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kV电缆接地故障定位及处理

2018-08-07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武彦诚

电子世界 2018年14期
关键词:绝缘电缆电阻

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 武彦诚

1 前言

我厂第一循环水变电所为35/6kV单母分段运行,检修站为下级6/0.4kV变电间(如图1),电源分别取自第一循环水变电所6kVⅠ、Ⅱ段,馈线电缆长度约为750m,电缆型号为YJV22 3*95,有电缆中间头2处。检修站变电间主要负荷为消防队、仓库、维修中心办公楼、生产指挥中心、旧办公楼,一旦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将导致检修站变电间单电源运行,影响供电系统正常运行。那么如何快速、准确地查找故障点位置,尽快恢复系统正常运行,避免因停电造成的损失,是供电人员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图1

2 故障现象

2017年7月29日,16点49分电气值班人员发现第一循环水场变电所6kVⅡ段母线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北京思达星MLX-620)报馈线维修站2#(6214)接地(如图2),电气人员倒闸操作将维修站6kV变电间运行方式改变为:6T1带0.4kVⅠ、Ⅱ段母线运行,16:54分将馈线维修站2#(6214)停电后,接地故障信息自动消除。

图2

电气人员对故障电缆进行绝缘测量,电阻分别为:

A相对B、C相及地 210MΩ B相对A、C相及地 1.23KΩ C相对A、B相及地 3.89MΩ

3 原因分析

第一循环水变电所馈出至检修站电缆主要为地埋铺设,而地埋电缆故障主要的原因为:

1)施工破坏、机械损伤。地埋电缆故障的发生绝大多数是由土建施工破坏引起,但是其中只有部分故障能直接造成输电保护装置保护动作,并能直观发现故障点,而80%故障不会引起保护动作,时间短的几天,长至几个月破坏部位才发展到铠装铅皮穿孔,潮气侵入而导致损伤部位彻底崩溃形成故障。

2)中间电缆头制作工艺差。此类隐患导致电缆故障也经常发生,制造缺陷致使屏蔽层未能有效包裹铜带、焊接及接地,运行中产生过电压击穿绝缘层,造成电缆接地故障。或者是电缆头联接采用热缩材料,而烘烤不均或烘烤过度,造成绝缘材料热缩不紧密或热熔过度,从而降低本体绝缘强度。

3)长期过负荷或偏相严重。电缆过负荷及偏相严重,其温度会随之升高,尤其在炎热的夏季,常常导致电缆薄弱处和对接头处首先被击穿。

4)电缆老化。电腐蚀、化学腐蚀。

5)电缆质量差。通过测量绝缘电阻发现B、C相绝缘明显降低,其中B相绝缘已经损坏,而C相绝缘也已经绝缘下降,若不及时发现极易造成两相短路故障。

故障发生前,故障电缆附近曾有过地面施工,但电气人员询问土建施工人员,施工人员确定施工深度并未触及到电缆。结合最近鄂尔多斯地区连续强降雨,电气人员初步判断是电缆中间头进水。

4 故障定位

电缆接地故障定位常用方法。

4.1 声测法

声测法接线图(如图3)所示。通过直流调压器调压使升压器产生高压,对电容充电,当电容电压上升到间隙放电电压时,间隙放电向故障电缆释放冲击电流,电流经过故障点产生声波,利用声音放大器寻找故障点。这种方法十分准确、有效,关键在故障点声音要足够大。故障点声音取决于冲击电流的大小;而冲击电流的大小,取决于电容器C的容量和放电间隙的大小。间隙加大,放电电压增高。

图3

图示说明:K-电源开关,TB-调压器,JQ-交流接触器及接点,LJ-电流继电器及接点,B-升压变压器,D-高压硅堆,C-稳压电容器,R-保护电阻,HA-合闸按钮,TA-跳闸按钮,kV-电压分压器。

4.2 低压脉冲法

低压脉冲法可对低阻、短路故障和断路故障进行预定位。同时。也能识别电缆的中间接头、及终端头。其原理为:脉冲反射仪给电缆发射低压脉冲,该脉冲沿电缆传播直到特性阻抗不匹配点(如断路点、短路点、终端点等),在这些点上会引起脉冲波的反射,并返回到测试端,由脉冲反射仪接收并给出故障轨迹及算出故障距离。

故障距离Lx是由下面公式计算:

其中,V是波速度(m/μs),如油浸纸绝缘电缆的波速度为160m/μs,交联聚乙烯电缆的波速度为180m/μs。t为发射脉冲从测试端到故障点。再由故障点返回到测试端的往返时间。由脉冲反射仪测出,单位为微秒(μs)

故障发生后,由于现场并没有以上电缆接地故障测试仪器,而确定电缆接地位置迫在眉睫,因此用武汉华超HCZGF-3直流高压发生器进行直流放电,电缆1#、2#中间头处派人进行查找声音,经过仔细查找并没有发现有放电声。

