得喜欢回忆往事,就是衰老的开始。我倒不这么认为。因为这要看属于何种情况。比如,当我应《秘书工作》之邀追忆秘书生涯时,并没有衰老之感,有的只是无限的回味、眷恋和感慨,并且从中悟出了人生“反刍”的意义。

从牛的反刍说起

时常想起家乡的那头老牛。儿时,常与之相伴,发现它有个习惯动作:只要闲下来,无论站着还是卧着、在田头还是在栏里,那两扇大嘴巴总在不停地吧嗒,两排牙齿总在不停地咀嚼,那津津有味的样儿就像年轻人嚼着口香糖,后来才知这叫“反刍”。

反刍,亦称“倒嚼”,是指牛、羊等食草动物快速吞咽进食一段时间后,再将来不及嚼碎的食物从胃里返回嘴里再次咀嚼,直至彻底嚼碎后再吞回胃里,以至将食物完全消化、充分吸收。

牛,这看上去憨乎乎的家伙,居然进化出这般强大的生存能力和特殊的消化功能,它反复咀嚼看起来很费劲,其实,它是在美美地享受着呢!

难怪,它虽然吃的是草,流出来的都是血;它虽然平凡、劳累,却总是那样健壮、倔强、孔武有力……

由此想到:人生,是否也需要“反刍”?

咀嚼“昨天”,让人生更精彩

反刍可以引申出另一种词义,是指人对于往事的追忆和回味。人是有思想的,谁不追忆和回味往事?记忆的海洋无边无际,或风高浪急,或风和日丽,曾经的风风雨雨、曲折坎坷,曾经的荣辱得失、酸甜苦辣,在脑海中变幻着、交织着、沉淀着。其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恼;有宝贵的经验,也有沉痛的教训;有友谊、爱情和感恩,也有猜疑、妒忌和仇怨……很多人有记日记的习惯,其实这就是一种人生的“反刍”。谁能知道,那一叠叠日记中,隐藏着多少秘密、记载着多么曲折的心路历程、翻滚着多么复杂的思想和情感风暴?

相对于牛的反刍,人生的反刍是一种反思。咀嚼那些有益的、正面的、积极的东西,通过领会、过滤、消化、吸收,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心灵内存,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从而辨明前行的路径、活出人生的精彩。所谓人生,不就是“昨天+今天+明天”吗?咀嚼昨天,才能更好地把握今天、走向明天。

反刍,是秘书生活的常态

秘书,特别是“秘龄”较长者都有这样的习惯:每过一段时间,甚或每一周、每一天,都要回过头来看一看、想一想,这段时间哪些事做得好、哪些事做得不够好?有没有出现差错和纰漏?领导满意不满意?如果自我感觉还好,就能放松心情睡个安稳觉;如果感觉不好呢,比如出了什么娄子、挨了哪位领导批评,那就不禁懊悔、自责、愧疚,还要思量如何弥补改进、如何挽回影响,往往折腾了大半夜还入不了梦乡。何以如此?职业特性和责任心使然。都说“秘书工作无小事”,怎能不小心翼翼地咀嚼每一个“昨天”?

起草文稿这活儿最离不开反刍。这当然不仅追忆那无数次加班加点的紧张忙碌,和无数次搜肠刮肚、苦思冥想的艰苦过程,更多的还是咀嚼那数不清的文件、领导讲话、调研报告等文稿起草完成之后的复杂感受:如果是顺利过关的“成品”,得到领导和同事點赞,那咀嚼的就是成功的喜悦,并从中收获经验;如果是质量不高的“次品”,被领导大笔一挥改得面目全非,那咀嚼的就是困惑和疑难,并弄清楚自己的缺陷在哪儿;如果是一无是处的“废品”,一次次推倒重来还是过不了关,自己觉得灰头土脸挺难为情,那咀嚼的就是失败和沮丧,从中深挖根源、总结教训。实际上,除非那些久经磨炼、驾轻就熟的大手笔亲自出手,一气呵成的情况并不多见,对于多数秘书尤其是入门不久的新手来说,出“次品”“废品”的情况屡见不鲜。正是对失败的一次次反刍,才使我们的写作水平一次次得到提高。

