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初英语课堂教学衔接
2018-08-07刘晶
刘晶
针对六年级学生的自身特点,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适应小初衔接过渡,积极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英语核心素养。使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 师生默契合作,促进教学相长
(1)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其自觉性,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必要条件。学生的学习潜力是惊人的,但要发挥学生的潜力,需要学习主体的主动自我挖掘,而不能由教师代而行之。因此,教师在其过程中要起到引导,鼓励作用,绝不能越俎代庖。
(2) 唤醒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自觉意识,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身动力,启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才是小初衔接英语课堂教学的关键。初中英语教学要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自觉地思考、記忆、表达、交流,积极探求知识、发展学习能力,进而延展出对学习领域更大的空间和深度。
(3)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成为教学主体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只有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才会喜爱英语,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课堂上学生情绪饱满,对教师的教学引领积极回应,教、学活动才能相得益彰。
2. 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创新是以现有的思维模式,用有别于常规或常人的思路的见解或方法,利用现有的知识,在一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而改进的创造新方法,以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怎样把创新思维融入到小初衔接的英语课堂,让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已成为现代英语教学水平提高的又一课题。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宽松、和谐的创新环境。创新环境的形成需要各方面对教师充分信任和尊重,允许探索,允许尝试,允许犯错。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教师发挥创造力的前提。以此,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教育启发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学。
(2) 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创新意识。知识的发展来源于丰富的想象力,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鼓励学生求异,支持独立见解。如,同一语意英语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教师应该“把窗子打开,让清风进来”,不能唯教材论,唯考试有用论。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的活动,英语教学要大胆开展发散学习。
3.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1) 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学生一旦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开始自主学习,并乐在其中。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创设好的情节、好的语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英语学习的特点更是要求学生具备自主的语言学习能力。英语知识的学习,要依靠学生的个体实践,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性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课堂上传受的知识不可能全部被学生当堂掌握,即使当堂能够掌握,课后不复习也会忘记。因此学生需要一个自主学习、巩固,通过反复练习消化吸收的过程。
4. 拓展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1) 小初衔接英语课堂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要注重“语言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六年级学生英语水平不高,可利用的教学内容有限。这更要求教师活用教材,拓展知识范围,联系实际生活,设置使学生熟悉、亲切、适合学习的内容。如学“ Family Tree”这一课,笔者要求学生和家人合影,并带到课堂上用英语来介绍家庭成员。由于都是小学或是幼儿园时的拍照,学生课堂专注力和好奇心极强。真的也有学生家庭好多年没有照过“全家福”了,家长发来消息感谢这次教学活动,让他们注意到家庭的温暖不只是让孩子吃好穿暖,还有更多精神层面的东西。
(2) 小初衔接英语课堂教学要努力创设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融入环境之中,自然顺畅地学习英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和选择与教学相适应的方案,把枯燥的英语知识编排在生动活泼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动感情境,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形成视听的立体画面,创造出模拟真实的英语学习情境。
总之,小初衔接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合作。 消除学生封闭自卑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小初衔接学生学习好英语的关键。小初衔接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全面促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萍. 论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J]. 海外英语, 2011(12).
[2] 陈晓峰.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