4.3 直流电桥法

因为直流发生器并没有配备放电间隙和电容,直流放电电流较小,导致放电声音较小,而且也没有声音放大器,所以考虑利用基本的直流电桥法进行故障点距离测量。

采用直流电桥法确定电缆接地位置时,电缆故障必须为低阻故障。而A相电缆绝缘电阻为210MΩ、B相电缆绝缘电阻为1.25KΩ、C相电缆绝缘电阻为3.89MΩ,其中A相电缆绝缘状态良好,B相电缆接近低阻故障,C相电缆为高阻故障,必须将B相电缆绝缘电阻尽量降低,以减少直流电桥法测量误差,而C相电缆故障为高阻故障,现场无有效测量方法,初步怀疑电缆B、C相故障点为一处。

现场采用的是武汉华超YD-5/50干式变压器串联高压硅堆对电缆B相进行直流放电,想通过持续放电将电缆B相绝缘彻底烧穿,试验时高压电流控制在100mA以下,经过数小时持续放电,摇测电缆B相绝缘电阻降为0Ω。

在使用直流电桥法测试前,首先将电缆B相与绝缘完好的A相在负荷侧用螺栓短接,要求接触紧固,接触电阻越小越好,测量接线(如图4)所示,测量装置为武汉华超HCZZ-3直流电阻测试仪。

图4

测量电缆A-B相电阻RAB为0.2609Ω。

更换直流电阻测试仪接线,分别测量电缆A相至故障点电阻及电缆B相至故障点电阻,测量同样在电源侧进行,负荷侧用螺栓短接,测量接线(如图5)所示。

图5

测量电缆A相至故障点电阻RA’为2.151 Ω。

测量电缆B相至故障点电阻RB’为 2.064Ω。

RA’与RB’所测电阻为电缆缆芯电阻与接地电阻Rg之和。

将测量结果带入式一得知:接地电阻Rg为1.97705Ω。

电缆A相与B相长短相等,根据电阻R=L/S,即电阻R与电缆长度成正比。

可知电缆A相、B相缆芯电阻RA等于RB等于。

电缆B相至故障点缆芯电阻(不包括接地电阻Rg)RB1’为RB’-Rg=0.08695Ω。

经计算得出电缆B相故障点距电源侧499.9M,因为电缆地埋铺设并无地桩确定走向和距离,现场只能初步估计故障点为1#电缆中间头附近,电气人员将电缆中间头锯断后,遥测电缆电源侧至1#中间头绝缘电阻如下:

A相对B、C相及地 215MΩ B相对A、C相及地 0Ω C相对A、B相及地 208MΩ

通过测量绝缘电阻,发现电缆B相故障并没消除,而电缆C相故障消失绝缘正常,判断电缆B相、C相故障点为两处。

对电缆B相故障,现场同样采用直流电桥法测量,将电缆B相与绝缘完好的A相在电缆电源侧用螺栓短接,测量在1#电缆中间头进行(如图6),要求接触紧固,接触电阻越小越好。测量方法、接线如第一次一样,经测量得出:

图6

电缆A-B相电阻RAB为 0.1890Ω。

电缆A相中间头至故障点电阻RA’为0.2819Ω。

电缆B相中间头至故障点电阻RB’为0.1064Ω。

经计算得出电缆B相中间头距故障点17.76米。

经现场测量故障距离,确认故障点为近期土建施工水泥地面,经过动土挖开地面,发现电缆过路面穿塑料保护管,土建工人施工时,虽作业深度并未触及电缆,但施工中大型作业设备的冲击,导致塑料管破裂挤压电缆绝缘,并且持续的强降雨,雨水渗透至受损部位,导致发生电缆接地故障。

而电缆C相故障,经电气人员排查发现2#电缆中间头内进水,导致电缆绝缘受潮,经重新做中间头后,电缆绝缘恢复正常。

5 建议整改措施

1)第一循环水变电所馈出至检修站变电间的双回路电缆,虽然距离并不是很远,但是经过厂区重要路段,车辆经常行驶,路面频繁施工维修,路面下电缆保护管建议使用镀锌钢管,避免机械损伤。

2)通过此次电缆接地故障,发现部分地埋电缆无明显标桩。根据GB 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中5.3.2规定“位于城郊或空旷地带,沿电缆路径的直线间隔100m、转弯处或接头部位,应竖立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

3)电缆1、2#中间头电缆井附近为厂区草地,绿化人员经常对草地进行喷水浇灌,电缆井内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建议对1、2#中间头进行灌胶处理,提高电缆头受潮能力。

4)电缆接地故障发生较长时间后,电气运行人员才发现小电流选线装置报警,选线装置信号并未传入后台,导致电气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处理故障,建议将选线装置通讯接至后台。

6 结语

直流电桥法是使用历史最长的电缆测寻方法,在电缆故障测试技术迅速发展、涌现出各种新型测试方法和测试设备的情况下,直流电桥法在测寻电缆低阻接地的故障方面,仍有使用方便、设备简单、精准度较高的优点。但是使用直流电桥法测量电缆故障时,电缆必须有一相绝缘完好,否则不能组成电桥回路,而且电缆故障相与完好相短接一定要紧固,确保测量误差降低。

猜你喜欢

绝缘电缆电阻
电阻大小谁做主
海底电缆——将世界连接起来
巧测电阻
让我家与雾霾绝缘
侵限绝缘处的站联设计
电阻焊
OPLC光纤复合低压绝缘电力电缆
高温超导电缆
基于multisim13.0负电阻在电源中作用的仿真
高温超导电缆