与此相关的还有知识的反刍和积累。要胜任繁重的写作任务,就必须掌握丰富的知识。尤其是党委、政府办公室等综合部门的文字秘书,起草的材料往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政法、科技、教育等方方面面,由此就得认真学习掌握上级决策部署、政策法规和该领域的知识,要不然写起来不仅不上道儿,还会常常写着写着卡了壳。而由于工作繁忙,我们掌握这些知识时,难免出现和牛吃草一样的情况——总是“吃”得匆忙,大量的“草料”未经充分咀嚼就“吞”进了脑子里,非得把它们“呕”出来重新“咀嚼”几遍,才能完全记住、领会和消化,并熟练运用于写作中。正是对于知识的一次次反刍,使我们的生命营养不断充实和丰富起来。

秘书的思想道德修养同样如此。秘书身居首脑机关、领导左右,其思想品质、一言一行,不仅关乎个人声誉,也关乎机关和领导的形象。同时,秘书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对于名誉、地位和物质利益的追求,客观上还存在利用特殊岗位为自己捞取好处的某些“有利条件”。面对种种诱惑和考验,我们这些看起来风光体面、受人羡慕的所谓“幸运儿”,其实每天都需要履薄临深地“三省吾身”,通过检视过往的所言所行、所作所为,通过对是与非、得与失、进与退的反复咀嚼,辨识瑕疵,防微杜渐,战胜自我,守住底线。也正是这一次次灵魂深处的反刍,使我们的心灵不断得到净化和升华。

让反刍成为一种习惯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反刍的自觉,也并不是每一次反刍都能达到充分消化吸收的效果。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前路漫漫,关山重重,人们前进的步履总是那样急促而匆忙。或许,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迫于环境和任务的倒逼而被动学习着、吸纳着一切需要的东西,而较少“慢”下来,走进路旁的树荫或凉亭,回望走过的路,给自己留一块静静思考、整理的时间。及至年长,不知在哪一天,忽然明白了这层道理,就慢慢养成了主动反刍的习惯,往往还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要是一切可以从头再来,那该有多好!某些失误就可以避免,某些事情就可以干得更漂亮,人生就可以更加圆满。对事物的认知也是这样,当初经历的艰难困苦,如今看来是宝贵的财富;当初遭受的委屈、非议和打击,如今看来是难得的历练;当初自以为得意的能力和水平,如今看来是多么的粗浅;当初有过的怀疑、抱怨、计较和争执,如今看来纯属幼稚、毫无必要……早知如此,人生又将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所以说,反刍不能成为年长者的专利,更应成为年轻人的习惯。我至今还记得刚当秘书时一位老秘书对我说的话:“我真羡慕你们!”我问:“为何呢?您是有名的大手笔,我们很羡慕您呢!”他说:“你现在还感觉不到,将来就知道了。珍惜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悟透每件事,好好干吧!”当时我似懂非懂,到如今才弄明白。的确,年轻人要懂得珍惜,不仅要珍惜岗位、珍惜大好时光,还要珍惜走过的每一天。人生是由无数个昨天组成的,它们不仅充实着生命的贮存,更蕴藏着走向每一个明天的丰富养料,关键在于我们能否通过经常地、自觉地反刍,把它们充分消化和利用起来。

反刍:获得顽强与前行力量

由此又想起了家乡那头牛。

我见过它无数次反刍,也见过它的无数次奋力耕作。春天的田野上,迷蒙的烟雨中,它驾着沉重的轭、拖着沉重的犁,一步一步艰难地行进着,身后翻起一行行黑色的波浪。碰上板结坚硬的地块时,它还需四腿前倾、弓起腰背才能把犁拉动,而扶犁的主人往往还嫌它走得太慢,时不时大声吆喝、责骂,还举起鞭子猛抽。久而久之,那后腰两旁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鞭痕,而肩膀又因牛轭的重压和摩擦而破皮、流血,引来无数牛虻疯狂地吮吸。但它始终一声不吭,从不反抗也从不懈怠,只是在闲下来休息时,使劲晃动脑袋赶走那可恶的牛虻,然后一边咀嚼,一边默默眺望着无边的田野……

忽然想,牛所反复咀嚼的,也许不只是草料,还有它所承载的压力、艰辛、困顿和委屈。它把这些一一嚼碎,吞进肚子里,溶于血液中,然后化作生命的顽强、前行的力量和对于丰收的奉献。

忽然又想,秘书,也应成为反刍中前行、奉献的“牛”。

猜你喜欢

秘书消化领导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市领导会见
消化不良
2016重要领导变更
趴在桌上午睡不会影响消化吗?
领导身边的秘书帮
胃为什么不会消化掉自己
画中有话
“称职”办公室主任
我的商务秘书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