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穿过针眼
2018-08-07王根明
王根明
导语:据考古发掘,耶路撒冷城门无侧门或针眼门,这种解读纯属子虚乌有、荒诞不经。
1945年秋,回族教长王静斋在重庆碰到了一位基督教教友曲友诚先生,曲先生认为《圣经》里的一句经文翻译有误:“三十四年秋季在重庆会见一位曲友诚先生。他说:有人指出基督教的《圣经》上有错误,例如马太福音十九章二四节:我又告诉你们,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马可福音十章二五节,路加福音十八章二五节,也有这话。)骆驼穿过针鼻这话说的太不靠边了。”
“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在《圣经》中出现过3次:马太福音19:24;马可福音10:25路加福音18:25。王静斋引用的和合本《圣经》经文,迄今为止一个字都未改变。曲友诚教友指出骆驼穿过针鼻,这话说的太不靠谱了。针鼻,即今天所说的针眼。骆驼穿过针眼,在当时中国的基督教友认为不可思议,非常离谱。曲先生接着说:“骆驼在希腊尼语里,也有线的意思。如此说来,这句话在汉译《圣经》上弄错了,应该译为‘线穿过针的眼”。曲教友可能理解是英文翻译问题,在希伯来语中骆驼是kamelos,绳子为kamilos,原词很相近,应该为绳子,属于翻译错误。
王静斋认为《圣经》翻译的准确无误:“我说,曲先生!请你不要接受这样批评。马太福音上那句话,在《古兰经》上也是有的,若云:‘一般不信我的经文并对事高傲者,必不为之开放天门,非至驼入针眼后,彼等不得进天园———七章,四0节——这话是一种比喻。骆驼穿过针眼是万不可能的,说到不信《古兰经》的人,想要进天园那跟骆驼穿过针眼同样的不可能。曲先生听罢我这样解说很表示兴奋的说:请王先生把《古兰经》上这句话写给我,并标明哪章哪节!”
《圣经》经文与《古兰经》经文相同,含义也相同,太奇妙啦。
耶路撒冷没有针眼门
王静斋称赞《圣经》的中文译本翻译的很好。这显然不是溢美之词,也不是奉承或者讨好。而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王静斋读过阿拉伯文版和中文版《圣经》。“基督教的圣经在我们看着,大致译的很好。我们曾用阿文的译本对照,意思完全一样,绝少画蛇添足的地方。”
王静斋曾说他遇见安息日会的一位耿姓牧师谈到这个问题,他先也说这句话翻译错了,另一位范牧师说:骆驼穿过针眼这句话,如果认为没译错,只可这么解释:耶路撒冷城有一个极窄小的便门,骆驼从那里出入,很是困难。王静斋说;虽那样困难,但尚能勉强走出走入。如此不若把财主不得进神的国,比作骆驼穿过针眼那样困难,更显着加强。
时至今日,在基督教界,王静斋谈到的上述曲解和误解,网上搜寻,比比皆是,还有人称之为“针眼门”等。请看黄迦勒牧师的解释: “骆驼穿过针的眼”:古时犹太人的城门,往往在正常的门上另开一个小门,此小门名叫“针眼门”。白天时大开城门,供人们和货物进出,每到黄昏,便关闭城门,而仅打开那扇小针眼门。那门小到只可容“人”进出。故若遇有驮货物的骆驼时,须先把货物从它身上卸下来,然后叫骆驼屈着身子匍匐,再加上人力的推和拉,才能通过。“骆驼穿过针的眼”遂成了一句俗谚,以形容事情非常困难,但并不是完全不可能之意。
曾获加拿大维真神学院Regent College道学硕士和美国惠顿学院Wheaton College《圣经》考古学硕士的陈崇基,2013年11月19日专门撰文“骆驼穿过针眼,耶路撒冷的针眼门”指出了这种解读的荒谬:据考古发掘,耶路撒冷城门无侧门或针眼门,这种解读纯属子虚乌有、荒诞不经。还指出《圣经》拜占庭晚期的抄本有将骆驼一字改为绳索,原文改为粗绳穿过针眼,以增加经文的可能性,但是,骆驼是原本的用词。陈牧师强调指出:针眼门的说法,纯属以讹传讹,根本没有考古和背景的支持,实为“坏鬼释经的一种”。
骆驼穿过针眼,意味着比登天还难
王静斋进一步解读骆驼穿过针眼的寓意:“殊不知,这是西方一句比喻辞。就仿佛中国人常说:这事比登天还远难咧!”此句中的西方,指的是西亚的阿拉伯半岛。骆驼穿过针眼,意味着比登天还难!
再看看当代的《基督教文化百科全书》中的解释:骆驼穿过针眼(a camel goes through the eye of a needle),本词语源出《新约·马太福音》中耶稣的教训。据载:有一个青年财主问耶稣,应当怎样做才能得永生?耶稣问他是否遵守了《圣经》中的诫命?他回答说:“都遵守了”。耶稣说:“如果你愿意作完全人,就去变卖你一切所有的分给穷人,然后再来跟从我。”但是这个青年人忧愁地走开了。于是耶稣说:“财主进天国是多么难哪!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天国还容易呢!”(太19)引伸为“绝不可能”的意思。
阿拉伯文的权威解释是一位阿里·哈尼·优素福的学者在《古兰经》注释网站发布的长文,指出网上很多阿拉伯人众说纷纭,有人误解为粗绳。但《古兰经》经文明确指骆驼,而且是指公骆驼,即四肢发达的骆驼;而针鼻,在阿拉伯人视其为微小;一个庞然大物钻过针鼻,是不可能之事;这个众所周知的比喻在古代民族中代代相传流传至今,还记载在《圣经》中。
王静斋在1946年10月出版的《古兰经译解》中注释“驼入针眼”:“非至驼入针眼的时候,他们不得入天园”(7:40)《古兰经》上有些话是依阿拉伯的习惯来的。阿人的说话也有的袭其他民族。阿拉伯人每欲坚强地否定一事,就以不可能的事做比喻。“驼入针眼”是不可能的。必至可能的时候,那人始進天园。此比直说他们进不去天园,辞义更是坚决。“不为他们开放天门”,就是不接受他们的祈求,不悦纳他们的善举。
马坚教授的注释为:“这是表示不可能的意思,犹如我们说‘海枯石烂‘乌头白,马生角一样的。”林松教授注释:“骆驼钻针眼——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决不可能。”(参见《古兰经汉译注释汇集》第553页)
骆驼穿过针眼,在网络上也是热词。2018年2月4日星期日,当我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大学法学院尝试在谷歌上搜索,其结果如下:
14时53分26秒汉语:骆驼穿过针眼,36900条;
14时55分57秒英语a camel goes through the eye of a needle,1920000条;
14时58分20秒阿语??? ????? ?? ?? ??????,有61500条。
阿语条目数量是汉语的1.6倍,英语条目数量是汉语的52倍,英语数量是阿语的31倍。
三天之后的2月7日,我在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图书馆继续搜寻骆驼穿过针眼这段阿语《古兰经》经文??? ??? ????? ?? ?? ??????(14时50分5秒)为75900条(其中阿文注释《新约圣经》这段经文2万条);中文——15时44分4秒,37300条;英文15时44分52秒1380000条。3天之内不同时段搜寻结果竟然不同,变化很大:英文网站减少54万条,阿文网站增加14400条,中文增加400条。说明关注的网民众多,相信以后会更多。
骆驼穿过针眼——绝不可能与驼入针眼——比登天还难,同工异曲,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