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歧视?按规矩办就是了(体坛走笔)
2018-08-07汪大昭
汪大昭
上海申花队外援登巴巴投诉长春亚泰球员张力使用带有种族歧视的语言一事,中国足协将展开调查、依规处理,但媒体却因这个表态提高了进一步炒作的兴趣。这类事件在球场上很少发生,当事双方都很清楚问题的严重性——足以彻底断送足球生涯。媒体不在乎这些,不常有之事更能吸引眼球,不过,事情究竟应当朝什么方向发展,求得什么样的结果,还真说不清。
口角中是否存在种族歧视的语言,远在场边或场外的人只能出于身份和情感发些议论而已。至于足协听证会,虽然程序上没有问题,但效果和收获也不一定能如愿,就像两个孩子在家长视线之外打架,“他先打我的”“瞎说,是他先动手的”,没人能断定谁说的是事实。因此,究竟是挑衅还是栽赃,有待证据站出来。给发生这种事情找原因,做分析,其实不难,但意思并不大。
第一,引进外籍球星,是中国体育改革开放重要的标志性成果,中国球员、球迷、媒体都是受益者,从此有的可学,有的可看,有的可写。他们感谢这些外援,支持这些外援,相互视为朋友,种族、肤色完全不会带来影响。首钢男篮的马布里在北京城里人气很足,得到“老马”“马政委”这样典型的中国式称呼。无论中美篮球文化差异多大,球迷的精神享受和与之俱来的明星崇拜是一样的。
第二,中超是外籍球员最多的赛事,外援来自五大洲。中国球员与他们的交往首要的不是越来越深,而是越来越宽,就像无法选择对手,也无法选择队友来自何方。国际足联章程有关于反对歧视和种族主义这一条,所有会员协会入会时都已承诺,中国足协无需另定罚则,按规定办就是了。这既是具体的处理办法,也是原则态度。
第三,职业体育的一大特征就是国际化,种族主义是共同的敌人。体育是人类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载体,而不是相互攻击的武器。冷战过后,再拿“赛场是和平时期的战场”来说事,观念上已经落伍,行为上必为体育道德和法规所不容。这与球员身价以及球市交易没有一点关系。
说回到事件本身,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不可没事找事。▲
(作者是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