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鼓励生育是个“系统工程”(焦点话题)

2018-08-07李长安

环球时报 2018-08-07
关键词:适龄系统工程生育

李长安

在近期持续讨论人口问题的背景下,昨日刷屏的一篇文章提出“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鼓励二胎政策莫画饼充饥”,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

进入新世纪以来,从“双独二孩”到“单独二孩”,再到“全面二孩”,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不断调整。应该说,这些政策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离预期仍存在着较大差距。比如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二孩的出生人数要比2016年增加了162万,达到883万;但一孩出生人数724万,比2016年减少249万。全国人口出生率只有12.43‰,也低于2016年。特别是在一些城市地区,极晚婚、极晚育、极少育现象突出,“丁克”家庭数量增加,人口不增反降趋势明显。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民众形成少子化好的观念之外,与孩子的抚育成本持续攀升、人们的受教育年限延长、女性劳动参与率居高不下、劳动时间过长等也有密切的关系。

从目前一些地方出台的鼓励生育政策来看,大多倾向于增加补贴、延长产育假的做法。但各国的实践证明,光靠给钱给假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鼓励生育必须从多角度出发,针对婚龄育龄人口关注的焦点问题,尽快形成一套完整的支持性社会政策,真正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一方面,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使更多适龄人口“愿意生”。这就包括企业应缩短劳动工时,减少加班现象,为家庭婚姻腾出时间,实现工作家庭生活的平衡;严格执行劳动法律法规,防止对结婚怀孕妇女就业歧视现象的发生;积极发挥工青妇团等社会团体的作用,规范婚介组织,增加适龄人口社会交往的机会,重点解决大龄青年的婚恋问题。此外,可以考虑修改现行婚姻法,将法定结婚年龄适度调低,废除“晚婚晚育应予鼓励”的要求。

另一方面,充分运用财政金融等政策降低生育成本,真正打破“生不起”“养不起”的瓶颈。“生不起”“养不起”是导致部分育龄人口不敢生育的直接原因。可以考虑进一步延长产假期限,同时对相关企业予以相应的财政补助,对育龄妇女较多的企业予以一定的信贷支持。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切实降低教育、医疗、住房等成本,比如对于无房的新婚夫妇在购房首付、房贷利率等方面予以优惠政策,对于二孩家庭在购买改善型住房时也要有优惠政策,等等。

总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口问题本质上也是社会问题。只有尽快形成一套完善的社会政策支持体系,才能使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形成积极生育的合力,人口发展难题才会迎来转机。▲(作者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适龄系统工程生育
生育路上的苦与乐
给单身者“算命”
网游适龄提示不能只是提示
农业系统工程生态设计及其应用策略
近三年,中国女性生育年龄推迟一岁
生育保险费由谁缴纳
航空发动机系统工程技术浅析
普通学生家长对适龄听障儿童入学态度的调查
高龄孕产妇与适龄孕产妇围生期血液学检验指标变化及妊娠结局分析
生育登记流程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