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匠精神的探索
2018-08-07郭哲宇
郭哲宇
[摘要]中国“工匠精神”的探索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制造业还处于低端水平,因此我们需要以日德为师,学人之长同时符合中国特色实际,培养“德才兼备、技术雄厚”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工匠精神 中国制造
近年来我国政府多次提出了“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规划。这需要我们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才兼备、技术雄厚”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吸取日德经验,结合中国自身特色的社会现状,建立更高品质的社会价值观。
如果从供给和需求角度来看待中国的商品和劳务市场。一方面中国国民收入相对较低同时贫富差距分化严重。另一方面,中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是主要从事的是中下游的代工和低附加值的产品生产,大量提供低价值得低端供给。这在早期,低端供给能很好的与消费者的低端需求相适应,促进经济的增长。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收入的增加,以及新中产阶级的产生,曾经的低端需求逐渐被一部分人抛弃,他们开始寻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和产品。而这时,我们制造业仍停留在过去代工生产,却没有形成自己的工业设计和品牌价值,难以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供给。这时财富的日益增长和要求日益挑剔的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和中国本土企业对高品质商品的供给之间出现了错配。这就导致了在低端产品市场,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电商和物流的发展更压缩了它们的利润,大量厂商面临淘汰的风险。而在高端产品市场,需求却日益增加,而国内供给不足,又导致了海淘代购的兴起。因此我们的制造业面临一个新的时代,急需要转型升级来面对国内更挑剔的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工匠精神”就成为社会生产和教育环节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从日本和德国的人才培养体系可以看出,在德国推行“双元制”的教育理念,将高校的理论基础教育和企业的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在日本则更多依赖于企业长期稳定的员工雇佣关系,提供企业职工培训,甚至建立企业自己的学校定向培养员工。简而言之,日德都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首先要将“工匠精神”理念融会贯通于专业教学。这不仅是教授技术,更重要的是做人的态度,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追求。其次,通过实训课程实地模拟和培训是学校检验学生们是否掌握专业实操技巧、精益求精精神的最好机会。再者,通过深度校企合作升华学生“工匠精神”,增加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时间,让学生提前感受未来真实工作与实践场景。学校要在与企业合作时发挥引领的作用,让学生在充分感知企业文化的同时培养“工匠精神”。
以中国的旅游业为例,近年来中国境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屡创新高。然而,随着中国一二线城市新中产阶级的崛起,他们拥有可观的收入,渴望旅游休闲以释放日常疲惫的工作生活压力,但同时他们也是最挑剔的消费主力人群。这使得传统的背包客,观光游变成了现在的休闲度假游。这使得高品质的休闲度假区和假日酒店面临极大的需求。随着中国近些年对基础设施和硬件设施的大量投入,我国服务业的硬件条件基本不输于大部分发达国家,然而在软件服务上却仍有差距。正如这些高品质的度假酒店,它们在硬件设施上能很好的满足高端消费者,但是在服务人员的素质上却并非如此。一些企业通过招聘社会人员并进行简单的短期培训就可以上岗工作了,这就使得服务员的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提供对等的高品质管家式服务。这就使得对高品质服务人员的供给和需求出现了缺口,同时我国的职业化教育也没有提供相应的专业和人才,这就导致我国基层服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无法提供高品质的软件服务。
我们所倡导的工匠精神绝不仅限于那些特别的职业,实际上,从事任何一项职业的人,商务人士、学校教师、医院医生、种田的农民、服务人员等等,都是工匠,手中都需要有“技能”,都需要塑造一流的精神。因此我国应该重视基层人才的培养,职业院校应当细分专业,开设更多的职业化培训,在基础技能的学习中向学生灌输工匠精神的理念,同时加大校企问的合作,培养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一流人才。
从日德的经验可以看出企业的社会荣辱观和使命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的价值观和员工的职业生涯。日本和德国的创新并不是从零到一,从无到有的直接创造,而更多的则是对现有产品和技术的“微创新”,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进。正是由于日德企业的这种从细而精,对完美的极致追求,使得它们成为某一细分领域的卓越企业。而企業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使得日本涌现出大量的“匠人”,一生只从事一件事,把它一遍一遍得做好,并奉为毕生的信仰。这是这种使命感使得“匠人精神”成为日本社会的一种不断传承的文化,并诞生了大量的长寿企业。
因此中国企业应该学习这种“匠人文化”,开始完善和培育自身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同时塑造和维护自己的品牌荣誉,提供更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如果仍然抱有传统的生产方式,提供低价低端低品质的产品,也许在未来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同时政府作为消除企业外部性和维护市场公平的监督者,在“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背景下具有非凡的意义。一方面政府应当更好的维护消费者权益。我国国内市场产品良莠不齐,鱼龙混杂。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劣币逐良,既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使得人们对国产品失去信心,这时候政府应当充当保护者的角色,积极维护消费者利益。另一方面政府要完善法律制度,建立更完善的企业信用制度加大惩罚力度,让黑心企业进入“黑名单”。使得社会信用的成本高于企业违规的成本,用强制力的法律制度来约束企业行为。
同时也要大力传播社会“工匠精神”。以媒体、新闻、基础教育等方式于无声处、于有形中,默默浸染并影响社会价值观。同时对优秀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大力的表彰和弘扬,为这些“匠人”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和物质生活利益,培育更多的追随者。对反面的企业和人物给予严厉的批评和打击,重塑社会优良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